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三思致远”导写

2022-03-16 03:25黄媚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季文子三思办事

黄媚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国大夫季文子曾经辅佐过三代君主,政绩卓著,他办起事来,十二分的谨慎。有人将此事告诉孔子,说季文子办事是“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后却不以为然,认为办事无须多思,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这段文字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中,季文子“三思”与他的身份密切相关,身处辅国的关键位置,他办事必须要有谨慎、全面的思考。孔子提出“二思”则是认为“三思”属于过度思考,犹豫不决会降低行动的果断性。

孔子“二思而后行”的观点是针对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提出的,两个观点呈明显的对比关系。“观点对比型”作文有三种立意角度:赞同“三思而后行”;赞同“二思而后行”;限定“三思”“二思”的条件,分情况讨论。

1.赞同季文子:因为他三思后行,做事谨慎,因而政绩卓著,写作时可强调三思而后行的意义和具体做法,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展开论述。

2.赞同孔子:孔子认为做事情要思考,但是不要想太多,否則可能会误事,可以从思考过多的弊端入手,强调行动对于成事的意义。

3.限定条件,分情况讨论:两人的观点都有可取之处。考生可以限定“三思”“二思”使用的条件,分情况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材料中季文子和孔子两人观点的相似处都是要行动,区别在于是“三思”还是“二思”后的行动。考生需在行文中重点体现对“思考”的论述,不可离开“思考”谈“行动”。

例文

三思后行,行稳致远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 梁丽珊

晋国大夫季文子辅助三代君王,政绩斐然,离不开他十二分谨慎的办事风格。但孔子却不以为然,认为办事想两次就可以了。表面上看,“三思”“二思”只是思考次数多少的区别,实则是思考性质的不同。我认为,“三思”并不是过度思考,而是谨慎、全面的思考。因此,三思而后行,方能行稳而致远。

自古以来,就有倡导“吾日三省吾身”这一为人处世的品德,这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放置士大夫身上,更是对百姓负责、对国事慎重的体现。季文子做事为何要三思而后行?是因为他身处高位,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当权者身扛的是举国百姓的命运,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都可能会影响国运的兴衰。在如此重担下,如何能不深思熟虑、三思后行呢?也正是季文子对百姓的在乎,对国事的谨慎,才成就了他辅佐三朝的功绩。诚然,三思后行是可行也是必行的。

相反,如若一个人因思虑不周而草率行动,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古有燕太子丹,一国储君,因思虑不周,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周敦颐有言:“思则睿,睿作圣。”“三思”使人明睿,“二思”则容易让自己、他人乃至整个国家陷入深渊。可见,“二思后行”的做法并不完全可取。

对比可知,“三思而后行”比“二思而后行”更具有为人、处世、治国的智慧。可是,有人会认为“三思”是过度思考、犹豫不决、保守陈旧的表现,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实,“三思”与果断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三思而后行”真正意在规导人们要在慎重思考后锐意进取、勇立潮头。试想,倘若没有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前景的“三思”,比亚迪如何能把握时机,占据电动汽车研发的高地呢?倘若没有对自身知识优势的“三思”,新东方何以能凭借“知识+直播”的独特方式实现艰难转型呢?我们青年,在行动前要养成“三思”的习惯,尤其在面对选专业、选学校、选工作等重大事情时,将会避免很多遗憾。

三思而后行,保存着对自然、他人、社会的一种敬畏,保持着面对纷繁喧嚣世界的清醒。惟有以三思指导我们坚定不移地走向心中的理想之国,方能实现个人、团体、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评点

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紧扣材料,明确观点,即三思后行。接着从“三思”的可行性和必行性、“二思”的不可取之处分别论述,正反结合,增强说理力度。再反驳批判“三思”是过度思考的观点,运用举例、假设等多种论证方法,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季文子三思办事
细节指引 办事不抓瞎
哲理漫画
“三思”让数学课堂高效
一生俭朴的季文子
“三思法”直击平衡问题核心
履职尽责谋发展 为民办事解忧难
为官当效季文子
行而有三思 三思而后行
以德为荣的季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