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2022-03-17 15:58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卞正莲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师应核心素养

■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卞正莲

新时代背景推动下,提高学生素质水平也成为教育重点。因此,学校应将素质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之一,使学生全方面成长。本文将阐述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希望能给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标改革时,数学教育水平取得了较大进步,教师将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丰富实践活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其核心素养。但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没有意识到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水平不高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区别于“素质”,它是学生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为适应今后发展与社会进步所必须具备的品格。有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要将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作为教学导向,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开展学科教学的意义,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其内在文化,思考人生价值。在数学教学开始前,教师应分析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将素质培养与教学方式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其知识掌握水平,促进其综合素质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方式

(一)保证课堂氛围

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其思维方式会在此期间发生重大改变。受应试教育影响,中学时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教育失去其原有意义。数学知识本身就存在系统性、抽象化的特点,若使用传统授课方式,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氛围的基础,要建立平等、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师权威意识,会导致学生出现服从心理,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因此,教师应作出改变,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与之建立平等关系,在学习过程中,以朋友身份陪伴学生,只有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后,才会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可制定分值奖惩制度,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为例,当教师讲完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后,可要求学生寻找教室内其他立体物品,并说出其侧棱与底面,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应为其积累一分,若回答正确,可再加一分,此分值用于数学考试时使用,若出现考试不及格情况,学生可利用课堂积分兑换,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知识掌握情况,主动给予相应辅导,当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耐心解答,并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提高学生自信心,从而培养其核心素养。

课堂氛围将会决定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在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氛围的有效营造,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和情感基础。

(二)设置教学课题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一种方式,也是打造校园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质量试验,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实践的开展,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能力为基础。为保证学习质量与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题,着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发现,若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导向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充分发言权,帮助学生解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分析其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融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有效沟通。值得注意的是,将课堂导向交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在此时应成为课堂纪律维持者,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在进行展开与折叠课题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制作立体物品,然后沿着物品某条楞剪开,随后便可得到平面图形,在此期间,教师应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课堂参与程度。

(三)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学生会发生何种变化,通俗来讲就是,教师对学习成果的期待。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将教材侧重点与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融合,可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就是指教材自身要达到的目的与要求,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确定课程目标时,一方面要了解课程意义、教育目标与培养方向之间的联系,从而以此种联系作为基础,将课程目标合理化;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学习特点、未来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方向,从而制定完善的课程目标。第二,课堂教学目标。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时,教师应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知识形成方式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教育成才目标。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其发展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全方面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以此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例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教师应将截面作为本堂课重点内容,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建设。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教师一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确定往往都会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作为整堂课的重要指引,教师要意识到教学目标有效设立对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提升所能带来的影响和帮助,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目标作出合理的优化调整改进和升级,通过教学目标的完善和优化,让数学教学在实践开展的过程中所能达成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知识探究能力,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机会,搭建知识交流平台。数学思维是指能使用数学理念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包括推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思维,以及数字模型构想。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结构的一门学科,是事物的抽象化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严谨性,教师应以学科教育重点为中心,全方面分析学生掌握能力,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数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熟练应用到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在新型教育模式中,提问教学与情景教学得到了大部分好评,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可将两种方式进行融合,开展情景式提问教学。例如,在学习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不同小组发放不同物品,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看,并画出看到的图形,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举手示意,教师再为其解答,可充分提高学生深入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五)设置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分析教学过程是否合理,以及教学结果是否达到目标的过程,此过程不仅评价授课情况,同时评价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传统“单方面”教学已逐渐被大众抛弃,学生自主能力得到了发展机会,与教师之间逐渐开展有效沟通。对此,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评价,全方面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态度,同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一方面,学生应对教师作出评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状态,针对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课堂参与不积极的学生,主动进行沟通,了解其中原因,并进行教育方式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作出评价。学习成绩可作为评价标准,但不应将其作为唯一标准,最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当学生解决一处难题后,教师应带领其进行更深一步研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问题,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实现自主学习。

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教师在教学评价优化的过程中除了要优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以外,还可以引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一双自我审视的眼睛和发现美的眼睛,以此为基础让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六)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需要在具有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若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其可以积极主动开展数学学习,保证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故事和历史故事,并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使其能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内容,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入合理的生活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其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不断利用当前先进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迎合学生当前兴趣爱好,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向学生播放有关的视频或动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其能主动加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

当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很多种类的游戏,导致学生逐渐沉迷于游戏世界,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和效率严重下降。并且由于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科目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致使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同时,数学教师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造成数学课堂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有效提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并适当增加游戏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学会数学应用的方法。比如,在讲解“生活中的概率”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彩票中奖概率向学生讲解,之后在彩票站购买一些彩票,促使学生能充分体验概率的含义,调动其学习的热情,使其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

(八)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其核心素养,就应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就不需要教师的监督和要求,学生能按时进行学习,并且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初二或初三的学生由于已经经过几个教师的教学,并且学习习惯已经养成,这时如果换教师,则很难对其改变,促使学生不能适应新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很难提高,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针对这一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年级,教师都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习习惯中,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课堂上,若发现学生的课堂行为不当,教师应强制性要求其改正,并向学生讲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开展学习,不断规范自身行为,调整学习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是极其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又要将教学目标与其紧密结合起来,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教师应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