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2022-03-16 21:26欧咏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欧咏华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红色文化指的是由人民群众、先进知识分子、我党共同创造且具有先进性、历史性的中国特色文化,它承载着革命精神,代表着勇气与权威,包含非物质文化以及物质文化,属于一种重要资源。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属于重中之重,亦是助力高校学生发展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可能朝着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这对增强高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道德修养、务实能力等综合素养带来阻力。因为红色文化对高校学生精神理念、价值追求、行为习惯等方面会产生正向的影响,所以值得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引入思政教育领域。基于此,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研究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改中的作用

1.1 利于高校做好“四史”教育工作

“四史”即社会主义发展史、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红色文化在“四史”中无处不在,“铁人精神”属于红色文化、土地革命中富含红色文化、新中国成立可体现出红色文化,同时红色文化亦渗入航天、教育、经济等各个领域,并成为改革开放史的一部分。高校学生接受“四史”教育可助其以史鉴今,为中华复兴而不懈努力,依托红色文化讲好“四史”故事,使高校学生能了解国家大事与重要人物,从中汲取对个人精神品格发展有益的养分,继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有效性。

1.2 利于高校学生改善思政学习体验

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以知识单向输出为主,这虽能保证学生可学习马哲理论并了解国家的方针、道路、政策等内容,但真正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影响较小,很难通过思政教育改革强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校要在思政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其目的是赋予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特点,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浸润下成长,将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人、事、物、魂视为拉进学生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纽带,将革命烈士、革命历史遗迹、革命事件、革命精神视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支点,继而使学生能对思政教育内容有综合与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校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为学生通过探索红色文化自主学习实践给予支持。

1.3 利于引入高校思政教育所需资源

从广义来讲红色文化是全球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世界社会主义整个发展历史中形成进步文明的统称;从狭义来讲红色文化是我党带领人民革命奋斗整个历程所产生文明的统称。这说明红色文化对古今中外的文化可谓兼收并蓄。从广义的文化形态来讲,红色文化包括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生态等文明;从狭义的文化形态来讲,红色文化是可以体现中国特色文明形态的总和。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应用红色文化可依托文化形态从广义、狭义两大角度切入整合育人资源,同时关注红色文化形成、积淀、发展、创新的演进过程,继而赋予高校思政教育生命力,在红色文化助力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能力[1]。

2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改中应用的原则

2.1 德育为先与五育融合并举

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要求德育为先,确保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能不断提升,这就需要高校从红色文化中提炼利于德育的内容,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革命事迹中、从王进喜钻通大庆油井的经历中、从袁隆平为杂交水稻奉献一生的精神中改掉不良习惯、调整价值追求、扛起民族复兴大旗,使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随之提升。思政教育改革在新时代要强调五育融合,将美育、体育、劳育、智育视为德育的支点与主要途径。例如,高校可开展“红色油画创意大赛”“红色歌舞剧文艺汇演”等活动,为从美育的途径加强思政教育铺平道路,使参与活动的高校学生均可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并有所收获。

2.2 育人为本与科学指导并举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充分的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想法、喜好、能力等因素筛选红色文化,确保文化资源能被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所接纳;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要强化师资力量,发挥教师渗透红色文化并讲解思政知识的积极作用,确保红色文化可出现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专业授课、大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等各个领域,通过科学指导助力高校学生解析红色文化之魂,在此基础上树立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将职业规划与民族复兴使命关联在一起,还可在成长之路上做到旗帜鲜明,继而落实高校思政教改目标。

2.3 历史为基与接轨时代并举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性,无论是文化精神还是文化体验均来源于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可凭空捏造,亦不可凭空产生,一切无法与历史轨迹重叠的内容均不是真正的红色文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用红色文化需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历史与现实无法割裂,历史总是用新时代的方式散发着魅力,无论是经验总结还是警醒告诫均对新时代的人们带来影响,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改在应用红色文化的同时关注学生群体,将高校学生的价值追求、生活环境、所学专业、成长规律等视为红色文化资源选用的依据,确保红色文化可与时代接轨,继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生本性与时代性[2]。

3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改中应用的路径

3.1 改进思政教育理念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要坚持“三全育人”,这就需要红色文化的应用要紧扣社会主义特色化人才培养主基调并完成立德树人这项主任务,使红色文化能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科学运行、夯实基础、针对性强,贯穿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教材开发、学科建设等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红色文化全员渗透、全方位应用、全过程育人的思政教育局面,将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紧密融合在一起,并将红色文化转化为高校学生行动自觉、政治自觉以及思想自觉综合发展的动力。

3.2 丰富思政教育模式

为使红色文化能更好的被高校学生所接受,从中吸取对情感态度、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有深远影响的养分,高校要在思政教育中改进应用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例如,高校可以“红色文化照我心”为主题组织各专业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前提下开展“创业竞赛”,建筑专业的学生可针对“古村落修复”提出创业方案,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可从革命历史、红色油画等文化元素中汲取灵感并完成品牌创设的“创业竞赛”任务,继而将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乃至人生的方向关联在一起,为高校学生最终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给予支持,有效落实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再如,高校可组织开展“研学之旅”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走进革命老区、采访退伍红军、参观革命遗迹,期间过一过红军的苦日子,感受一下草鞋的质感、粗粮的口感、步枪的重感,在此过程中对革命先烈的精神品格有更为深入的解读,并对高校学生的行为与理念带来影响,达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3.3 开发思政教育课程

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分析可知,其涉及范围较广,可以体现在我国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等各个方面,高校亦可利用红色文化这一特点网罗资源加强思政教改。为使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更优在课程开发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课程内容要真实可信且具有时代性,在航天精神、女排精神、袁隆平精神、抗疫精神等新时代的精神理念中探寻红色文化的身影并转化为思政教育课例,为的是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展现红色文化的魅力,使高校学生能怀揣敬畏之情传承红色文化;二是课程需满足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将红色文化渗入高校学生“双创”、社会实践、团体活动等各个领域,助力高校学生增强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素养;三是课程开发需线上、线下同步,侧重开发信息化的课程,利用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输出红色文化,将《八佰》《金刚川》等红色电影以及《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红色歌曲视为学生涤荡心灵、净化思想及树立文化自信、政治自信、道路自信的载体,继而依托信息化教改举措确保红色文化能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持续发力[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中具有做好“四史”教育工作、改善学生的思政学习体验、引入更多思政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可改进思政教育理念、丰富思政教育模式并开发思政教育课程,有效统筹调配红色文化资源,继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水平。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