经济视角下被建构的女性形象
——以《马贩的女儿》《屋顶丽人》《罗马热》为例

2022-03-16 15:55樊硕清刘亚文郭昕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2期
关键词:格蕾丝莱德布尔

樊硕清,卢 敏,刘亚文,郭昕敏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44)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波伏娃,1986:23)在生理性别之外还存在社会性别,而女性对于自我性别的认知正是社会建构的产物,这样的建构主要通过社会关系和言语表述来体现。“女人也只有在某些关系中才会变成仆人、妻子、秘书、兔女郎等,才会有性别歧视的问题。”(盖尔·鲁宾,1975)“女性成长的过程中,关于其性别特征的言语表述被他人不断重复,直至其成为符合现行性别规范的主体。”(威廉·A·哈维兰,2006)除社会关系和言语作为建构女性的两大途径,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着女性的生存和生活状况。研究不同经济状况如何影响社会关系和言语对女性的建构具有现实意义。

1 困顿经济中无处可逃的女性形象

1.1 经济变故中的社会关系

《马贩的女儿》中的女主人公梅布尔家庭经营贩马业,原本生意红火,家境殷实,但后来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家道中落,父亲去世只给家里留下了一大笔债务,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的家庭一触即溃。在家中,梅布尔给三个兄弟充当类似于女佣的角色,辛苦操劳却丝毫不讨好,得不到和男性家庭成员平等的地位。在三兄弟的观念中,梅布尔作为女性,是柔弱无能的,是经济困难的家庭的负担和拖累,他们只想把梅布尔打发走以节省一笔家庭开销。在困顿的经济中,即使是作为亲人的兄弟也对梅布尔冷眼相看,想把她赶出家门,梅布尔即将面临无家可归的物质困境,经济重压之下她无处可逃。

1.2 经济变故中的言语建构

在经济变故中,梅布尔的兄弟以言语对梅布尔极尽鄙视、不断施压,将其建构为无用的女性,试图控制安排她的未来。大哥乔让梅布尔去当一个女仆;二哥亨利则认为她是无事能做的累赘,让她住到姐姐家去。在哥哥的话语中,梅布尔一无是处,只能依靠他人生存,最多也只能做低下的工作。没有了金钱作为支撑,梅布尔受人侮辱轻视,被人强加思想,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如同一张大网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紧紧地束缚着梅布尔,让她喘不过气。

1.3 放弃生命

梅布尔拥有着觉醒的自我意识,有着自己的一套价值判断标准,她不以他人的言语决定自我的命运,以沉默来反抗男权,追求平等与自由。但在困顿的经济之下,她的反抗注定如同蚍蜉撼树,是徒劳无功的。梅布尔自己深知金钱对于女性生存的重要性,曾经拥有金钱的她感到高傲而自信,因为金钱的感觉给予了她底气和踏实感,让她能够无惧他人的眼光和混乱的现实,去过自己的生活。但如今深陷经济困顿之中,梅布尔根本无法支撑个人生存,遑论决定自身未来。没有金钱的梅布尔个人意愿不受尊重,兄弟都鄙视嫌弃她,要赶其出家门。在经济重压下,不愿向现实妥协的梅布尔最终只能选择放弃生命。

2 富足经济中被束缚的女性形象

2.1 富足经济中的社会关系

《罗马热》里的阿莉达和格蕾丝都是上流社会的女性。作为朋友,她们却相互对立,为了同一个男人斯莱德明争暗斗了一辈子。阿莉达嫉妒格蕾丝的美貌,设计以自己未婚夫斯莱德的口吻给格蕾丝写信,约其夜晚幽会,实则想借此机会让格蕾丝患病,无法妨碍她顺利成为斯莱德夫人。岂料格蕾丝也背叛了好友,幽会其未婚夫并产下私生女。相继丧偶后,阿莉达和格蕾丝又以自己的孩子作为互相竞争的“工具”,阿莉达嫉妒格蕾丝的女儿芭芭拉比自己的女儿珍妮更聪明漂亮。阿莉达和格蕾丝与斯莱德之间的三角关系,阿莉达和格蕾丝之间的朋友关系,她们与自己的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她们女儿之间的姐妹关系在富足的经济生活中都产生了异化。

2.2 富足经济中的言语建构

在小说开始,阿莉达以打败格蕾丝成为斯莱德夫人的成功者姿态来向格蕾丝道出当年送信事件的原委。但格蕾丝却告诉阿莉达自己确与斯莱德约会了,芭芭拉就是她和斯莱德生下的孩子,成功地把阿莉达从胜利的幻象中拉了出来。小说叙述者站在第三者视角评说阿莉达和格蕾丝是反端着望远镜互相审视对方,她们看待彼此的视角是狭隘片面的。在这些言语中不难看到两人虽有良好的经济背景,但却为了男性和婚姻明争暗斗,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男性、婚姻、孩子之上,束缚了个人真正价值的发展。

2.3 接受束缚

阿莉达和格蕾丝作为上流社会经济富足的女性,本有条件和资本无视男权社会的规则束缚,但她们却自愿接受了束缚,内化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建构,把自我放置于客体的位置,把男性与子女作为自我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文中实际没有男性角色出场,但是阿莉达和格蕾丝的焦点却始终围绕着男人,两个女人终其一生为了斯莱德争风吃醋,即使在斯莱德死后也是如此。阿莉达和格蕾丝拥有经济上的富足,却没能拥有精神上的富足,她们缺失了自我独立意识,丢却了属于人性的关怀与爱,她们自以为是赢家,但实际上都是输家。在嫉妒争斗中她们束缚了自己,丢失了自我,毁灭了属于个人的更深刻的幸福。

3 富足经济中自由女性形象

3.1 富足经济中的社会关系

《屋顶丽人》中的女主角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她有闲暇时间待在屋顶上晒日光浴,不用为了生计奔波操劳。哈里、斯坦利、汤姆这三个男性角色则属于工人阶级。在悬殊的经济差距之下,屋顶上的女人与陌生男性群体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属于工人阶级的哈里、斯坦利和汤姆虽然以男权社会男性身份想尽各种方式挑逗羞辱示爱屋顶上的女人,但他们却难以真正接近并影响到她的生活。

3.2 富足经济中的言语建构

三个男性角色对屋顶上晒日光浴的女人无声凝视、出言挑逗,认为她是个荡妇。哈里表示,如果她是已婚女人,她老公不会喜欢她这样的。斯坦利则说要是自己老婆像她那样,他会立刻制止,且觉得自己妻子不可能会在屋顶晒太阳。当看不到屋顶女人身影时,斯坦利又肯定地说一定是她老头子不许她这样干了。由此可见,他们认为结了婚的女性就应当穿着得体,本分忠贞,服从丈夫,恪守妇道;此外,他们还臆想女性若是表现得有钱有闲,背后则大概率有个老男人,即认为女性只能依靠男性的经济力量生活。

3.3 坚持自我

在具有经济资本的情况下,屋顶上的女人面对男权的建构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了坚持自我。她以无视、躲避、直言表态的方式进行了自我反抗,拒绝了骚扰,表现出了独立的女性意识,达到了物质精神双富足的境界,也正因如此,她是一个自由的女性形象。

4 结语

综上所述,女性要想打破男权社会的规则建构和束缚,获得自由,物质富足与精神富足缺一不可。一方面,经济状况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建构结果,物质基础是女性获得自由的前提,良好的经济状况能够给予女性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一个没有经济基础的女性难以在社会中立足,难以自主掌控命运。就像《马贩的女儿》中的梅布尔,即使精神富足了却也会受到现实经济条件的制约,深陷生存困境之中,理想的自由遥不可及。另一方面,仅有物质富足不一定能把女性引向自由,女性还需达到精神上的富足。没有精神上的觉醒则会像《罗马热》中的阿莉达和格蕾丝,自己束缚于男权社会的规则中,从而丧失自我的人格。女性只有像《屋顶丽人》中的女主人公,达到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富足,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

猜你喜欢
格蕾丝莱德布尔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杭州康莱德酒店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布尔和比利
旺角
狗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