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路径

2022-03-17 18:44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刘 楠

(山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太原 030001)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相融,线上教学日益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构成。目前为世界所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协作、交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1]。这些核心素养在医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创造性这一核心素养与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直接的内在关联[2]。作为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核心组成,创新思维在整个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直接关乎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由此,在线上教学背景下,如何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直面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性问题。

1 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内涵释读

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定性,这种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线上教学这一教学方式自身,其主要依托于多样化的线上学习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也使得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形成很大不同,这种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线上教学所涉的师生共同体无法基于真实、鲜活的教学场域呈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当下“教”“学”状态。针对线上教学这一特殊背景,教师应以促进医学生的成长为主线,整体围绕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思考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新内涵。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把握以下三方面具体要义。

第一,立德树人是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所需遵循的根本理念。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切实基于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医学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医学生的人才培养特点,基于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熟悉在线学习平台的模块构成和模块操作,研究好多样化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优势,深入思考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教学设计,实现以“平台+教学”的全方位育人效果。同时,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又有助于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第二,课程思政是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载体。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赖于具体的课程教学活动。在线上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基于学术阐释与育人元素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优势,加强学习平台之中学习资源库的建设,丰富医学生的学习案例素材,以促进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强化对于课程教学的整体性研究,充分挖掘相应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诸如追求真理、科学家的精神等内容,帮助医学生锻造学科想象力,达成通过课程思政这一重要载体切实促进医学生整体成长的重要目标。

第三,整体式链条评价是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保障。在线上教学背景下,整体性评价在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整体式链条评价主要是针对医学生的学业评价而言的。这种方式强调将评价贯穿在线教学所涉及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以及终结性评价的整体链条之中。在整体式链条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都可针对性地设计以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考核内容,且能够适时将考核结果反馈于学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实现行动与反馈的有效契合。

2 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线上教学背景下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诉求,合乎服务区域公众健康需求,而且也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

2.1 适应新时代的社会诉求

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培养卓越医学专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所直面的一个新时代命题。教育部和国家卫计委2012年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并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这是引领医学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新时代对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又一新要求。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回应新时代诉求所提出的医学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这一创新模式能有效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其有助于对接国际化培养标准,有力提升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其中,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衡量卓越医学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置于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适应新时代社会诉求的有力回应。这就需要医学院校依托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创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之道,基于卓越医学专门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围绕医学专门人才的创新思维培养,深入系统思考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持续探索医学专门人才临床人文胜任力和临床技能胜任力的培养之道,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夯实的人才智库支撑。

2.2 服务区域公众健康需求

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医学院校需要创新育人模式和服务区域健康模式,打造卓越医学人才培育地和高质量卫生健康服务策源地。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医学院校切实聚焦医学生的培养,促进其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造,使其能够以更有力的智识资本回应公众健康需求。尤其在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医学院校需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他者以及自我和社会的内在意义关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认识深化医学生对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理解,帮助医学生自觉树立起以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一体的创新思维的问题应对观,为其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奠定夯实的思维之本。同时,医学生需要切实围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常人维系健康这一本真使命,秉持服务区域公众健康需求的理念,从最为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切入,将健康问题融入对于相关政策和公共卫生领域问题的思考和应对,提出基于创新思维的问题解决方案,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现实保障。

2.3 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线上教学背景下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培养卓越医学专门人才,是基于医学人才成长规律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医学生内在成长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的诉求,需要医学院校顺势而变,创新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核心素养,创新思维是医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之中的重要构成,其在应对人类所直面的多样化、复杂性医学难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纵观当前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大创新和重大突破,多数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专门人才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复杂的重大问题,很多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需要依托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就需要医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自觉思考不同学科视角下对于医疗实践问题的应对之策。同时,在创新思维的支撑下,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作为生命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以专业人的专业视角更好地回应现实医疗实践问题。

3 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路径

在线上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围绕医学生的整体成长,切实提出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之道。注重医学生的医德与人文教育、注重落实HELP医学生成长行动以及注重医学生的整体链条式评价是线上教学背景下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可行路径。

3.1 注重医学生的医德与人文教育

在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医学生的医德与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的核心人文能力[3]。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德与人文教育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能够帮助医学生从多学科和多视角理解问题,进而形成对于问题认识的整全性。这就需要医学院校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穿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各领域和全过程,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有力发挥其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作用。医学院校教师应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持续加强医学生医德与人文教育,强化对于医学生医德与人文教育的科学研究,“将研究所得的知识系统化,引领学生对人类生存本质性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体现学而致知的精神,积蓄自身知识创造的内在力量”[4]。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于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注重发挥团队集体备课的互助作用,集体研讨、凝练课程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打造“一课一品”的课程思政特色,以“一课一品”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专业教育和医德与人文教育的有效契合。

3.2 注重落实HELP医学生成长行动

置于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融于医学生的整体成长之中。这就需要医学院校基于立德树人的本真使命,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教育理念,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为依托,以医学中的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常人维系健康的重要任务为载体切实落实HELP医学生成长行动。其中,HELP主要指帮助医学生锻造临床技能胜任力,具体为: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主线,实现临床系统创新思维训练贯通教育不断线,培养能够积极、主动思维的临床技能胜任力。同时,教师结合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知识习得和内化能力,构建起由课外向课内、由基础向临床、由理论向实践、由校内向校外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临床创新思维训练体系,以此整体推进医学生临床创新思维的培养。此外,教师还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医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校院、校企、校研合作加强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切实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整体推进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提升。

3.3 注重医学生的整体链条式评价

置于线上教学背景下,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注重对于医学生的整体链条式评价。其中,评价方式涉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院-校督导评价三种类型。教师评价强调将评价这一方式有效贯穿在线教学所包含的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作业以及终结性评价的完整性链条之中。之于整体式链条的单一环节而言,教师都可针对性地设计以促进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旨归的考核内容,且能够及时以相应的方式将考核结果反馈于学生。限于学生自我评价而言,侧重以学业质量报告与自我评估为考核方式,提出自我创新思维的整体评价,实施考核预警与控制贯通不断线,帮助医学生不断提升整体知识、能力和素养。以保障和提高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学校相关部门需要制订较高要求的学业质量标准,院-校两级督导需要将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作为一项考核的重要指标,实施全过程监控不断线,建立监测预警机制,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且能给予所涉课程教师相应的意见反馈,同时也能及时给予医学生学业信息反馈,诊断预警,提出帮助医学生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有益建议,有力推动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教育医学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