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如何应对“应急管理”

2022-03-17 18:04毛春霞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灾害危险

毛春霞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丰庆路小学

《周易》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话强调的就是安全防患。

2021 年7 月17 日至23 日,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特大暴雨,导致全省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仅7 月20 日,郑州市就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河南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 人,而郑州市就有380 人,占全省的95.5%。人们不禁要问:郑州的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词语浮现在调查组视野:应急管理!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认为,风险意识不强,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

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指政府或者部门应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管理和处置。一般指政府或者机构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所建立的必要应对机制和措施,以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组认为,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总体是“天灾”,具体有“人祸”。这“人祸”指的就是郑州市“应急管理”出现了问题。

对于中小学安全教育来说,“应急管理”也呈现出“严重不足”的现象。

这种不足首先是师生们应对意外灾害的“应急管理”知识素养不足。一般来说,“应急管理”所谓的“急”包括人的危险、物的危险和责任危险等。对于中小学校园来说,“人的危险”即师生的生命危险和健康危险,比如地震灾害、校舍倒塌造成师生生命危险等。“物的危险”指师生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受到了意外、外在威胁。比如火灾、雷电、台风、洪水等事故灾难,造成了师生和学校财产的损失。所谓的责任危险,是产生于法律上的损害赔偿责任。比如校园餐饮外包而致师生发生中毒现象,那么提供餐饮的“第三者”就要承担责任危险。在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中,既有人的危险,又有物的危险,还有第三方的责任危险。而无论是何种“危险”,都需要广大师生有相应的知识素养去应对,以让灾害降到最低或者最小。

二是“应急管理”的课程意识不强,开设“应急管理”课程的学校太少。人类生活在地球村,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质量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是生命保护的问题。任何一颗生命的种子,都要比“平均分”“存款额”要高贵得多。有人统计,人类史上的十大灾害就死了两亿人,几乎毁灭了欧洲。因此,在地球村“生存”下来的课程,远远比“考试分数课程”要重要得多。当下,中小学校园较少有针对“本地”灾害而设计的“应急管理”课程。如安全用电课程、防火课程、防辐射课程、防地震课程、防溺水课程、防恶劣天气课程、防病毒课程等。至于针对这些课程开设日常教学的,就更不现实了。在广大中小学,领导们看重的依然是学科平均分,看重的依然是“总分第一”,看重的依然是一本上线率……因此学校大量的时间,多用在学科教学、学科培优等质量问题的解决上,较少有领导和老师想一想如何增强学校师生的“应急管理”意识、如何提升师生们“应急管理”能力。因此,课程意识不强自然带来知识素养的缺乏。

三是“应急管理”课程训练不够。广大中小学师生应该具有良好的减灾心理素质、丰富的应急管理文化素养和应急管理能力。这样发生灾害的时候,才能自如应对。我们国家针对突发公共事件提出了基本的“应急预案”,其中有六项工作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二是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三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四是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五是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六是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广大中小学每学期应该围绕“应急预案”的六项工作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训练。比如火灾逃生、地震避险、溺水救护、一氧化碳中毒救护。但又有多少学校“舍得”时间,“舍得”请技术人员进校开展教育呢?更多的学校是不“舍得”购买相关器具设施,组织学生开展本应的训练,更不懂得“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因此,遇到“应急突发”事件时,其“应急管理”能力自然弱化。

因此,广大中小学校园要从分数第一中抬起头来,认识到“应急管理”教育是维护生命安全的最重要的一门“功课”。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灾害危险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喝水也会有危险
话“危险”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