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值·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三重逻辑

2022-03-17 22:20张若瑾施银花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榜样中国共产党教育

张若瑾,施银花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百年来,榜样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形式,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近些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榜样的重要性,如“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等。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正行进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作为先进的意识形态教育,有助于指引着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截止2021年12月11日,以“中国共产党”并含“榜样教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学术期刊60篇,相关学位论文166篇。通过对检索到的文献进一步整理分析发现,国内大多数学者探赜的是“大学生”与“榜样教育”,单独探赜“中国共产党”与“榜样教育”的文章较少。因此,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本文以“榜样教育”为切入点,从历史、价值、实践三个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进行了探赜。

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百年承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关于榜样教育的历史。在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榜样教育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变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时间线索,将榜样教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1949年):以革命性为主的英雄式教育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时期。[2]整体的榜样文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投身革命、追求解放”为主题的革命英雄主义价值观教育。

在党成立之初,榜样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这时主要体现为纪念活动的形式,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榜样形象,增强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领导工农运动的先进典型,如“农民运动大王”彭湃、“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等等。之后伴随着土地革命、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的爆发,榜样教育也在不断推进,如“民族英雄”赵一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模范军人”左权,突出典型“王克勤运动”等等。这一时期从组织工农运动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从战斗英雄到劳动模范,实现了革命性榜样文化的社会化,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着革命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以政治性为主的奉献式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此时中国共产党选树的先进形象表现为革命型和劳动型,大多是政治觉悟高、思想纯洁的模范。整体的榜样文化建设主要呈现出以“政治动员、发展生产”为主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集体利益至上或为了榜样普遍的价值信仰。为了捍卫新生政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带头坚定的信念奔赴朝鲜前线,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吴国璋、杨根思等一系列英雄烈士,他们用生命诠释着家国情怀、为国担当与赤腊忠心。此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拼命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等各行各业爱国人士以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新中国建设义无反顾。这一时期,虽然“文革”的到来违背了榜样教育的初衷,但后来中国共产党以此为戒,使榜样教育重新又正轨。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2012年):以多元化为主的复合式教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此时中国共产党选树的典型表现为专业型、爱国型、先进型的多元化形象,整体的榜样文化建设逐步转型为以“坚定理想,投身建设”为特征的新时期价值观。

这一时期,我们党不断选树多元立体的榜样形象,将榜样教育作为凝心聚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其中包括攻破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以历史性的五连冠书写的“顽强战斗、勇于拼搏”精神的中国女排、党政干部的时代楷模孔繁森、牛玉儒、抗洪英雄人民子弟兵、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人民爱戴的忠诚卫士”任长霞、“文体标兵”刘翔、“民间英雄”丛飞等等,涵盖了党政干部、工人、警察、学者、文体标兵、自由职业者等多元身份和职业,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用行动书写着勇往无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充分激发了国人的自信和干劲,尤其是激励着青少年发愤图强,使拼搏进取成为响亮的时代口号。此外,榜样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化,宣传形式和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其中这一时期新媒体的兴起对榜样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榜样文化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四)十八大以来(2012年至今):以科学性为主的系统式教育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整体的榜样文化建设逐渐呈现出系统化、科学化的特征。

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积极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并将榜样教育继续作为凝聚社会共识,助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其中包括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爱国情、报国志融入国计民生主战场的科技人才黄大年、司法体制改革的先锋、公正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从他们的身上,既能看见信仰信念,也能看见人格风骨,更能看见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至诚大爱。此时榜样评选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表彰趋向常态化,选树榜样的方法也更加规范化,相关制度建设日益完善。此外,除官方选树的榜样外,民间民众也积极参与评选身边的榜样。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特征因时代任务而有所不同,虽历经曲折,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斗英雄,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劳动模范,亦或是改革开放后的改革先锋,再或是新时代各个行业涌现出的道德楷模,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党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完成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引领力和行动感召力,为未来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价值逻辑: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价值意蕴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榜样教育,凝聚中国力量,筑牢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根基。具体来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榜样教育具有双重价值,即国内树标杆,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国际展风采,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国内树标杆,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榜样教育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引领。榜样教育的内容始终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反映,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用脚踏实地的拼搏、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坚韧、勇扛责任的担当、敢于创新的勇气引领着新的社会风尚,感染并影响着无数中国人民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奋斗。无论是编织“禾下乘凉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还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的张桂梅,亦或是秉承医者仁心、救人无数的钟南山,他们突出的贡献推动着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这些榜样总是以朴素的人格魅力、精进的知识水平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潜移默化地给予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和心理感召力,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时,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榜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行为示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这时就需要发挥榜样的行为引领作用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地位。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其是我们衡量自身的一把“尺子”。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个体可以通过对比榜样的模范行为来反省自身行为的合理性,进而做出调整。榜样教育通过宣传正面的人物形象和先进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受众看榜样、学榜样、做榜样,不断向榜样看齐。泱泱华夏,大国之邦。现如今,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张宏、杜云、达娃仓决、汪勇、张西京等新时代榜样以孜孜以求、无私奉献、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凸显了新时代追梦人爱国豪情与报国志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行动示范力。

无论是思想层面还是行动层面,新时代的榜样教育总是以榜样所彰显出的优秀品质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凝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使得中国梦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熠熠生辉,产生了强大的震撼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二)国际展风采,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有助于展现“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采。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与全世界同发展,共进步,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中国方案,一直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是派遣维和人员规模最大的国家,彰显了“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2020年,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仍处疫情困境的中国政府挺身而出,为他国捐助医疗物资、派遣医疗队伍、分享抗疫经验,为全世界的防疫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国的国际维和部队、医疗援助队伍等等就是我国榜样文化“走出去”的形象代言人,因为正是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激发了这些中华儿女勇当时代新人、勇担时代使命的豪情壮志,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我国榜样人物的风采,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不断提升着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意识形态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抗,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企图扶持在华反动势力,污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抹黑共和国历史上的榜样英雄,妄想“西化”、“分化”、“丑化”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对我国的文化自信构成了挑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榜样教育通过引导中国人民正视历史事实,正视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仍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的榜样文化,体悟榜样教育所蕴藏的浓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文化底色,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瞄准构筑中国形象的导航仪。

三、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现实指向

客观来讲,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仍面临着认知荒芜、认同分化和实践疏离等困境。[4]未来,要提升榜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寻原则、重宣传、强实践着手,以探寻榜样教育的精度、拓展榜样教育的广度、发掘榜样教育的深度。

(一)循原则,探寻榜样教育的精度

榜样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凝聚国内人心、展现国际风采的重要方式,为优化教育效果,需遵循党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多元性原则。

其一,党性原则。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志。纵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历史,一个政党如果具有坚强的党性,其就会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进步、推动国家富强。[5]习近平亦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6]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榜样教育时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即选取的榜样需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自信”,自觉抵制“中国威胁论”、“政府无用论”等错误思潮,成为党倡导民众、引领风尚的旗帜。

其二,时代性原则。马克思曾言:“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7]由此可见,时势造英雄,榜样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如21世纪以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抗疫英雄钟南山、“马班邮路”忠诚信使王顺友等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成为了人们所学习的榜样。当然,榜样并非随意创造,需要注重真实客观性。因此,由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国情,社会主流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榜样教育需遵循时代性原则,选取真实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典型,以达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其三,多元性原则。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使榜样教育更具有普适性,中国共产党需要考虑劳动者、青年学生、党政干部等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需求,遵循多元性原则,尽可能避免榜样人物的单一化,丰富榜样人物的类型,如坚持“创新创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理念的工匠、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干部、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战士等。唯有如此,各行各业的受教育者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典范,并将其作为自身砥砺前行的力量。

(二)重宣传,拓展榜样教育的广度

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实现需要重视宣传的作用,榜样教育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只有在宣传中才能被人感知、认同和接受。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榜样文化宣传,需从内容建构、话语创新、手段变革等方面着手,以推动榜样教育的实施和榜样文化的建设,增强宣传的实效性。

其一,重视内容建构,充实榜样教育的人物形象。内容建设是榜样教育获取实效性的重要基石,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持续吸引和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引起受众的共鸣,进而达到榜样教育功能的实现。第一,榜样宣传要注重与时代同行,要选树和宣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榜样形象,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增强内容宣传的生动性。第二,榜样宣传的内容要注重与现实共进,应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回应和解决现实问题。第三,榜样宣传要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的前提下,积极选树不同类型的榜样形象,以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要。[8]

其二,坚持话语创新,强化榜样教育的表达效果。话语表达是榜样教育获取实效性的重要一环。一是坚持官方的权威话语与民间的通俗话语协同驱动。通过理论宣传、价值解构等官方权威性的话语宣传对民众进行理性的价值观引导,辅之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民间沟通话语对民众的价值观进行感性的价值观塑造。二是坚持集体性话语与个体性话语双重并进。积极顺应全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发展态势,在榜样形象的宣传中既要强调以集体性话语表达突出主流价值观教育,也要注重以个体性话语阐述彰显榜样不同的人格魅力。三是坚持政治叙事与生活叙事协同推进。榜样教育的宣传既要注重以政治方式歌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也要强调以身边典型、生活小事宣传榜样事迹,弘扬榜样精神。

其三,坚持手段创新,丰富榜样教育的宣传形式。手段创新对榜样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一是创新性运用传统手段。我们党在百年实践中探索出的传统榜样宣传方式包括集体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座谈会、公布榜样日记、将事迹编入教材等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日新月异和全媒体时代的推动,必须更新传统的宣传手段,打破单向的灌输模式,注重探索受众广泛参与的新模式,加强榜样人物、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强宣传的效果。二是开发和运用新手段。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数字移动电视等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为榜样教育的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积极把握新媒体的阅读特点设置醒目且有吸引力的宣传标语,把握新媒体的自主传播优势及时更新榜样的相关报道,把握多媒体的广泛传播优势营造学习榜样人物的宣传声势。三是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充分利用当代网络新媒体发展所创造出的个性化、易表达的新型传播手段,弥补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单向式传播的劣势。积极运用群众活动、文学艺术等隐性传播手段,与宣讲报告、通讯评论等传统显性传播手段相补充。

(三)强实践,发掘榜样教育的深度

榜样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榜样事迹、认同榜样文化、践行榜样行为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认知、情感和行为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发掘榜样教育的深度应围绕认知、情感、践行三个方面展开。

其一,认知体验。认知体验是情感共鸣和身体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受教育者首先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体悟榜样的高尚品质。一是注重挖掘先进榜样人物的事迹,打造具象化形象化的榜样形象。在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要注重吸收先进人物的具体案例素材,着力改变榜样人物选取脱离学生实际、榜样事迹描述简单抽象、榜样人物缺乏时代性等不足,突出榜样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做出的行为选择,塑造具体可学的榜样形象,改变以往大而空的榜样角色。二是注重挖掘榜样人物所承载的精神文化,强化榜样学习的深度。榜样教育所蕴含的优秀文化特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榜样行为背后表现出的道德文化,为个体的道德实践提供精神力量,将课本上的榜样文化变“深入”,改变先进人物事迹停留在表面的不足。

其二,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认知体验向行为实践转化的催化剂。在宣传榜样事迹的同时,一要注重关心受众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思维,积极回应受众的兴趣偏好和利益诉求,使受众“愿学”榜样事迹。二要注重挖掘榜样身上与受众的承受力、理解力、行动力相匹配的道德品质,寻求受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使榜样事迹和品质“可学”。三要引导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让受众敞开心扉,真正形成对榜样的敬佩感、信服感,进而“学到”榜样事迹和文化,将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达到知情交融,以情促知。

其三,身体力行。榜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及习惯。在认知体验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善于为受教育者搭建榜样教育的多种实践平台,使他们能够有较多的机会践行榜样的精神,进行直接的行为体验。一是丰富实践活动形式。通过开展走进基层、课题调研、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丰富榜样践行的活动形式,这不仅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也能为基层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撑。二是拓宽榜样实践的内容。实现榜样人物与平常百姓的有效互动,不能仅仅局限于通过理论说教让榜样精神走进群众生活,还应当积极创立榜样教育实践基地或者借助VR技术手段形成场景模拟,让人民群众有较多机会深入榜样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直接的情感体验和行为选择。三是设置基层榜样示范岗。以竞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出不同职业和岗位的先进人物,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为各个行业树立模范和带头人,努力在社会中形成“人人学榜样,人人皆可为榜样”的良好氛围。

结 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和强化精神力量。在过去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很多榜样人物,他们总是以高尚的品行为我国榜样教育注入活力,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新时代榜样教育要赓续优秀基因的力量,以此指引中国人民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共筑中国梦。

猜你喜欢
榜样中国共产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题解教育『三问』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