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整本书阅读 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

2022-03-17 15:58福建省罗源县凤山小学吴晓玲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整本书小学生语文

■福建省罗源县凤山小学 吴晓玲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涵养学生的品行,还可以使阅读成为快乐的事情。就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现状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关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讲述,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关注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写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感受,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使其提升阅读水平,有效阅读。

一直以来,学生的阅读量被教师、家长们所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十多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倡导加大阅读。随着这几年新教材的使用,整本书阅读这个理念再次走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课外阅读新方式。统编版教材的编写者温儒敏曾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读整本书呢?整本书阅读不是新鲜的事物,从中国古代就有。”在阅读能力被关注的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将整本书阅读纳入了其中。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倡整本书阅读,主要是针对碎片化、平面化、无中心的阅读现状,使小学生能集中注意力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并不等于紧张地参与,教师要实施的不是过程管理,而是要进行目标管理,不要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设计非常多的任务;如果任务过多,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会减少70%以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空间,使学生们能逐渐克服阅读障碍,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整本书阅读才会更加有效。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经验出发,探讨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实效。

一、关注整本书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整本书阅读中,阅读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并且利用课内时间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就当前的课程教学实际而言,教师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让学生阅读,故而,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能在课下积极阅读。教师可以借助课内的阅读指导课程,从整本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方面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使学生产生持续阅读的兴趣,从而,轻松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兴趣,作为阅读的强大动力,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变得更加轻松,而不是给他们施加无形的压力。

例如,在《昆虫记》这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先提问学生,关于昆虫能想到什么。接着,教师说出法国有一位作家,一生都在研究昆虫,诸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写出了一本《昆虫记》。在说到昆虫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中一些有趣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学生产生阅读这本书的兴趣,“大孔雀蝶的晚会”“金步甲的婚俗”“清洁卫士——圣甲虫”等都可以作为教师导入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具有趣味性,有着幽默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教师可以以一种温和的口吻询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孔雀蝶是怎么举行晚会的吗?知道金步甲是怎么结婚的吗?”……这样,学生便会产生阅读兴趣,迫不及待地寻找这些章节阅读,能更快完成阅读任务。对昆虫,很多学生小时候看过或玩过,甚至还和小伙伴一起捕捉过。在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教师不需过多地介绍里面的诸多昆虫。教师只要将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内容稍微透露一些,必然会引发他们的兴趣;关注整本书阅读,就是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实际中,教师要积极完成与文本的对话,如温儒敏教授所言:“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多干预,要求不要过高,不要将单篇文章的阅读任务布置到整本书阅读中,使学生快乐轻松阅读。”

兴趣培养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核心内容,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投入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思考、分析、参透阅读文本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让阅读的效益最大化,就要在兴趣的培养上下足功夫。兴趣提升不仅仅局限于教师阅读内容的选择,更取决于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对学生的引导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与学生交流方式的选择,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兴趣有效培养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响,结合小学生本身的兴趣特点、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和分析,让学生的阅读有足够的动力支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索取,以此为基础,阅读教学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响一定会进一步提高。

二、教会整本书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有效阅读

面对整本书,趣味有了,但是如何以一种持续的状态阅读下去成为新的问题,因为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不是仅仅依靠勇气便可以实现的。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游刃有余,从容阅读。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握好自主阅读的度,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天天横加干预,只有这样,整本书阅读才会更加有效。就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方法而言,教师要积极与统编版教材的设计理念建立一致性。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出发,在方法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批注阅读、精读与粗读相结合、跳读、结构梳理法阅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阅读的方法,适合小学生的整本书阅读。

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阅读中,教师便可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这本书主要通过具体的事件刻画了鲁滨逊这个人物的形象。所以,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分析人物的方法,如何在整本书中关注人物呢?主要是在具体环境中分析人物的性格,不同的环境可以成就不同的人性。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主人公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通过主人公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判断他的人格,通过理解人物的精神,窥看我们的社会行为。”很多涉及人物传记方面的整本书作品,教师都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这类阅读需要注意哪些,形成一种阅读的习惯或能力。通过这样反复式的提醒,学生便可以掌握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实效性。不仅如此,在日常的叙事类文章的讲述中,也可以渗透分析人物的方法,使学生在读整本书的时候,可以轻车熟路,高效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不仅在阅读指导课程中,还可以在日常的文本教学中,于无形中传递给学生。掌握这样的做法后,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便没有障碍,也会更加轻松和快乐,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升阅读的实效。掌握阅读方法旨在为了今后能独立阅读其他作品。为此,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教师需将统编教科书上精读课文讲授所提到的阅读方法,如圈、点、勾、画,文章语言如何理解,结构怎么学习等都要让学生在阅读整本书上有效运用。

学生能否有效地阅读文本、能否了解阅读文本背后的情感、能否有效地消化文本,在于学生在实践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学生因为缺乏相应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牛嚼牡丹,没有完全吃透阅读文本,最后也就导致阅读的展开流于形式,学生受到的影响和帮助相对较低。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当中要注意阅读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阅读展开过程中明白应如何有效开展,明确阅读的技巧,进而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当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阅读展开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后,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自信也会逐渐树立起来,实现良性循环

三、布置整本书阅读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整本书阅读,重在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中,可以感受到阅读内容的丰富和阅读形式的灵活。就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而言,教师不能准确了解,但可以借助阅读任务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的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从语言、思维、审美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布置阅读任务。要特别注意,任务不要过多,且不要太难,要实现的便是让学生快乐阅读、有效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青铜葵花》这本书的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整本书阅读的任务,使学生可以轻松阅读,快乐阅读。在整本书阅读问题设计中,教师需基于现实出发,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的问题要浅显一些,不要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压力。就这本书的内容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这本书中的青铜和葵花经历了什么事情?(2)你更喜欢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是通过哪一页什么情节喜欢上他(她)的呢?(3)在你的生命中,有过哪些值得你尊重的朋友呢?讲讲你们的故事吧!”看到这些问题,部分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三年级学过的《陶罐与铁罐》中的故事情节,阅读起来具有一定的亲近感,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阅读、快乐阅读,达到基本的阅读要求。布置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能积极阅读,不是给学生产生阅读压力,而是在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其实,很多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前,都存在着盲目阅读,导致学生阅读完也不太清楚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情。若教师有一定的问题去引导,这样的开端就能激发他们有目的地阅读,但教师提出问题前,要做好一定量的阅读工作。教师布置的教学问题基于教师平日里对各种类型文章的大量阅读,可以是散文的,可以是小说的,可以是诗歌的……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对各种类型的书籍不仅要有所涉猎,还要有所钻研,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最好能有心得。这样的做法中,教师引导学生的自主阅读也不会成为一纸空谈,学生的阅读也可以有据可依。在任务的布置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到任务的量以及难易程度。

任务推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更有方向感、更有着力点,这样学生会带着目的阅读,阅读的目标性更强、方向性更强,这样学生在实践阅读的过程中效益和影响也会相应地有所提升,教师对此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四、写写整本书阅读心得,抒发学生阅读感悟

当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完一本或一部书时,教师要及时布置一些阅读心得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的心得内容字数可多可少,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主动阅读一本或一部他们喜欢的整本书。对学生而言,阅读整本书还因为阅读后能对写作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在阅读一本书后能有一些收获,如能学习文章中的语言修辞,了解文章段落结构编排方式,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或思想情感等。

例如,学生在阅读《昆虫记》这本书后,教师布置学生写一写关于昆虫学习的心得,从书本中学到了哪些昆虫成长的知识,对今后个人发展你觉得有哪些启发等,教师不妨从一些角度激发他们。对那些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不用说要怎么写阅读的心得或感悟。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心得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理解文章主题?怎么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理解文章中人与自然、人的坚强意志的拼搏精神,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针对这部小说,我们可以学习哪些顽强拼搏的精神?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示?……很多时候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学生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往往是个性化的理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对不同的作品类型要自行阅读,诸如在读小说时,大众读者常常以为只要了解故事情节即可。实际上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阅读中,其故事情节好理解,不妨考虑一下作品中环境的变化、作者埋下的伏笔、有深刻含义的意象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仔细揣摩,这其实就是教师在指导阅读如何做到速度与质量需并驾齐驱。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后怎么做好一些阅读的感悟,这个时候写心得或阅读笔记就是很好的做法,可以提升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阅读课外作品的重要时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时期,教师不能忽视课外阅读作品的文学力量。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当前统编语文教科书的编排需要,整本书阅读教学是今后教学的重要趋势。如何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呢?教师不妨从目标界定、任务设计、方法指导以及兴趣引入等方面着眼,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整本书的阅读能更加轻松和简单,使小学生快乐阅读、有效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中,教师能用的方法可谓种种条条,平时谈到的一些做法往往说来简单,但是实际上真正做到却不易,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整本书小学生语文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