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实践策略

2022-03-17 15:58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浯潭小学朱海英
天津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错题可视化教学方式

■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浯潭小学 朱海英

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能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教学不够生活化两方面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受到了抑制,如果听之任之,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对生活元素的渗透、巧设情景达到可视化教学的效果、创设数学错题集和促使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四条有效措施,最后从正确认识思维可视化的特征、注重夯实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基础和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积累三方面指出教师在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能给数学教师一些参考,将其应用在数学课堂上,久而久之,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有效地提高。

对小学生来说,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阶段。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得以夯实,那么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理论知识就不会太吃力,否则就有可能影响到日后的学习。作为参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导师,数学教师需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认识到思维可视化对小学生的积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以便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久而久之获得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虽然素质教育观已经提出很久,然而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数学课堂上依然以填鸭式为主。小学阶段的学生专注力不强,而填鸭式教学模式形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会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抵触情绪,严重者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如果听之任之,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部分数学教师意识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开始尝试运用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改善,与过去相比,数学教学质量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现阶段而言,依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换言之,当前的数学课堂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不够生活化

数学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存在,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用严谨的逻辑来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殊不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知识的难度。因为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处于相对抽象的阶段,偏于逻辑性的解释会抑制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部分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数学课堂上过于重视对知识点的教学,而缺乏生活化元素的融入,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无法做到活学活用,这在一定程度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实践应用

所谓“思维可视化”就是将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通过科学的呈现方式让其解题过程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以便能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便于小学生理解。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效果得以有效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对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以便能帮助学生战胜畏难情绪,以更加饱满的态度去面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并将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迁移到其他学科中,久而久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实践途径有:

(一)加强对图形的应用

与文字相比,图形往往能给予学生更为直观、具体的感受。例如,当描述一个梨时,可以用很多词语来描绘它,比如它是黄色的,个头比较大等。然而,对没有见过梨的人来说,通过这些形容词是很难在头脑中形成梨的形状以及颜色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技术,通过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向人们展示与梨有关的照片或者视频,即便没有用任何语言来介绍,人们对梨的感知也远远要比文字叙述来得强烈,这就是图形的优点,它能给人带来相当强烈的视觉感受,促使人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图形的优势将其融入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降低数学的难度,让数学知识点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另一方面,还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的学习效果得以有效地提高。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钟表,并将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通过钟表支撑表格,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时间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钟表的整个工作过程,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自己的作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方式将自己做事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并让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对比、与自己前一天对比等来感受时间的多少。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读出时间,一组负责在钟表上拨弄,通过两组的相互配合,让所有学生都理解与钟表有关的知识点。期间,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进行口头上的嘉奖,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巧设情景达到可视化教学的效果

情景的构建,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并非想象中枯燥乏味的,是可以很有趣很好玩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另一方面,还能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运用各种现有的工具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的强化,又获得学习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由于孩子平时对钱币接触得很少,因此对人民币的印象很是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教师一再重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也是懵懂无知的。这时,教师可以融入情境化教学。首先,将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商店的样子,然后摆上书本、铅笔等学习用具,并准备一套纸币人民币,让学生通过扮演顾客或者售货员来感受钱币之间单位的换算。学生通过这种亲身参与而得来的知识远远要比教师单纯讲述的方式产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是可视化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感觉到数字的不同变化,这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是有帮助的。

(三)创设数学错题集

数学错题集的创设能让小学生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学会如何改正,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创设数学错题集。一方面能够起到复习的效果,经常回顾错题其实就是复习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有针对性地复习,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为日后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创设数学错题集的重要性,为日后开展数学错题集的指导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错题集的正确记录方式——对比较典型的题,可以采取全抄的方式来展示计算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对几何类的错题,学生可以通过列思维导图的方式标注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对计算题,可以根据自己做错的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记录,并在旁边标注上可以改进的方法,譬如加强验算等;此外,为了减少查找错题的时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错题集后根据里面的内容制成简单的目录,这样一来,学生在复习时,只需要通过寻找目录即可找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根据典型的应对之策做题,以此来降低出错的概率,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

对错题集整理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请他们上台分享自己创设错题集的经验,让他们通过现场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更多创设错题的技巧,以供其他学生学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数学教师还可以围绕“错题本记什么”“怎么记错题”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此来提升学生创设错题集的技巧,为教师实施可视化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

(四)促使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的特点,其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方式罗列而成。如果学生在前面不具备相应的解题能力就很难应对后面的题目,这种在知识点上的连贯性让许多学生对数学学科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获得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为学生呈现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让学生能通过抓住主要内容而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以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能将所有的知识点融合成完整的数学系统,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掌握,为日后学习更加高深的理论知识奠定能力基础。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此前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在学习这节课时很难体会到三角形的特征,更不会根据三角形的特征对所看到的三角形进行科学的辨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在思维上具有可视作用的小木棍组成三角形,然后通过移动小木棍来展示三角形在角度与边长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三角形的分类标准。这种可视化的教学方式能通过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三角形知识做出适当的拓展。例如,让学生通过小木棍的演示发现当梯形的上底逐渐缩小成点时,会构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加强学生对三角形与梯形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增加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改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印象,以自觉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数学课堂活动中,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加强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思维可视化需要注意的地方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刻意识到,想要让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的作用得以有效的发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还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思维可视化的特征

任何教学方式既有一定的优势,又有一定的劣势。在应用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认识,以便能把握其优势避免其劣势,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自然也是如此。在采取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对其特征进行充分的认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思维可视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让学生用相对较短的时间掌握相对较多的内容,并在头脑中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如果学生不具备掌握内容的基础,或者所授内容没有明显的逻辑性,那么教师就需要考虑将思维可视化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此外,在开展思维可视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可以融入思维可视化方式的关键点,以便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实现牢固掌握的学习目标。

(二)注重夯实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基础

学生思维可视化的基础是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的根本。如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基础,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认真的学习,那么思维可视化教学方式的作用是无法得到发挥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思维可视化基础的夯实,确保其能够跟得上教师的讲述。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开展思维可视化学习的方式,以错题集为例,在要求学生整理错题集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制定错题集的目标、内容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又如,将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以便他们逐渐拥有开展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基础。

(三)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积累

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供教师借鉴的经验并不多。想要让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还需要教师注重对课堂上应用思维可视化效果的评价与总结。对表现较好的地方进行继续保持,对表现较差的地方进行认真改进,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必要时可以加强与其他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以便数学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日后开展可视化思维教学活动提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可视化教学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让解题过程更具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爱上数学,并将对知识的喜爱迁移到其他学科中,久而久之,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给学生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复杂的知识点,解决学生在学习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以便学生自觉战胜畏难情绪,获得个人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为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猜你喜欢
错题可视化教学方式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圆”易错题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