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劳动教育优势 助推班集体建设

2022-03-17 08:27
辽宁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凝聚力班集体劳动

周 涛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劳动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它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班集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而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凝聚力的群体,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全面关心、教育、管理学生,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发挥劳动教育优势,可以更好地促进班集体建设。

一、发挥劳动教育优势对班集体建设的意义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格,品格决定命运。中学阶段是培养习惯、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因此,初中班主任对培养学生美好品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2.有助于学生锻炼身体、增强意志

一方面,劳动可以训练学生动作的灵活性、敏捷度,增强肢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增加肌肉力量,使学生锻炼出健康的体魄;另一方面,劳动能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为个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对助推班集体建设的作用

班主任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班集体,而劳动教育会对班集体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一个刚刚成立的初一班集体,是由许多来自不同小学、不同班级的独立的学生个体构成,他们大多互不了解,同学之间关系不够融洽和谐,缺乏凝聚力,这时候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1.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树立团结合作意识

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是建立班集体的基础。一个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把学校第一次的清扫劳动作为契机,通过劳动任务的分配、人员安排、协同分工,不断地引导学生互相配合。通过劳动,学生可以尽快地熟悉彼此,加深了解,树立合作意识,提高协作能力。

2.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形成班级核心力

加强班集体建设,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意识。不管是什么劳动,都是有目标任务的。通过劳动教育,班级全体成员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的时候,同学之间才会走得更近,彼此的心才会靠得更齐,良好的班风也就在无形中化为有形。全班同学在为了实现劳动目标而实施团体通力协作的过程中,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促进班级核心力的形成。

3.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而优良的班风又与班级管理目标达成密切相关。班级管理目标是根据班级特点制订的,体现出班级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认同意识,在促成班集体的尽快形成、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激发学生内驱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班主任在发挥劳动教育优势上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劳动教育

由于劳动教育与考试关系不大,一些班主任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忽视对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劳动习惯的培养。有的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劳动能够让孩子们在短时间里彼此了解、形成默契,让孩子们快速融洽地成为一个团队,形成班集体。

(二)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单一

多数班主任能适当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但因为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劳动教育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针对性。劳动的组织实施形式单一,内容重复,不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也无法起到加强班集体建设和良好班风形成的作用。

(三)只有劳动没有教育

劳动教育是由“劳动”“教育”两部分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上,班级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劳动优势,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将劳动和教育结合在一起,能加强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凝聚力和核心力。有的教师把劳动当作一种惩罚的手段,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样就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劳动不光彩的想法,与我们提倡的劳动教育观念相悖,不利于班集体的建立和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忽视劳动教育评价

班级中进行劳动的机会很多,如每天的常规值日生清扫(扫地、拖地、擦黑板、擦画框、收拾讲台、养护绿植、清扫分担区卫生等)、每周的大扫除,以及班级菜园管理、班级墙报绘制等。多数班主任都把这些当成常规事务,只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劳动任务,却没有反馈和评价。对学生在劳动中的付出,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正确、合适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对劳动就会失去兴趣和积极性,可能会产生不认真干、偷懒的行为,甚至干脆不做了,形成不良循环,导致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降低。

要想通过劳动教育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地进行总结与评价,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指出劳动中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知道教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他们。对每次劳动进行合理的评价,认真劳动的学生会对劳动充满浓厚的兴趣,得到满足感;劳动中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会产生紧迫感,在以后的劳动中会更投入;在班集体内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同学之间会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三、发挥劳动教育优势助推班集体建设的策略

发挥劳动教育优势,加强班集体建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班主任要抓住每次劳动的契机,做好计划与预测,让每次的劳动都能促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一)通过劳动增强班级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具有责任感的心态,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拥有责任心才能拥有细心、耐心、爱心,自动自发地参与工作和活动,并把工作任务做好。

例如“站好班级岗”,班主任将班级中的所有任务分别分配给每个同学,每项工作一个月轮换一次,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月末在班级中评选劳动小能手。通过劳动,学生意识到作为班级的一员有义务为班集体贡献一份力量,在以后的班级各项活动中,明显增强了责任心,能顾全大局、尽职尽责。

(二)通过劳动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是指班级内成员之间聚集、团结的力量。一个班集体,如果有了很强的凝聚力,同学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一切以班级利益为准则,那么将会无往不胜;反之,一个班级不能做到统一规划,那么就会处于失败的境地。班主任可以通过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及为集体争光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形成班级的凝聚力。

学校组织各班学生在学校劳动基地进行蔬菜、谷物等农作物的种植,每个班级的实验田上都树立了创名牌广告,班级与班级之间展开竞争,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大大增强。同学们集思广益,计划种植,精心播种,劳动热情非常高。

(三)通过劳动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

班级向心力是指学生自觉地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集体力量,它是一个班级整体力量的集中体现。向心力强的班集体,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学生集体荣誉感强、责任心强,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生活是愉快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班主任充分发挥学校劳动基地的教育功能,为了种好菜园,按照耕种计划和蔬菜种植的时令,组织学生参加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在劳动中,同学们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形成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向心力。

(四)通过劳动凝聚家校共育的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对不爱劳动的父母和一个不爱劳动的班主任,很难教育出爱劳动的学生。因此,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发放告知书等渠道做好家长的解释及指导工作,号召家长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为学生树立榜样,还通过公众号、美篇、宣传视频向家长宣传班级劳动教育的优秀成果。

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父母的小助手”“爸爸妈妈辛苦了”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工作负担,这样的劳动教育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也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教育的意义。此外,班主任还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到各种劳动中去,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家校强强联合,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班集体的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劳动教育优势助推班集体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安全教育,保障人身安全

劳动教育固然重要,但必须是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之下进行的。在劳动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劳动的要求和注意的事项,尤其是需要使用工具的时候,要讲清楚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劳动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爱护劳动工具、爱护劳动成果;劳动中发挥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精神。

(二)重视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评价

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在劳动中不断反思、感悟,逐渐形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快速形成班集体和良好的班风。因此,在确定劳动教学目标、内容的同时,要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注重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的各项需求。班主任要注意劳动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将参与劳动的过程、体验和评价及时地进行记录,家校共建,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劳动评价方式除了常规评价外,还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在每次的劳动中都能够有所收获,在以后的劳动中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真正使劳动教育自始至终落到实处,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班集体的建设。

总之,班主任要与时俱进,运用教育智慧,深挖劳动教育内核,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尤其要重视劳动教育对班集体建设的优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进而助推班集体建设。

猜你喜欢
凝聚力班集体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我爱我的班集体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