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研模式的建立与策略探究

2022-03-17 08:27郝岩松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园所园本教研员

郝岩松

(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

学前教育教研模式是教研部门或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幼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践行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迫在眉睫。教研部门应丰富学前教育教研模式,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一、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构建科学的教研格局

教研工作体系是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之一,各级教研部门要相互沟通、紧密配合,以保证教研工作的高质量。通过横向、纵向的教研工作网络体系,能够达到上下贯通、左右联结、层层落实,进而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带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

(一)构建横向教研体系

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利用好本区域内的优质园所,构建横向教研网络体系,制定市级、区级教研工作方案,定期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形成有效的、可操作的常规教研模式。

(二)构建纵向教研体系

省、市、区(市)、园应构建四级教研网络,搭建纵向教研体系,重视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部署并认真落实,同时以上级教育部门确立的各项工作为牵引,结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筹划并开展好相关工作。

二、以专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实践水平

学前教育阶段的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的特点,部分幼儿教师对学前阶段的课程了解不够、把握不准,因此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首要任务是使教师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涵。为推进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12 年10 月,教育部印发了指导性文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推进的过程中,教研部门可以根据幼儿园课程特点确立以专题研究为抓手的《指南》推进行动。

(一)集体教学活动专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传统的教研方式,也是各学段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学前教育课程推进的一个重要载体。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园可将“一日生活活动”与“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形式相配合。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教育活动,既可以是单独的一节“活动课”,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游戏活动专题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也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幼儿园“去小学化”和“去学科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一直以来,部分幼儿教师仍然视“上课”为主业,游戏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或者深度不够,教师对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对幼儿的观察与指导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对游戏活动专题的研究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生活活动专题

当今,很多家庭基本上是“四二一”的组成模式,即四个隔辈亲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组成模式。部分家长溺爱孩子,轻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认识不到生活能力所带来的教育价值。而生活活动专题可以把孩子的入园、饮食、盥洗、午睡、就餐、离园等各个环节都包含在内,幼儿园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提升教师生活教育的指导能力。

(四)家园共育专题

办好学前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合力。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正确、不科学。因此,引领家长科学育儿是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高度关注的工作,家园共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五)户外活动专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了幼儿“每天要保证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纲要》指出:“要把幼儿的生命与健康放在首位”;《指南》也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户外活动作为一日生活的重要环节,时间的安排、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和活动的有效开展都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加强对户外活动的研究,也是提升幼儿教师素养的举措之一。

各专题在确立与实施中,将多项活动融入幼儿课程,凸显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对教师全面、精准把握幼儿课程的特点,落实《指南》精神,提升专业素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发挥优质园所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发展

因幼儿园的办园性质、办园规模不一,均衡性一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难题。目前,辽宁省幼儿园按照星级认定等级,最好的等级为五星级,各市五星级园所的占比较低。教研部门应充分发挥五星级园所的辐射作用,以这些园所为研究基地,组织开展好各种活动,让优质园所成为学前教育的引领者。

(一)“跨园体验”活动

教研部门可引导薄弱园所选拔教师分批、定期到优质园所进行“跨园”跟岗学习,这些教师全方位学习到优质园所的特色课程、实施手段、环境创设、家长工作等内容后,再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改进完善、落实到位。

(二)“城乡联盟”活动

教研部门应以一所市级五星级幼儿园全面帮扶一所农村幼儿园的形式,开展“城乡联盟”活动。定期对各类活动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如教研活动的组织、区域的创设、一日活动的观摩等,提高被帮扶农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再以此农村幼儿园为点园,逐步引领、带动周围幼儿园提升教学质量。

(三)“园际协作体”活动

教研部门应以每个区域内的五星级幼儿园为点园,与本区域内其他等级的园所构成园际协作体,定期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加强对幼儿园课程、教师专业成长、家长工作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把各级各类园所都带入教研网络平台,强弱联合,努力缩减教育资源差距,形成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参与、积极竞争、积极进取的工作局面。

(四)联合教研活动

区域内的五星级园所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制订教研活动方案,每个月定期开展小组内的教研活动或“片头园”之间的联合教研活动,彼此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从而高效完成工作。片区联合教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规范发展。

在各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各层面的教研员应积极参与、跟踪“片头园”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扮演好协助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教研部门可定期对这些活动进行督导检查、跟踪指导、现场教研、成果展示等,全方位展示优质园所的环境创设、课程实施、游戏活动等情况,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同时,园际间可通过交流合作、成果展示、学习研讨等形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丰富园本教研内容,提高园本教研工作质量

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是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有效模式。各级各类园所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对本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幼儿园内外的教育资源,自主规划设计适合幼儿成长的活动;有条件的园所还可以与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合作,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幼儿园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可尝试以下“四段式”教研模式,开展全园性的教研活动。

(一)举办“微讲座”

“微讲座”因选题小、内容实而受到幼儿教师的欢迎。幼儿园可确定一个教研主题,由园长或者业务园长作专题“微讲座”,如集体教学专题中科学领域的理论讲座。教研员通过“微讲座”来启发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针对教研活动的主题给予理论上的支撑与引领。

(二)开展案例展示活动

案例展示互动性强,展示效果直接。教师可以展示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或者生活活动等相关案例,全园范围内的教师进行观摩。在案例展示过程中,教研员能及时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组织现场教研提供准备。

(三)组织现场教研活动

现场教研是充分了解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能关注教师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园本教研中“微讲座”的理论引领,业务园长或教研组长可现场组织教师开展研讨交流活动。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方式,分析案例展示中存在的优点与缺点,激发教师研究和参与的意愿,引导教师感受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四)实施活动点评

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后,教研员或园长可对活动内容进行点评。教研员、园长与教师共同经历教研过程,既强化了管理者职责,也强化了教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使教研员真正关注教师教研中的困惑,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真问题。

园本教研活动能凝结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经验交流、思想碰撞。“四段式”园本教研模式有利于提升教研员的研究指导能力,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快乐,进而提高园本教研工作的有效性,让园本教研成为践行《指南》的主阵地,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五、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针对幼儿教师的差异性,教研部门可采用分层、分类指导的策略,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一)强化团队力量

教研部门可吸纳部分优秀园长、业务园长和骨干教师到市区教研活动指导团队中来,创条件、压担子,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加强跟踪指导

教研部门应对骨干教师做好跟踪指导,让他们多参加市、县(区)的研究活动,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在半日活动、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中引导教师进行展示与观摩,增强幼儿教师对课程的设计能力与引领能力。

(三)开展理论培训

针对年轻教师与农村教师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教研部门可加强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理论上有深度才能实现在实践上有高度;可结合课例剖析、汇报展示、送教下乡等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引领教师关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并通过分层分类指导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实施“菜单式”培训

教研部门可开展“菜单式”培训,采用调查问卷、个别交流、集体畅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问题及需求,并进行分类与分析,实施具体有效的培训措施,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提升培训者水平,确保教研工作落实

教研部门可加强和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开展好园本教研,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教师在开放式教研活动中,研究与探索、实践与创造,使教师在共同的目标下,自觉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中。

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的培训水平是关键,教研员自身素养的高低对其培训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提升教研员的教研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强化责任意识

学前教研员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及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怀。因此,教研部门要引领教研员不断努力、积极创新,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教师、激发教师热情,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成长。

(二)树立学习理念

新课改后,对教研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的方式在变,“教”的方式在变,“学”的方式也在变。教研部门应带领教研员创新思路、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及时了解国家学前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文件,时刻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

(三)提升文字运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研员的工作需要有较好的文字运用能力与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各项活动中,通知、总结、汇报、交流、讲座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文字运用与语言表达,因此文字和语言是教研工作的评价标准之一,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研员这方面的能力培养,使其及时、准确、快捷、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四)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教育教学之中。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然而部分地区教研员年龄偏大,对新技术应用的能力薄弱。因此,教研部门要组织教研员不断学习,使其更新知识结构,特别是要提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能够通过网络途径扩大教研活动的受众面,提高教研效果。

总之,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没有幼儿的良好发展。关注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教研部门需要长久研究的课题,教研部门应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

猜你喜欢
园所园本教研员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利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园本活动的思与行
构建园所课程文化建设与课程游戏化的新思路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