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美术教育加强融合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2-03-17 22:20陈柯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美术院校美院美育

陈柯佳

(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沙坪坝 401331)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美术院校也在积极探索美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20世纪末以来,许多学者对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但忽略了教学实践的研究,教学有效性存在质疑。因此,作为美术院校更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切实应用到美术教育中。

一、美术院校美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随着美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发展,美术院校也在深化美术教育改革的路上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美育观念,积极融入传统文化做出过很多努力。但是,综观这些教学活动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仍然存在重概念轻文化,教学理念偏重西化等问题。针对教学实践中的不足,探寻出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开展讨论,指出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现有不足,提出以后应该加强的方向。

(一)对传统文化理解停留在表层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变革,沉淀出丰富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法律制度,人文风俗。但目前专业美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技术力的学科核心素养,重概念轻实践,重技术轻理论,重西方轻本土,导致绝大部分美院学生传统文化修养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部分美术老师本身传统文化功底薄弱,不理解为什么要在美术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流于形式,流于口头,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两者孤立开来,变成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研究成果过于功利主义,未能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生,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根植于表,学生美术作品缺乏深意,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美术教育理念西化

近代美术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以传授近代科学知识为特征的“新学”里诞生,以图画教育为特征。[1]在二十世纪初,大量留学归国启蒙学者,在美术教育上引入了大量西方艺术教育理念,促进了西方美术教育改革思潮在本土的实践。虽然一直在不断调整本土化,但是当时引进的西方美术教育模式如今依然畅销,例如艺术联考的试题还是按照西方绘画构成的三大类:素描、速写、色彩为试题,多数美术院校还是将院系分类为造型和设计院系等。美院教育理念在框架和课程设置上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融合,导致实施具体教学缺少本土审美冶炼,美院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相对困难,教学与社会脱节。

(三)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美术院校教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适应人才市场,更加倾向西方式传授专业美术技法,导致对传统文化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停留在表面,仅理解其表层含义,对于如何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能力匮乏,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二、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美术领域的传统文化的定义

19世界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 Tylor,1832-1917)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2]由此可见,“传统”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3]“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4]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导美术领域中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生产和生产活动中,可以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年代的文化特征。

(二)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传播传统文化

美术是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润泽着中华大地上不同的艺术形式,是艺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当代美术教育需融合传统文化,进行不断传承与发展。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一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5]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优秀文化继承者,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如今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历史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是我国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宝贵遗产。弘扬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有利于维护当代民族权益,发扬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扬优秀传统文化,对重技能轻文化的美术院校学生,可以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文化基础,日后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创作者。

2.追求“美”“德”合一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可以加强传统文化传播,还有利于学生德行的培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说过:“相比纯粹的知识与技法讲授,艺术教学关键在于熏陶、启发和养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时代特征、民族文化,培育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西方缺少的人文精神,即中国古典哲学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下的艺术作品也包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美学。教虽分三,其道一也,儒释道三家都在通过对自我道德的培养,心性的提高来做到至真至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强化学生对艺术构成的理解,汲取文化养分,而且对学生品行的修养,将艺术内化于心,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艺术领域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美术教育融合传统文化,可以营造更好的艺术氛围,更加生动和觉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纵观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激烈的全球文化博弈中站稳脚跟,美术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势在必行。在传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出现新的文化产物。如此,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传承发展、融合创新、源远流长。

以上论述,表明了传统文化对美育的重要性,以及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美术教育,对于文化、社会、院校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美院美术教育有待于加强的方向

(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如今,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在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人文底蕴、创新实践等能力。在高等教育阶段,我们更应当加强传统文化的培养,走出“应试教育”的禁锢,不能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培育。江泽民说过:“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心,全民有责。”学校美术教育更应该帮助美院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面更好的成长:在品德上,品行端正、人格健全;在智育上,激发潜能、追求创新;在体能上,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在劳作上,敢于担当,勇于行动,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因地制宜,融入当地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应融入本土性知识体系,减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偏离。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特色美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对特色区域文化从“偏离”到“回归”的理解过程。例如四川美术学院驻扎乡土艺术,已举行三届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展览与论坛,以在地创作为主,将民俗文化与当代艺术结合。在乡村开展社会美育,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不同村落的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

(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构建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二、不断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五)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6]

美术院校推动课程体系改革更应该从培养核心人文素养下手,避免学生在未能真正领悟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前就失去兴趣,应从三方面去解决问题:首先,在专业课程中积极革新原有课程体系,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历史,积极革新,提炼出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原有的工艺技巧中步步渗入,引导学生了解、参透传统文化中的奥秘,树立文化自信,构建起新的文化风潮,扛起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旗帜。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能领悟其中富含的思辨和哲理,再结合实践,就跟绘画理论中推崇的从感性到理性,最后回归感性思考一样,美术教育也应该由艺术熏陶作为出发点,转向传统文化的研究,最后再结合艺术感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和技能,也会加强综合能力及对个人和社会的领悟。其次,在公共课程中积极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提供与美术知识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改善学生仅专注于自身专业能力的目标体系,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实现在美育的同时育人,健全美院学生身心健康,以更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目的。最后,应该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围绕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例如文化论坛、特色工作坊、创意集市等。学生在丰富课余时间的同时,也能参与到文化创意活动之中。

结 语

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为了更好的推动美院的教学研究,美术院校应加大融合传统文化的课程建构,完善美院美育制度,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感染莘莘美院学子,营造美院美育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术院校美院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院张老师评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奇葩美院(完结版)
清华美院工业设计本科教学管理特色初探
对高中生报考美术院校的指导分析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