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女性册命金文鼎及相关史实考论

2022-03-17 11:08谢乃和
史学集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金文女性

摘 要:  新近刊布的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唯汝聿型”,即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西周;金文;女性;册命;职务性册命

新见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西周册封贵族进行命官授职的这类记录在金文中十分丰富,其中以周王册命王臣为大宗,诸侯册命公臣、家主册命家臣之事亦偶有所见,其册命或受命者多为男性,与女性相关的册命之例则寥寥无几。①

新近公布的鼎记载了妫对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女性贵族册命铭文,其铭文格式颇为特殊。时贤虽在字词考释、史实探究等方面对鼎多有研讨,②但对其铭文书写格式及其在周代册命制方面的重要史料价值则鲜有关注,本文试对此做一初步研究。

鼎敛口垂腹,窄沿方唇,口沿上有一对立耳,腹部向外倾垂,三条柱足微向内倾斜,属于王世民等学者所区分的Ⅳ型Ⅲ式圆腹鼎,主要见于西周早期到恭王时期。③颈部饰浮雕状四瓣目纹,四瓣呈月牙状,与圆涡纹组成纹饰带,并以云雷纹填地。这种形式的四瓣目纹多见于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器,西周中期已经比较少见。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597-598页;杨欢:《商周青铜器四瓣目纹研究》,《考古学报》,2019年第1期。综合器型、纹饰来看,鼎当属西周中期偏早器。鼎内壁有铭文5行31字曰:“丁卯,退事于内宫。妫锡玄衣,曰:‘唯汝聿丼(型),司宗臣妾。’用作宝鼎,其万年用事宗。”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63页,下引简称《铭图续》。铭文主要记载了妫对的一次册命,其大义是:在丁卯这一天,妫赐给玄衣,并任命管理宗臣妾。

一、西周册命金文与鼎的特殊铭文格式

鼎铭文简短而特殊,与典型册命铭文格式有别。一般认为,册命铭文到了西周中期方发展成熟,出现了比较规范的铭文格式。20世纪80年代,陈汉平先生曾梳理了80例册命铭文,總结出西周册命铭文的典型文例:

隹王某年某月月相辰在干支,王在某(地)。旦,王各于某(地),即位。某(人)右某(人)入门,立中廷,北向。史某受王命书,王乎史某册命某。王若曰:某,由某种原因,余册命汝官司某事。赐汝秬鬯、服饰、车饰、马饰、旂旗、兵器、土田、臣民、取徵某寽。敬夙昔用事,勿废朕命。某拜手稽首,受命册,佩以出。反入觐璋。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作朕皇(剌)祖皇(剌)妣皇考皇母宝尊彝。用祈匄眉寿万年无疆,通录永令霝冬,子子孙孙永宝用。参见陈汉平: 《西周册命制度研究》,第28页。

陈先生还将此典型文例分成了册命时间地点、册命礼仪、册命内容、受命礼仪和作器铭识等五个部分。陈文之后最近又有多篇新册命金文刊布,以笔者初步统计,目前所见的西周册命金文共105例,本文统计所依据的主要材料来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下引分别简称《集成》《铭图》。不仅在数量上增补了陈文所举册命金文的范围,而且新材料表明陈先生上述对册命铭文一般格式的结论也待补充修正。

首先,陈先生总结的典型文例有需补正处。例如,陈先生将“受命册,佩以出。反入觐璋”视为册命中普遍存在的受命仪节,但这一受命仪节在周宣王晚期方见于铭文,韩巍:《册命铭文的变化与西周厉、宣铜器分界》,《文物》,2009年第1期。不应列入典型册命金文的一般格式。以目前所见册命铭文来看,记录有这一受命礼仪的铭文仅有善夫山鼎(《集成》2825)、三年颂器、包括三件颂鼎、六件颂簋、两件颂簋盖、两件颂壶和一件颂盘,铭文相类。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工作队、眉县文化馆联合考古队:《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窖藏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3年第6期。都为宣王时器,且在册命铭文中所占比重较低。此外,五年琱生簋铭中也出现“觐圭”(《集成》4292),但此器记载琱生与召伯虎析产之事,与册命无关,这说明在贵族日常交往中也存在“觐圭”现象。因此,不应将“觐圭”或“觐璋”等仪节视为册命铭文必备之辞。

其次,陈先生对典型文例部分内容的析分也有待重新认识。试以“对扬”为例,其并非受命时的礼仪活动,不应将之纳入受命礼仪之中,而应视为作器铭辞。“对扬”一词不仅见于彝铭,亦见于传世典籍。如《诗·大雅·江汉》言:“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郑玄笺言:“对,答。休,美。虎既拜而答王册命之时,称扬王之德美,君臣之言宜相成也”,(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一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73页。仅将“对扬”视为答谢称扬之语,并非陈先生所云“受命礼仪”中的仪注。陈汉平:《西周册命制度研究》,第28页。又如小子生尊言:“用作簋宝尊彝,用对扬王休” (《集成》6001),羌鼎言:“羌对扬君令于彝”(《集成》2673),“对扬”句表示的都是作器目的。这说明“对扬”一词有多种使用语境,可以在行礼时用,也可以在事后用,是作器者所说的言语,并非是关于礼节的描写。参见林沄、张亚初:《〈对扬补释〉质疑》,《考古》,1964年第5期。相关讨论可参见沈文倬:《对扬补释》,《考古》,1963年第4期;沈文倬:《有关〈对扬补释〉的几个问题——答林沄、张亚初二同志的质疑》,《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3期;虞万里:《金文“对扬”历史观》,《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因此,将“对扬”句视为“作器铭辞”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与鼎特殊铭文格式不同的是,典型册命铭文格式可在陈先生所分基础之上进一步简化。其一为册命礼仪,包括册命的时间、地点、人物面向、右者、史官等要素。其二为册命内容,主要记录在册命命辞中,具体包括褒奖勉励语、告诫语、册命缘由、命官授职、赏赐物品等要素。其三为作器铭辞,包括“对扬”语、作器用途语等要素。册命金文的内容基本不超出此三方面,但在具体要素的详略上却颇有不同,可将其分成完整式、简略式和特殊式三类。需要说明的是,从册命铭文的历史发展来看,最早出现的铭文格式应是简略(单)式,完整式则多见于西周中期恭王之后,而特殊式则属于简略式与完整式之间的过渡形态。这种划分在册命铭文的时代发展上并不精确,但是考虑到册命铭文格式完备之后,仍存在大量册命铭文要素省略的情况,故其仍具有类型学上的意义,可以为下文对鼎铭文格式特殊性的讨论提供一个参照。

(一)完整式

这类册命铭文不仅包含上述册命礼仪、册命内容、作器铭辞三个部分,更相对完整地记录了各个部分的具体要素,其叙事亦按照册命仪节为序,反映了西周中期之后册命铭文的基本内容和标准结构,是册命铭文规范性的体现。目前所见最典型的是善夫山鼎和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的簋。

唯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王在周,各图室。南宫乎入右善夫山,入门,立中廷,北向。王乎史册令山,王曰:山,令女官司饮献人于,用乍司,毋敢不善,易女玄衣、黹屯、赤巿、朱黄、銮旂。山拜稽首,受册佩以出,反入堇章。山敢对扬天子休令,用乍朕皇考叔硕父尊鼎,用祈匄眉寿,绰绾、永令、霝冬,子子孙孙永宝用。(《集成2825》)

唯廿又四年九月既望庚寅,王在周,格大室,即位,司工入右位中廷,北向。王呼作册尹册申命曰:更乃祖服作冢司马,汝廼谏讯有粦,取徵十锊,锡汝赤韨、幽衡、金车、金勒、旂,汝廼敬夙夕勿废朕命,汝肇享。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休,用作朕文祖幽伯宝簋,其万年孙子其永宝用。王冠英:《簋考释》,《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3期。

善夫山鼎、簋时代均为西周中期以后的铜器,两器铭文格式已经相当完备,时间地点明确,册命礼仪中的人物面向、右者、史官等要素齐全,册命内容中命官授职、赐物、勉励语等亦齐备,是比较典型的册命铭文。

(二)简略式

这类册命铭文虽然具有册命礼仪、册命内容和作器铭辞三部分基本结构,但各部分的具体要素却多有省略,其叙述顺序也并不严格按照典型文例的顺序。简略式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出现,是册命铭文发展的早期形态。以目前材料所见,西周早期的册命铭文共见有六例,详见表1。

从表1可知,西周早期册命金文多较为简短,册命礼仪常有大段式的省略,对册命内容的记载也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克罍、宜侯夨簋、邢侯簋皆属于封建册命,但命辞内容却详略有别,册命命辞亦不完整,清华简《封许之命》记载了较为完整的封建册命书,专家认为包含有述祖、赞善、封赏三项基本内容,较为标准。与之相较,三篇封建铭文显然极为简略,铭文书写内容应经过了器主的选择。参见程浩:《〈封许之命〉与册命“书”》,《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1期。这表明西周早期器主在册命铭文的选择上带有一定的自由度。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册命金文格式也呈现出部分的时代共性,如册命礼仪中的右者和史官,在西周早期册命铭文中多不见踪迹,而在恭王之后方形式完备。参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401页;张光裕:《金文中册命之典》,《雪斋学术论文集》,艺文印书馆1989年版,第1页;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修订本),第353页;张懋镕:《再论虎簋盖及相关铜器的年代问题》,《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5页。

实际上,即使到了西周中期,册命相关要素的省略亦常见于铭文,可试举几例:

唯五月既生霸庚午,伯俗父右南季,王锡赤韨、玄衣、黹纯、銮旂,曰:用左右俗父司寇,南季拜首,对扬王休,用作宝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南季鼎,《集成》2781)

唯正月壬申,王格于共大室,王若曰:引,余既命汝更乃祖,余唯申命汝,赐汝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敬乃御,毋败绩。引拜稽首,对扬王休,同追,俘兵用作幽公宝簋,子子孙孙宝用。(引簋,《铭图》5299)

唯二年三月初吉庚寅,王格于大室,益公入右王臣,即位中廷,北向,呼内史敖册命王臣:锡汝朱衡、雕衬、玄衣黹纯、銮旂五日、戈画、缑柲、彤绥,用事。王臣拜稽首,丕敢显天子对扬休,用作朕文考易仲尊簋,王臣其永宝用。(王臣簋,《集成》4268)

上引三器皆属西周中期,但省略要素各不相同。南季鼎中缺少对册命地点、史官、人物面向等册命礼仪的記录,而且命辞中也不见册命缘由及勉励语,并将赏赐物品的记录提前。而引簋不仅省略了人物面向和史官,连右者也没有记录。王臣簋则详细记录了册命礼仪及赏赐物品,但恰恰省略了命官授职的部分。这说明,即便在较为规范的册命格式出现之后,作器者对于册命铭文的处理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某些省略或者顺序上的颠倒。

(三)特殊式

这种册命铭文属于上述省略式中的一类特殊情况,在对某些要素省略及顺序颠倒的同时,铭文中还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主要涉及对右者的称扬及其活动的记录。这类铭文主要见于西周中期偏早,属于由早期册命铭文到成熟册命铭文的过渡。韩巍:《册命体制与西周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1年春季卷,第4页。新见相关彝铭主要有以下几例:

唯四月初吉丁亥,王格于师爯父宫。曰:朕皇尹周师右告于王,王锡佩、缁韨丝亢、金车、金。曰:用夙夕事。(盘,《铭图》14531)

唯十又一月既望丁亥,王格于康大室。曰:朕皇尹周师右告于王,王或赐佩、缁韨朱亢。曰:用事。(簋,《铭图》5315)

唯八月既生霸庚寅,王格于康大室。卫曰:朕光皇尹仲侃父右告卫于王,王锡卫佩、缁韨朱亢、金车、金。曰:用事。(卫簋,《铭图续》462)

唯四月初吉丙午,王命曶,锡缁韨冋衡、鋚、。曰:用事,司郑马。叔朕父嘉曶历,用赤金一钧。用对扬王休,作宝簋,子子孙孙其永宝。(曶簋,《铭图》5217)

上引几例皆为西周中期偏早器,其铭中出现的特殊词句可能与右者地位的变化有关。器与卫簋铭文用语、格式相类,其器主可能是兄弟行辈。朱凤瀚:《卫簋与伯诸器》,《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铭中出现的“器主曰+颂扬语+右者之名+右告”之语,是对右者的颂扬,这应和“右告”之职有关。所谓“右告”,即右者在引导受命者面见周王时,将受命者的过往业绩报告给周王。韩巍:《簋年代及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159页;朱凤瀚:《卫簋与伯诸器》,《南开学报》,2008年第6期;李学勤:《论倗伯爯簋的历日》,《文物中的古文明》,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538-540页;谢明文:《金文札记二则》,《商周文字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127页。可见此时右者除了相礼之外,还增加了汇报的任务。考虑到右者一般是受命者的上级,这种汇报可能带有几分考绩之意。此与受命者职位升迁息息相关,铭文中出现对右者的颂扬也就不足为奇。曶簋缺少对册命地点、史官等内容的记录,多出叔朕父蔑历及赏赐曶的记载,十分不规范。叔朕父可能也是右者,韩巍:《簋年代及相关问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第6卷,第158-159页。他在铭文中的出现或是因为右者地位上升,故其蔑历、赏赐也被视为一种荣耀之事,因而特意记载在铭文之中。

综上所论,在陈汉平先生总结的册命文例基础之上,结合新近刊布的册命金文,可将册命铭文的内容分成册命礼仪、册命内容和作器铭辞三部分。根据各部分具体册命要素的记录方式,可将册命铭文分成完整式、简略式和特殊式三种类型。比照上述各类型铭文格式特征,鼎铭中缺少对地点、右者、史官、人物面向等册命礼仪的记录,其篇首又多出“退事于内宫”一句,显属特殊式。

二、西周贵族女性册命与鼎的铭文格式

鼎为西周中期偏早器,铭文中多个册命文例要素的省略应与册命礼的时代有关,是早期册命铭文时代共性的体现。尽管如此,鼎中册命者与受命者的女性贵族身份也颇值得注意。该鼎属女性册命铭文,铭文中不见册命礼相关内容的记载应该还是贵族女性册命金文特殊性的反映。

鼎中的册命者妫和受命者都是女性,她们代表了贵族女性在周代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作为“臣”,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需经过册命,存在身份性册命和职务性册命两种情况。阎步克先生在讨论传统文官制度时曾提出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两种类型。品位分等主要以官员的个人品阶为中心,涉及个人身份。职位分等则以职位所系权力责任为中心,涉及官员的职务责任。本文对周代女性贵族的两种册命分类即参照阎步克先生的研究。此外,在男性贵族中,也可以找到这两种册命的痕迹。按,周代所谓“爵”,不仅是一种政治身份,也是一种社会身份。男性贵族的身份确定一般通过冠礼。《礼记·冠义》言冠礼之义:“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六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681-1682页]冠礼是年轻男子在接受相应的礼仪教育之后获得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的必要程序。在此意义上,天子之世子亦须行冠礼,以向贵族群体宣告成人并拥有相应权力。故《仪礼·士冠礼》言:“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959页]盖贵族男子参与政治生活自冠礼成人始,而女性则多以“妇”的身份参与国家政治,故典籍中有“命妇”之称。而在成人之后的册命中,至少存在一些与爵级相关的册命。台湾学者何树环先生认为,册命中的赏赐物与爵级、命数相关,而非职官,其说值得重视。参见阎步克:《品位与职位——传统官僚等级制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史学月刊》,2001年第1期;何树环:《西周锡命铭文新研》,文津出版社2007年版,第244-246页。身份性册命主要是为贵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合法性。《仪礼·丧服》言:“大夫命妇”,郑玄曰:“命者,加爵服之名,自士至上公凡九等,君命其夫,则后夫人亦命其妻矣。”(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三一,(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109页。又《礼记·郊特牲》言:“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礼·白虎通·爵》也说:“妇人无爵何?阴卑无外事,是以有三从之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故夫尊于朝,妻荣于室,随夫之行。故《礼记·郊特牲》曰:‘妇人无爵,坐以夫之齿。’”细审其文,《礼记·郊特牲》所言指妇人没有单独的爵位等级,妇人爵位从属于其夫,而非说妇人没有爵服。《礼记》之说与郑玄之言相近,唯郑玄增以妇人受命之言。按,郑玄所言“君命其夫”当指《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言“九命”,郑玄言妇人受命或以此推演而来。然此说亦有所本。“命妇”之称亦见于《左传》昭公四年,申丰言“大夫命妇”“命夫命妇”,《国语·鲁语下》记敬姜之言中亦见“命妇”,可见“命妇”为古称,郑注当非虚言。上述引文分别参见(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二六,(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56页;(清)陈立:《白虎通疏证》卷一,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21页;(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四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034页;徐元诰:《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97页。《周礼·天官·内宰》言:“凡丧事,佐后使治外內命妇,正其服位。”(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685页。所谓“外命妇”指卿大夫之妻,“内命妇”指王之妃嫔。以礼书所言,自公侯夫人至庶士之妻,皆需要受王后册命,并在王后统帅下参与如丧事等礼典之中。从彝铭来看,作为贵族之妻的宗妇不仅在本宗族内部享有祭祀、册命并管理家臣、处理宗族经济事务等方面权力,耿超:《性别视角下的两周宗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6期。而且可凭借此贵族身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如次尊言:“唯二月初吉丁卯,公姞令次司田人,次蔑历,锡马、锡裘,对扬公姞休,用作宝彝。”(《集成》5994)次所作铜器还有一件次卣(《集成》5405),两器同铭,都是西周中期器。铭中次受到公姞的册命,司掌佃人,并获赐马和裘,他的身份是家臣,公姞为宗妇。公姞为穆公之妻,又称尹姞。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135页。尹姞鬲言:“穆公作尹姞宗室于繇林,唯六月既生霸乙卯,休天君弗忘穆公圣粦明比事先王,格于尹姞宗室繇林,君蔑尹姞历,锡玉五品,马四匹,拜稽首,对扬天君休,用作宝。”(《集成》754)铭中记载了穆公在繇林为尹姞建造了宗室,天君顾念穆公服事先王之功,故驾临宗室,并赏赐尹姞玉和马。公姞所作的器还有公姞鬲,其铭言:“唯十又二月既生霸,子仲渔□池。天君蔑公姞历,使锡公姞鱼三百,拜稽首,对扬天君休,用作鼎。”(《集成》753)此铭记公姞受到天君的蔑历,并获赐三百条鱼。天君即王后,公姞多次受到王后的赏赐,可见其位高权重。从上引铭文来看,公姞并没有任何具体的职务,她参与王后主持的渔猎活动并屡次受到王后的赏赐,可能只是因为她为穆公之妻。要之,上述诸例中的贵族女性若受到册命,当皆为身份性册命。

在身份性册命基础之上,周代一些贵族女性还获得职务性册命,鼎铭文中获得册命即属此类,这种职务性册命在旧传文献彝铭所载甚少。《礼记·玉藻》言:“王后袆衣,夫人揄狄,君命屈狄,再命袆衣,一命袒衣,士褖衣。唯世妇命于奠茧,其他皆从男子。”(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81页。据之,妇人衣服等阶皆从其夫,唯世妇位尊权重,故要在奠茧之时,单独受命。所谓“奠茧”即献茧,与女性桑蚕之事相关。冯时先生认为西周早期器商尊记载了庚姬献蚕丝之事。按商尊言:“唯五月辰在丁亥,帝司(姒)赏庚姬贝卅朋,廿锊,商用作文辟日丁宝尊彝。”(《集成》5404)冯时读“”为“弋”,释为“取”;释“”为“丝”,认为“弋丝廿锊”指庚姬献廿鋝重之蚕丝,此为庚姬获赐的原因。不过,他对“”字的释读有待进一步讨论,且类似赏赐文例亦少见,故仅录其论,可备一说。相关讨论,可参见董莲池:《商尊铭文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室主办:《中国文字研究》第25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7年版,第10-14页;冯时:《周廷遗妃与献妇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学集刊》第22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02-114页。《礼记·祭义》言:“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岁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古之献茧者,其率用此与。”(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四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597-1598页。以周代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天子、诸侯、夫人、世妇等贵族当不会亲自劳作,故此献茧或与籍田礼相类,是一种礼仪性行为。在此礼制中,世妇直接参与入蚕、献茧之事,应是桑蚕纺织等生产活动的监督管理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周礼》中记载有两“世妇”之职,分别见于天官和春官,有内外之别,但职务相类,主要负责管理女宫,并率领其参与祭祀、宾客、丧纪等礼典。如《天官·世妇》言:“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濯摡,为秶盛。及祭之日,苙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掌吊临于大夫之丧。”[(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689页]与之相较,《礼记·祭义》所记世妇之职虽仅言及桑蚕,但都涉及对内宫臣妾的管理,故两文所言仅有详略偏重不同,世妇之职并无本质区别。

桑蚕不仅是王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祭服的重要来源。《周礼·天官·内宰》言:“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684页。祭服是政治身份等级的象征,王后通过控制祭服的生产也参与周代政治生活。或因世妇在桑蚕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故世妇受王后亲命。在金文中,除鼎之外,虽可见下表2中的一些担任具体职务的女官,但并没有发现对册命过程的具体记载。

女史 学者考证庚嬴卣器主庚嬴受赐彤管担任女史职官,其说可从。参见冯时:《“燕翿”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编:《青铜器与金文》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69页;冯时:《周廷遗妃与献妇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考古学集刊》第22集,第102页;韩雪:《西周女史彤管制度探微》,《中国文化》,2019年第2期。

女巫

司寮女寮逋盂言:“唯正月初吉,君在潦既宫,命逋使于遂土、其,格姒司寮女寮:奚、微、华,天君使逋使沬,敢对扬,用作文祖己公保尊盂,其宝用。” 此铭中的君、天君指时王之后,逋受王后之命到遂土的、其两邑的女寮中挑选女奴,并主持女奴梳洗之事,其职为内小臣。姒执掌女寮,应属宫廷女官。参见陕西省博物馆:《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盂》,《考古》,1977年第1期。

作为周代国家和宗族之女“君”,女性可在册命中出任册命者。以目前材料所见,册命铭文中所见的女君主要有两类:其一,王后册命臣属,如上论《礼记·玉藻》之王后册命世妇,彝铭中则见于羌鼎及蜹鼎(《集成》2765);其二,宗妇册命家臣,即上文所论次尊、次卣。为方便下文的讨论,可将此三铭与鼎的具体铭文格式列表3如下。

从表3所见,四铭中女性贵族地位不同、时代亦有差异,但均缺少对册命礼仪的详细记录,可见鼎不记册命礼并非偶然。究其根源,女性册命礼相对简略当与女性贵族在周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在周人政治理念中,女性多被拘囿于家内事务。《周易·家人》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魏)王弼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四,(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50页。男女外内分工被视为天经地义之事,这使得女性与政治事务悬隔开来,故而《礼记·内则》言:“男不言内,女不言外。”(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二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69页。虽女性可经由册命参与国家政治,但从数量上看,远逊于男性。且女性所担任的职务,如表2所见,仅限于师保类、宗教类和宫廷女官三类,即使是师保类女官也多在王室宫廷之中活动。《礼记·内则》又载:“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二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69页。故女性贵族多在王家之内活动。而作为“君”的女性贵族,其权力也多从属于男性,即便是居于女性贵族最高位的王后也不例外。王后虽可参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等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谢乃和:《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事迹考》,《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但多数事务乃是代王而行。

如西周早期器作册夨令簋记载贵族令受到周王后的赏赐,所谓“姜商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但铭末嘏辞中贵族令并非颂扬王姜而是“敢扬皇王休”(《集成》4300),即是周王后代周王而行赏赐的例证之一。类似之例在金文中不乏其例。如鼎记载贵族受到王姜赏赐“田三”,于铭末嘏辞中“用对王休”(《集成》2704)。又如不寿簋记王姜赏赐“不寿裘”,不寿在铭末嘏辞中“对扬王休”(《集成》4060)。再如新见之昔鸡簋,记载了王姒派昔鸡前往姞姓燕国为艿氏迎迓夫人之事,其铭曰:“王姒呼昔鸡御艿姞于燕,燕侯宾用贝、马,敢扬王休,用作尊彝。” 谢乃和:《近出昔鸡簋铭文及相关史实考论》,《古代文明》,2019年第2期。虽此事由王后主导,但在铭末嘏辞中仍强调“敢扬王休”,这说明王后的权力仍附属于周王。

而在宗族内部,宗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权力涉及祭祀、册命、管理家臣、处理宗族经济事务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以目前材料所见,除上引次尊之外,在西周家臣册命中并没有发现宗妇或者其他女性家臣的身影。西周时期家臣册命铭文主要有九例,可列表4如下。

如表4所示,周代家臣册命多见于西周中晚期,其参与者除册命者和受命者之外,还有右者和史官。其中,只有次尊中出现了宗妇为册命者的记录,且该器属于西周中期前段器,其余西周中晚期器物参与者皆为男性贵族和家臣,这种现象应与贵族家族内部政治关系有关。专家指出,西周家臣册命及家朝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了王朝册命,它的出现是宗族内部关系政治化的反映。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增订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14-321页;何景成:《委质为臣:西周家臣文化考察》,《历史教学问题》,2018年第6期。宗族内部政治关系的发展,可能对宗妇的权力空间有所挤压,逐渐改变了宗妇在家族内部的政治角色。

两周之际,周代贵族宗妇虽然偶有如晋姜鼎所载晋公室宗妇的文侯夫人晋姜“司(嗣)朕先姑君晋邦”那样,能够“鲁覃京师,乂我万民”(《集成》2826),政治地位显赫。但总体而言,宗妇这一贵族群体逐渐变成了《诗经·大雅·瞻卬》所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一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578页。的宫壼角色。又《谷梁传·僖公九年》记齐桓公以“天子之禁”的名义施行霸政,在葵丘会盟诸侯的盟约中规定“勿使妇人与国事”。(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卷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396页。从这一记载来看,宗妇这一宫壼角色定位已经成为春秋霸政体制下贵族女性普遍现状。春秋时期不仅国政如此,家政也不例外。如《国语·鲁语下》记:

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之及寝门,弗应而入。康子辞于朝而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乃罪乎?”曰:“子弗闻乎?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寝门之内,妇人治其业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治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徐元诰:《国语集解》,第193页。

据上述鲁公父文伯之母敬姜之言,上至周代天子下至一般贵族的政治生活,无论是处理国政的外朝还是处理家政的内朝,女子皆不能参与其中,只能活动于寝门之内以尽妇职,亦即敬姜所言的“洁奉禘、郊之粢盛”和主以桑麻“祭服”徐元诰:《国语集解》,第196页。的妇功,以及培养柔顺性格的妇容、妇言、妇德,谢乃和:《西周后妃无与政事说考论》,《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第1期。女性角色常被悬隔于政治活动之外。

综上所论,周代这种男女有别的女性角色,决定了女性册命的相关礼典并不完备,这一方面导致了女性册命铭文极为少见,另一方面也使得仅有的几例女性册命铭文中不载右者、史官等册命礼仪,而新近刊布的鼎相关内容的缺失应该是这种女性册命铭文特殊性的反映。

三、西周册命金文命辞与鼎“退事于内宫”之义

与典型册命金文文例相较,鼎铭文格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一句。所谓“退事”,与“立事”“进事”等含义相对,有卸职之义。内宫即夫人之宫,《左传·成公十八年》曰:“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杜预言:“内宫,夫人宫。”(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八,(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923页。因此,鼎“退事于内宫”是说某人从内宫卸职。然词意易晓,句意难明。学者或解此句为从内宫卸职,或认为此句说的是册命者妫从内宫卸职。单纯从词意上看,这两种说法皆有道理,但皆忽略了鼎作为册命铭文格式的特殊性,以至于难以通晓全意。细审全铭,可以发现此句与下文命辞“唯汝聿丼(型)”息息相关,是因在册命中受到妫的褒奖,特意强调其过往在内宫的任职,因此将此句置于铭文之首。

在一篇完整的册命铭文中,册命命辞往往记录了具体的册命内容,故除去“王若曰”之类的起首词,命辞一般由册命者之名、册命缘由、册命职事、赏赐物品、告诫语五个部分构成。在册命缘由中就包括对受命者过往事迹的褒奖,如大盂鼎记康王对盂的命辞:“汝昧辰有大服,余惟即朕小学,汝勿逸余乃辟一人。今我惟即型禀于文王正德,若文王命二三正,今余唯命汝盂召荣。”(《集成》2837)所谓“昧辰”,指“童蒙知识未开之时也”,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二)》,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八卷,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此处应指盂年轻时在康王小学中“有大服”,承担了比较重要的职务,盂勤勉从事,故而受到康王的褒奖册命。李学勤:《小盂鼎与西周制度》,《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与此类似者又如师簋,其铭记:“王曰:师,在先王小学,汝敏可使,既命汝更乃祖考司,今余唯申就乃命,命汝司乃祖旧官小辅、鼓钟”(《集成》4324)。师因在小学中表现优异,故被周王任命为司辅。周王对臣属在学宫中表现的具体考察还可见于静簋。静簋记载了静受命任职学宫,教导小子、小臣、夷仆等学射,在八月庚寅这天,“王以吴、吕犅佮豳、师、邦君射于大池,静学无尤,王锡静鞞” (《集成》4273)。按“学”与“教”可通。《礼记·文王世子》:“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郑玄注:“学,户孝反,教也。”(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卷二○,(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1404页。《说文》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7页。故所谓“静学无尤”,指静在学宫教射没有过错。因此,周王的这次巡视学宫,不仅是对学员功课的考核,更带有考察静教学成果的目的。袁俊杰:《两周射礼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36页。周王不仅会考察臣属在学校中的表现,更注重对臣属任职期间业绩的考评。西周中期器谏簋言:“王呼内史敖册命谏曰:先王既命汝司王宥,汝無不有闻,毋敢不善。今余唯又嗣命汝。锡汝无攸勒”(《集成》4285)。铭文所载是对谏在先王时期任职表现的评价,这说明在重命中也是需要对受命者过往业绩做一番考核。

这种褒奖勉励之辞,应与西周时期的考绩制度有关。《周礼·天官·大宰》有治官之八法,其中第五法曰官成,即将官府的日常工作汇集成册,按照一定规章对业绩进行评定。具体做法则见于《天官·司会》,其言:“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六,(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679页。在这种考绩中,上级要对下级的工作负责,如《天官·酒正》:“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听之”,(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五,(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670页。即酒人每天要把消耗和产出的酒类数量记录在册,向酒正汇报,每月则要写成报告提交小宰。《周礼》所规划的这种考绩制度虽参照了战国行政制度的发展状况,朱红林:《〈周礼〉官计文书与战国时期的行政考核——竹简秦汉律与〈周礼〉比较研究(十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但也多少保留了西周遗制。命辞中的褒奖勉励之言,应有部分来自对受命者的考评之语,鼎命辞中“唯汝聿丼(型)”即属此类。

鼎言:“唯汝聿丼(型),司宗臣妾”,所谓“唯汝聿丼(型)”指很好地效仿了其先人,是对的褒奖勉励之辞。此句中“聿”字当如字读,在句首或句中用作语气助词,并无实际意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卷一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35页。《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朱熹言:“聿,发语辞。”(宋)朱熹:《诗集传》卷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176页。 又《诗·唐风·蟋蟀》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毛传释之为:“九月在堂,聿遂除去也”,(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卷六,(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361页。亦是将“聿”视为语气助词。因此,在此铭中“聿”也是如此用法,并没有实际意义。“丼”应即“帅井”之“型”,有效法之义。一般来说,“井”字在金文中有三种写法:(1)“”(2)“”(3)“”,用法各有不同。其中,释作“型”者多为第三种写法,其内无饰点。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178-179页;庞小霞:《释井——兼论甲骨文、金文中井(邢)方、井(邢)氏、井(邢)国之关系》,《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6期。不过仍存在混用的情况。张世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中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261-1262页。如1974年至1975年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发现的氏墓地,其中M2出土多件伯为其妻井姬所作之器,虽人物相同,但铭文中“井”字写法却有不同,详见表5。

如表5所见,除伯鼎(《集成》2277)铭残难辨之外,“井”字共出现两种写法。其一,如鼎(《集成》2192)、伯鼎(《集成》2278)、伯鼎(《集成》2677)所见,“井”字两竖画平直,内有一饰点,属于(2)形。其二,如伯甗(《集成》908)、伯尊(《集成》5913)所见,“井”字两竖画外斜,内无饰点,属于(1)形。不管(1)形还是(2)形含义皆是“井姬”之井氏。由此可见,在铭文实际铸造中,“井”字的不同写法存在着混淆的可能。鼎与宝鸡茹家庄氏诸器时代相近,其中的“井”字也存在释读为“型”的可能

。此外,新近刊布的春秋中期器晋公盘(《铭图续》952)“敢帅井(型)先王”句中的“型”,“井”形内部同样有一饰点,亦可提供佐证。

“唯汝聿型”应是对类似“唯汝聿型祖考”“帅型祖考”铭辞之省,是命辞中常见的对受命者褒奖勉励之辞。一般来说,“帅型祖考”多是指子孙效法祖先之“德”,包括效法祖先的风格气质和事业功勋两方面,最终都会落到现实的政治功绩上面。罗新慧:《“帅型祖考”和“内德于己”:周代“德”观念的演化》,《历史研究》,2016年第3期;刘源:《从甲骨文、金文材料看西周贵族社会的“德”》,《南方文物》,2017年第4期。后人若取得成效,则会告祭祖先,写入祝祷之辞中,何树环:《读逨盘琐记》,《文与哲》,2003年第3期。成为自我夸耀的一部分。如西周晚期器梁其钟,以“器主曰”开头,记其告庙之辞:

梁其曰:丕显皇祖考,穆穆翼翼,克慎厥德,农臣先王,得纯亡愍,梁其肇帅型皇祖考,秉明德,虔夙夕,辟天子,天子肩事梁其身邦君大正,用天子宠,蔑梁其历。(《集成》187-192)

这类以“器主曰”开篇的铭辞,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行文格式,先称颂祖先功德,然后表明自己承继祖先德业的决心,之后记述自己受命的职事。陈英杰:《两周金文“器主曰”开篇铭辞研究》,《华夏考古》,2009年第3期。梁其在称颂祖先功德之后,称“肇帅型皇祖考”,“肇”有起始的含义,可能是梁其初继承祖考地位时所言。朱凤瀚:《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梁其之器还见有膳夫梁其簋,可见其职为膳夫,钟铭自言“天子肩事梁其身邦君大正” ,盖周王任命梁其以膳夫之职执掌邦国内政。按“正”即官长之谓,《尚书·多方》言:“越惟有胥伯小大多正”,(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一七,(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29页。即众多大小官长。梁其任“邦君大正”,一方面指其以膳夫任内臣之长。伪古文尚书《囧命》言:“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孔颖达言:“作大正,正长也,作仆官之长,正于群仆。”(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卷一九,(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46-247页。以《囧命》所言,大正为内官之长。古文《囧命》虽晚出,但此处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膳夫或即“宰”“大宰”,可担任内臣之长,为家务总管。《大戴礼记·保傅》引《青史之记》言:“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比及三月,王后……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宰曰:‘滋味上某。’”注家认为此处“太宰”即膳夫。(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卷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9-60页。按,宰为家务总管,谢乃和:《〈周礼〉“冢宰”与金文所见王家之宰》,《古代文明》,2007年第3期。如蔡簋言:“蔡,昔先王既令汝作宰,司王家。”(《集成》4340)故梁其任“邦君大正”,其本职盖若此。另一方面,梁其不仅承担邦君家务总管之职,更兼掌国政。“大正”一词又可指执政公卿。《逸周书·尝麦》言:“王命大正正刑书”,注家认为“大正”属执政公卿之类。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22頁。梁其受天子亲命褒奖,其职务非膳夫之职可比,故其盖以家宰的身份兼任摄政主事的辅相之职。谢乃和:《殷周“冢宰”辅相说与宰官源流考》,《古代文明》,2009年第3期。

“肇帅型”之言又见于厉王时期的叔向父禹簋,禹自言:“肇帅型先文祖,恭明德,秉威仪,用申固奠保我家、我邦”(《集成》4242),从其称“肇”来看,同样是说开始效法祖考之德。此铭中未记禹之职务,但可从同人所作的禹鼎中可窥之一二。禹鼎铭记:

禹曰:丕显桓桓皇祖穆公,克夹召先王,奠四方,肆武公亦弗忘朕皇祖考幽大叔、懿叔,命禹缵朕圣祖考,政于井邦。肆禹亦弗敢蠢,锡共朕辟之命……肆武公廼遣禹率公戎车百乘、厮驭二百、徒千,曰:“于匡朕肃慕,唯西六师、殷八师伐鄂侯驭方,勿遗寿幼。”禹以武公徒驭至于鄂,敦伐鄂,休,获厥君驭方。(《集成》2833)

此铭中禹受命“政于井邦”,并在伐鄂之役中统领武公族兵。结合叔向父禹簋中自言“保我家、我邦”,可见其在武公家族位高权重,可能属家宰之类执政者。一般来说,西周政府官员的晋升需要一定的资历,李峰著,吴敏娜等译:《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14-222页。梁其与禹皆位高权重,断非初入仕途者可以担任。这说明周人对“帅型祖考”有较高的期许,后人至少须获得与祖先相近的官爵、取得较高的地位或做出较大的功绩,方可自言“帅型”。因此,若在册命中被天子等称许为“帅型祖考”或“肇帅型”,对册命者来说应属较大的荣耀,鼎铭中“唯汝聿型”盖若此。因在内宫旧职任上表现出色,故受到妫的改命,命其司掌臣妾之事。

由上所论,鼎铭首所记“退事于内宫”,与命书中的褒奖之辞密切相关。妫称赞 “唯汝聿型”,即褒奖在内宫的任职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并做出了比较大的成绩,也因此颇为自得,故在铭文首句特意强调“退事于内宫”,以示荣耀。

余 论

综上,作为一篇女性册命铭文,鼎可以说十分特殊。鼎铭对册命礼仪诸要素的省略,不仅是早期册命铭文时代共性的体现,而且还反映了女性册命铭文的特殊性。其铭首“退事于内宫”句,是周代贵族女性对自己在内宫中业绩的特意强调,应与册命命辞中的褒奖勉励语相关。

不唯如此,鼎所载内容在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金文实证的同时,相关内容的实质还是周人试图通过册命制将女性贵族纳入早期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反映。正如前文所引《仪礼》《周礼》等礼书所载的那样,周人为了控制地方贵族,建立了以王后等君夫人为首并统御大小女性贵族的命妇制度。礼书虽成书较晚,但其说当有所本,这可从西周“蔑历”制得到印证。如庚嬴鼎:“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乙酉,王格琱宫,卒事,丁巳,王蔑庚嬴历,赐祼璋、贝十朋。”(《集成》2748)铭记前文表2中担任女史这类宗教女官的庚嬴因参与殷祭礼而受到周王“蔑历”褒奖。又如伯姜鼎记:“唯正月既生霸庚申,王在京湿宫,天子氵戌伯姜,锡贝百朋,伯姜对扬天子休,用作宝尊彝,用夙夜盟享于昭伯日庚,天子万年,世孙孙子子受厥纯鲁,伯姜日受天子鲁休。”(《集成》2791)鼎铭中“氵戌”两字具体释读虽存有争议,但与蔑历、勉励、夸奖有关当无疑义,相关讨论参黄盛璋:《长安镐京地区西周墓新出铜器群初探》,《文物》,1986年第1期;黄锡全:《金文“滅宁”试解》,中国文字编委会编:《中国文字》新28期,艺文印书馆2002年版,第45-53页;陈剑:《释“琮”及相关诸字》,《甲骨金文考釋论集》,线装书局2007年版,第273-316页;晁福林:《金文“蔑曆”与西周勉励制度》,《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鞠焕文:《金文“蔑历”新诂》,《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7年第4期。表明尽管伯姜在王室事务中具体职事不明,但从其铭末嘏辞中祈福“日受天子鲁休”来看,她应经常职事于周王,李学勤:《论长安花园村两墓青铜器》,《文物》,1986年第1期。故才可能“日受天子鲁休”,即受周王“蔑历”褒奖。要之,庚嬴鼎和伯姜鼎两篇铭文尤其是后者铭文结构整齐,具有形似册命铭文书写的特点,陈梦家先生在分析周代册命制度时将《左传·昭公三年》所载公孙段因行礼恭敬而有功获赐也视为册命之属,并认为完整铭文格式中必有地点与时间、册命仪式、“王若曰”、答谢语及祈寿求福的吉语等几项。若依陈先生之见,庚嬴鼎、伯姜鼎两器铭文与册命铭文结构相似的特点不是偶然,还应是部分赏赐类铭文与册命制相关使然。相关讨论参见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第398-411页。两器器主均为女性贵族,由于担任类似王室女官的角色而受到周王的“蔑历”褒奖。

总之,上述金文中习见的周王用来加强与下级男性贵族臣僚之间君臣关系的“蔑历”同样适用于女性的现象,表明周代贵族女性在担任女官及相关职事时也应与男性贵族臣僚一样接受册命。

因此,在内宫任旧职时也应受过册命,后因为被考绩褒奖而受到再次册命,鼎所载册命就是受到再次册命的“改命”或“重命”,只不过鼎铭文对的“前命”有所阙载而已。

尽管如此,在鼎刊布以前,旧有彝铭虽多有女官的记载,但女性贵族受“命”或被册命仅为推测,而鼎无疑为周代女性贵族册命制度提供了新的金文材料线索,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王坤鹏

Newly Issued Shouding(鼎) about Women Appointment in Inscription on Bronze and Some Related Historical Facts

XIE Nai-he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Abstract:

The newly issued Shouding(鼎)is a piece of inscription on bronze concerning the official position appointment of women. Its text mainly recorded a change of appointment between two noble women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which is a scarce example about womens appointment in Western Zhou.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writing of appointment in inscription bronze, there are no records of rituals of nomination in Shouding, such as the conferring site, historiographer and Youzhe(右者).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iece, there is a special sentence stating that “resigning from the imperial har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uding inscriptions are not only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 early appointment bronze text of the times, but also the reflection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female nobles’ accepting appointment. “Resigning from the imperial harem” derived from noble woman Guis(妫)words of praise for Shou()in inscription on bronze. Gui praised Shou for her imitating the moral excellence of ancestors, therefore, Shou highlighted her old post in the harem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iece. The writing format of Shouding provided evidence for the position appointment of noble women in the Zhou Dynasty, which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Key words: Western Zhou Dynasty; Inscriptions on Bronze; women; appointment; official position appointment

DOI:10.19832/j.cnki.0559-8095.2022.0019

收稿日期:2021-02-1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国楚简姓氏人名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5BZS03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淑一,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秦汉史;明镜,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 参见陈絜:《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王准:《包山楚简“贷金籴种”问题的考察》,《中国农史》,2016年第1期;连劭名:《包山楚简法律文书丛考》,《考古学报》,2017年第2期;沈刚:《制造权威——从秦简看秦代国家中央权威的塑造》,《古代文明》,2021年第5期等。

②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③ 陈伟等:《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55501186384

猜你喜欢
金文女性
《金陵四景》(之一) 金文云锦作品
语法填空专练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泥火的实验和表达理念的个人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