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医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展望

2022-03-16 23:44曾子轩王枫王卓群吕叶辉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曾子轩,王枫,王卓群,吕叶辉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一 引言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对医生的职业素养要求也随之变高。培养一名高素质的医生,需要注重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叙事医学的提出,丰富了人文素养教育在当下医学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叙事医学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伦[1]于2001 年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由有叙事能力的医生开展,且可以提供有效的人道诊疗活动的医疗模式。叙事是指将自己经历过的事件进行叙述。叙事能力则是指可以识别、吸收、理解他人故事和困境并对其采取行动的能力[1]。故叙事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让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能感知患者的情绪,深入了解患者的故事,理解患者的处境和难处,为成为一名德心仁术的医护工作者打好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指出,培养新时代医学人才,需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由此可见,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故叙事医学教育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 叙事医学在我国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在我国,对医学生进行叙事医学培养模式已初具雏形,并得到小范围应用和实践。叶熊等[3]等提出对医学生使用叙事医学教育,使同学们在“早期社区实践”“临床疾病实践”“疾病预防实践”中汲取“叙事”魅力,从而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一) 叙事医学在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中的应用

医患沟通在医生的工作中非常重要,高质量的医患沟通能够提高患者治疗质量,更是降低医患矛盾的高效途径。叙事医学教育能帮助医学生培养医患沟通能力,何立芸等[5]指出,绝大多数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并且很愿意提升自我医患沟通能力,但是对医患沟通的技巧提升方面认识不足,机械的认为提升了医学专业水平就能解决以上问题。丽塔·卡伦[1]教授指出,当代医学是冷冰冰的医学,这种医学是会牺牲医患关系的。文学的叙事能力对医学有莫大的积极意义,医生去思考、理解病人的痛苦,患者通过这座由医生以文学方式架起的桥梁也能更加坦诚地诉说自己的困惑甚至恐惧。所以可以尝试以小班的形式在高校教育系统引入叙事医学教育课程[4]将“角色扮演”“临床实践”“叙事写作”等教学形式融入课堂来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实验将叙事医学教育应用于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对照组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提升结果上做对比[5],该实验证实,实验组的医患沟通能力相比空白对照组更好。叶熊等[6]对上海健康医学院的104 名学生在早期临床实践教学中使用叙事医学教育,发现受教学生的沟通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二) 叙事医学在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中的应用

共情能力是医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基石,培养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是有效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当代青年生活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当代医学生个性化强,衍生出了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很难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等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发展。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关系着他们进入医疗行业后的发展是否良性[7]。杨柠溪等[8]在对242 名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发现,接受了叙事医学教育的学生相比未接受过叙事医学教育的学生共情能力更强。相似的结果也能在张维等[7]的研究中被发现,他们对75 名临床医学生的研究中也观察到接受叙事医学教育的学生所做的共情量表得分会比没有接受叙事医学教育的学生得分更高。

(三) 叙事医学在培养医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应用

加强对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是当下医学教育界的关注焦点,然而医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重视不够,职业道德意识亟待加强[9]。医德需要医生有相当的同理心、道德准则,叙事医学教育对这方面的培养有天然的优势。有研究指出,进行叙事医学教育的实验组在道德社会化改善方面明显强于传统临床教育的对照组[10],可见叙事医学在医学生道德社会化培养方面是会优于现今存在的部分传统教育模式的。

三 叙事医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叙事医学教育已经在培养医学人才中得到了相应应用,尤其运用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和护理专业人才的教学中。

(一) 叙事医学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中的应用与实践

目前针对临床人才的培养,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下称《意见》)中提出“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研究对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使用叙事医学教育进行了探索,并且十分贴切《意见》的指导思想。在对神经内科规培医师时进行了叙事医学教育的设置后,发现叙事医学教育能加强医生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关怀,以减少医患之间的摩擦,从而让医学生在未来神经内科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临床技巧[11]。曾敬等[12]对叙事医学教育在心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中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对使用叙事医学教育的实验组不仅仅使医生本身的临床能力有提升,对参研规培学员诊疗的冠脉造影患者也有积极作用。在儿科中,医患之间的沟通更是直接影响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孙凤杰等[6]指出受叙事医学教育的学生在临床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也相比受传统医学教育好。此外,全科医学作为我国新兴起的一个医学专科,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理念,这与叙事医学的概念十分契合[13],叙事医学教育可以提高全科住院医师、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充分结合全科医学哲学理念后更能改善他们的人文精神和职业身份的认知。临床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越来越需要全面的临床能力的,叙事医学教育在各个医学专科会有相应的用途,让临床人才的培养有新的视角。

(二) 叙事医学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中的应用与实践

在国内外有许多相关研究指出叙事医学能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学生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如在Ⅰ型糖尿病的护理[14]中使用叙事医学的研究方法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抑郁症状。受叙事医学教育的护理专业学生能提升他们的护理水平。洪菲菲等[15]提出在护理教育中应用叙事医学教育不仅仅可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对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于海容等[16]也提出在护理活动中运用叙事医学的相关内容,能与患者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提升护患关系,更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护理照护。董永泽等[17]也认为叙事医学教育有助于师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对培养护理人才颇有裨益。

四 展望

我国需要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医学人才,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一定高度的人文素养。但对于医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去吸取、学习,反而是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当下没有十分有效的途径去提升。一些国外的关于叙事医学教育的研究[18],也证实叙事医学的教育可以增强受教者的叙事、沟通能力和同理心。同时也帮助受教者发现并减轻倦怠,促进受教者专业身份的形成,促进团队建设和提高教学能力。

(一) 丰富叙事医学教育在我国的载体形式

目前我国叙事医学的诊疗载体形式大多局限于对话和文字。但随着各种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叙事医学的展开不仅存在于以上的形式。如在国外有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的叙事诊疗[19],患者也可自行进行微电影的拍摄进行叙事[20]。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探索其他载体形式,如使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去进行叙事活动。有研究指出也可将叙事医学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21],进一步提升叙事医学教育的“含金量”。注重多样化、多元化载体形式的会让叙事医学对医学生的教育更加深刻,更加有记忆点,更能推动叙事医学教育的在我国的发展。

(二) 更广泛传播叙事医学

为了更好地进行叙事诊疗活动,需要更广泛地传播叙事医学,让大众对这一个新概念有基础的认知。让患者、患者家属、护工等都接受和了解叙事医学,有相当意愿去参与叙事医学的诊疗中,这样才有益于叙事医学教育的发展。

(三) 更深入研究叙事医学

当前叙事医学在我国还处于“襁褓”阶段,关于叙事医学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可以通过采取鼓励叙事医学教育进入校园、打造关于叙事医学的数据库、推动叙事医学的相关研究、积极探索叙事医学的精神内核、丰富叙事医学的内容等方面的举措,并且以教学推动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叙事医学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患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