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农村小学传承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2022-03-16 23:16王天明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胡文菊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诗文国学

王天明(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胡文菊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小学生抓起,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能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

(一)塑造小学生高尚的品格

做人德为先,成才必有德。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小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有益养分,明白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以致用,用圣人的言行约束规范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传统美德,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学习冷静、果断、勇敢的品格;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学习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小学生在这些经典作品的诵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熏陶,对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高尚品德具有重要意义。

(二)开发小学生的智力

经常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训练小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能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生通过诵读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就能有效提高他们记忆的广度和深度,甚至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语言积累在于读,良好语感的培养也在于读。在抑扬顿挫、骈散结合的古典诗文诵读中,小学生的语感能逐渐形成和不断提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就会变得轻松自如。

(三)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诵读经典,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丰厚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也得以提高。如,在《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中,小学生不但积累了较多的文化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成为小学生成长中非常可贵的一笔精神财富。诵读《桂林山水甲天下》这篇美文,不但能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还能借鉴本文成功的写作经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诵读经典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途径。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较强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渗透美育,引导小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能创造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句子中,初春万物复苏,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的画面美呈现在小学生面前;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诵读中能感受伟大的母爱及人性美;在“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诵读中感受春天百花齐放的美景……这些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表现美。

二、农村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首先,要精心打造诗意的学校环境。农村小学要精心打造校园及班级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让传统经典文化出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小学生能时时处处诵读经典,感受经典文化作品的魅力,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可以利用教学楼走廊、墙壁集中展示古诗词作品,或者将《三字经》《弟子规》相关篇章手绘上墙,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活泼生动的画面形象,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耳濡目染中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校园广播播放经典诗文配乐朗读;可以在语文课前五分钟齐读经典诗文,营造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这样小学生能随时随地诵读经典作品,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整个校园充满经典文化气息,在这种充满诗意的文化校园环境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投入在经典诵读当中。

其次,积极营造诗意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要认识到家庭对小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购买一些适宜于小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坚持与孩子一起阅读,并能给孩子进行讲解。建议购买《三字经》《弟子规》注释版的挂图,张贴在孩子书房或卧室,让孩子在空闲时间阅读理解,不但能丰富孩子的文学积累,还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创新与丰富诵读形式

教师要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选择诵读的方式。

首先,采取范读,即示范性朗读。可以是教师示范朗读,也可以选拔普通话及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通过听师生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明白古典诗文的节奏与语气。然后再自己诵读,就能加深对古典诗文内涵的理解,品味经典诗文的音韵美。

其次,采取配乐诵读。很多经典诗文大都包含独特的意境,作者往往借景抒怀,抒发自己的感慨。为了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在学生充分朗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尝试配乐诵读,渲染诗歌意境,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如岳飞的《满江红》,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几遍,结合课下注释与工具书初步感知文意,然后选取琵琶乐曲配乐朗读,将岳飞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第三,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诵读。诵读经典时,有的学生喜欢自读,有的学生喜欢齐读,还有的学生喜欢摇头晃脑地读。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诵读。或自读,或齐读,或赛读,诵读形式灵活多样,小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经典诵读当中,进而愿读、爱读、乐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

要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如,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诗词朗诵、经典作品情景剧表演、古诗学唱等小型班级活动,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活动中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体验学习成果带来的喜悦。可以利用传统节日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经典诵读展演,让学生穿戴演出服,演绎古代经典,品味传统节日的内涵。可以举办“经典诗文手抄报比赛”,或者开展“经典小故事我来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经典的积极性,推动经典诵读向纵深发展。

(四)科学而有选择地编写校本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学校要立足学生和本地实际,选择开发一套适宜于当地小学生诵读的校本教材。编写时要根据学段有梯度,做到内容难易适中。内容过难小学生不易理解,会打击诵读经典的积极性;内容过简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失去开发校本教材的意义。因此,要分阶段分步骤循序渐进,才能将经典诵读的意义发挥到最大。

作为农村小学一线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让经典永流传!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诗文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