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辐射优化教育生态 共生共享激发办学活力
——“三五三”集团化办学经验的探索

2022-03-17 08:27汪永海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南昌校区办学

汪永海

(沈阳市南昌中学教育集团)

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优质学校带动作用,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文件精神,辽宁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集团成员校根据自身优势形成集团统一理念下的各自特色,激发集团学校办学活力。

沈阳市南昌中学教育集团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发展。随着集团化办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团以“资源共享,一体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引领,逐渐形成“三五三”(三种模式并存、五大措施并行、三个深化并重)的集团化办学经验,发展成“五二一”(五个校区、两个联盟校、一个托管校)的集团化办学格局。集团通过深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研讨、深化作业管理,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三种模式并存,激发集团办学活力

(一)名校多校区,擦亮优质学校名片

依托南昌中学的品牌效应,经过几轮合并重组,形成了长白岛校区、南五校区、光荣校区、太原校区、哈尔滨路校区等五个校区。集团采用扁平化管理机制,一个法人引领,一校区一专人负责。各校区自主管理又同频共振,实现内部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发展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

(二)“1+X”学区管理,带动区域教育高质发展

在和平区政府的宏观把控下,南昌中学作为核心校,联合沈阳市南昌新世界学校(原沈阳市第九十一中学)、沈阳市南昌中学教育集团满融分校(原沈阳市第四十五中学)两所学校,构成集团联盟。集团坚持一个理念引领,致力于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融合创新,形成集团核心校牵头的雁阵管理机制,构建了“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促进决策、执行、协调、监督一体化,促进集团创新融合发展。

(三)新建校委托管理,培育新生教育力量

为了满足沈北新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和平区人民政府和沈北新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教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沈阳市和平区南昌中学沈北分校。为了达成品牌共建,集团采用了委托管理的办学模式,制定了“重点培养、重点倾斜、重点帮助、重点支持”四重策略,鼓励优秀师资输入,选派三位干部牵头带动,办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校,让沈北新区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二、五大措施并行,优化集团发展生态

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优质发展,共同提高”的工作思路,南昌中学积极统筹教育教学管理,各集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一)五项保障机制

1.合作发展机制

确定合作领域,拓展合作广度,在教研、德育、科研、师训、课程建设等诸多方面,跨校区开展联合活动,交流碰撞,资源共享。随着线上教学的深入开展,集团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使跨校区活动更加方便快捷。

2.沟通协调机制

集团内活动由南昌中学牵头,各集团校均有专人负责,构成纵横衔接的联系网络,确保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教师交流机制

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以人的流动带动思想交流,盘活集团内教师资源,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与教研水平的提升。

4.考核激励机制

集团内形成与集团化办学发展相适应的教师招聘、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等制度,鼓励各集团校符合条件的教师以交流的方式轮岗任职。

5.教学统筹机制

南昌中学积极推动集团内教师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统筹师资管理、统筹课堂教学、统筹教研科研、统筹学术活动,加快集团办学一体化进程。

(二)“五育并举”推进

集团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校际、校区间双向交流,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1.德育方面

集团采取“保留特色、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策略,秉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域育人、全课育人”的德育理念,建构了“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校内外协同、四位一体”的德育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实现德育实效性。

2.智育方面

集团确立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以问题为驱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方向引导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结,拓展思路和方法,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能力、培养问题意识、提高核心素养。

3.体育方面

集团校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借鉴,丰富体育课程。一是提高大课间水平,高质量落实国家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要求;二是集团定期召开运动会,开展拔河比赛、棋类赛、毽球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此外,南昌中学作为国家级篮球和足球特色学校,多次联合各集团校开展篮球、足球友谊赛活动。

4.美育方面

集团定期开展美育教研,共同邀请区域专家下校听课,现场指导,提高集团内美育教师能力。集团不定期联合开展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才艺展示空间。多措并举使集团内音乐、美术课堂的容量、深度、广度、格局都有所突破,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实践美的艺术殿堂。

5.劳动方面

集团在劳动教育上秉承“劳有所获,技有所长”的策略,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将趣味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感受劳动的魅力。集团开展“我劳动、我光荣,我运动、我健康”主题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课上实践、课后延伸、考核评比,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

(三)五维考核评价

集团内部考核评价一体化,确立了基于以下五个维度的总体考核方案。

1.领导履职评价

集团通过民主测评、座谈访问等形式,了解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并根据数据中心的反馈,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2.教师队伍建设评价

依托省、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南昌中学教育集团“十四五”教师培训方案》,对教师采取多角度、多元化评价,通过学分制实现教务队伍建设评价的数据化和科学化,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热情。

3.教育教学质量评价

集团教育教学质量数据中心负责对集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统一核算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调整,促进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优质资源共享评价

根据各集团校的发展情况,统一调配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并根据学校数据核算中心的反馈,对各校区资源的调配情况进行评价和调整,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5.运行管理过程评价

集团通过管理沟通平台,统一发布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及时反馈、总结,实现集团运行管理过程的动态化评价。

此方案兼顾了各校考核特点,努力实现“不同起点、自我超越;不同跑道,异步同行;不同色彩,交相辉映”的美好发展愿景。

(四)五个发展平台

集团搭建五大发展平台,打破校际、校区间的“壁垒”。

1.搭建综合文化展示平台,促进集团内文化融合

集团在亭廊文化建设上,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南昌中学整体文化架构基础上,各集团校发挥自身特色进行设计,促进集团内部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集团定期开展联欢会、茶话会、烘焙培训等文化交流活动,增强集团内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2.搭建学校信息交流平台,打通校际沟通快车道

集团依托微信平台,成立各级各类微信管理群;依托微信、钉钉等平台,成立教师专业成长沟通群。如各学科教研沟通群、青年教师成长联盟群、班主任沟通交流群等。依托这些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校际沟通。

3.搭建教师联合教研平台,促进优秀教学智慧碰撞

集团定期开展跨校区教研活动。各集团校选派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引领、经验交流,并针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集团不定期开展学思分享活动。针对青年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及学思分享活动,推动集团校教师专业成长。

4.搭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

集团利用微信群,实现教师之间的教育资源及时共享;利用人人通平台、百度网盘、钉钉网盘等,实现集团教育资源的存储与共享。

5.搭建学生活动共建平台,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集团通过“三八”爱母日活动、双语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为各集团校的学生提供情感交流、展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

(五)五大研究要素

集团聚焦教育教学五个要素——文化、课程、课堂、教师、作业,着眼集团长远发展,通过专项课题实施研究。集团制定了《南昌教育集团科研专项课题实施方案》,成立了南昌教育集团科研团队,析出优秀研究成果,提高集团办学水平。

三、三个深化并重,实现集团高质发展

(一)深化课程改革——因校而异,课程设置个性化

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共建融合,校本课程优势互补”为原则,集团校间互相借鉴、分工合作、共享资源、因地制宜,形成了各自的课程体系:南昌中学的“自主有为”多元课程体系、南昌新世界学校的“1234”课程自主发展多维课程体系、南昌中学教育集团满融分校的引桥课程体系,构成了统一文化理念下的集团课程集群。

(二)深化教学研讨——优势互补,教学研讨常态化

1.集体备课,构筑教育地基线

每月至少保证一次集体备课,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2.校本研修,筑牢教育生命线

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听评课、观摩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学科交流活动,提高教师从教能力。

3.名师引领,绘制教育风景线

集团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学科骨干的辐射作用;集团内的一师一品、名师名品、多师一品、名师讲堂等活动,绘制了一道道教育的风景线。

4.梯队建设,支撑教育第一线

通过青蓝工程、课例研修、经验分享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5.集团备考,打造教育峰值线

集团毕业年级的公开课、示范课,中考备考、集体教研等活动相互开放,优秀课件、辅导资料、试卷习题等相互交流。

6.信息融合,突破教育边际线

一是建立钉钉互动集群。线上线下教研相结合,增强时效性。二是汇编优秀课程资源。成立集团大数据中心,形成《南昌中学教育集团大数据资源库》。

(三)深化作业管理——聚焦“双减”,作业管理精细化

依据辽宁省作业“十要求”精神,集团在统一理念下,实施“一校一策”,各校同步出台管理办法,切实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精减作业

不超前教——减“超前”的进度;不超标考——减“超标”的难度;不超量留——减“超量”的作业。

2.精选内容

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符合学习规律的、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七年级实施以“激趣为目标”的作业管理策略,八年级实施以“激励为方式”的作业管理策略,九年级实施以“激发为方向”的作业管理策略。

3.精当设计

集团内聚焦“双减”,致力于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创新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跨学科作业的设计。

在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如绘图作业(生物人体结构图、地理地形图等)、实践作业(走进科技馆探索物理知识、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等)、探究作业(生物家庭实验作业——种子的萌发实验、学生亲身体验种菜并观察记录生长)。

在内容上凸显丰富性,如劳动作业(包饺子等)、体育作业(跳绳等)、美育作业(插花、画秋天落叶等)。

4.精心批改

集团内形成了“四有四必、三批三改、五环五步”的作业批改策略。

“四有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三批三改”,即全批全改、精批精改、面批面改;“五环”批改流程,即批及时、选优秀、查错因、做记录、写批语;“五步”反馈流程,即查找错因、改正错误、重做错题、列举同例、重组错题。

5.精准提质

集团在作业管理上通过不断放权给一线教师,让一线教师在学校制度的框架下,不断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梳理新思路,发展新策略,形成了在作业管理策略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繁荣局面。

自南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各集团校共生共享、共谋发展,办学质量均不断提升。沈阳市南昌中学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校”“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等,现已成为沈阳市优质品牌学校;沈阳市南昌新世界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凸显,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南昌中学教育集团满融分校与区内其他初中的校际差距日益缩小,向更高水平、更具活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沈阳市和平区南昌中学沈北分校2021 年开始招生,学校秉承南昌中学“厚学明德,自主有为”的办学理念,努力办成一所面向未来、追求卓越的现代化学校。

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未来,南昌中学教育集团将踏实前行,充分发挥集团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继续缩小校区、校际差距,整体提升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南昌校区办学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