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2022-03-17 22:20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素养

田 芳

(四川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2016年我国开始着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幼儿园的入园压力逐渐增加,在政策提出之初,已有研究者就“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对幼儿的出生率进行了预测并表示以3岁儿童入园为标准,自2019年起我国学前教育的入园儿童和在园幼儿规模都将随之不断扩大,并于2021年达到顶峰的研究结果。[1]此外,部分地区为减缓老龄化的进度,着手实施开放三胎政策。随着社会大众对幼儿园的需求增加,适龄幼儿在园规模扩大,幼儿教师专业素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生态学认为,人所生存的环境应是一个系统的、密切联系的环境。[2]而幼儿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人,自然也处于这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环境中。从生态学视域下探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无疑是围绕着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包括幼儿教师个人的微观系统,与幼儿教师有直接、密切联系的以幼儿园为中心的中观系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间接作用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宏观系统。从生态学的视角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系统中进行考察,有助于研究者们从整体、系统的视角审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环境;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生态学视域中进行考量,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为其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因此,本文将参考生态学对幼儿教师生存环境划分为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三个系统,并据此提出构建良好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现实生态分析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主要是从教师个人的因素来做研究。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日渐被重视,各大高校争相申请设立学前教育专业,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却未被真正重视,任课教师授课不专业等因素导致这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虽然找到了工作,但是专业素质并不高,并不能很好的胜任幼儿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这里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来叙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专业知识维度来看,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应囊括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知识,以及其他与幼儿相关的知识。无论涉及到哪一方面,幼儿教师都应该且必须能熟练地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把握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明灯。但是,一些幼儿教师在本专科的学习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幼儿教育应该掌握的知识或者是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就已经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发现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现在的教学需要,产生沮丧、自卑等情感。

其次,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感来看,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教师。一部分教师由于自身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时间短,在短时间内会产生不适应长时间处于幼儿园中吵闹的环境而对幼儿产生厌烦的情感,由此与幼儿的感情联系较浅,未能较好地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导致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感情不深,甚至产生逃避或辞职想法;一部分从事幼儿教育时间较长的幼儿教师,由于接触幼儿的时间太长甚至是有些幼儿教师一辈子都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而在从教的这个过程中每天的工作都是按部就班、千篇一律,没有新鲜的事或者是有挑战的事去刺激幼儿教师,教师对幼儿的一举一动已经产生了一种习以为常的心态,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拥有这种心态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专业情感也是麻木的。幼儿教师一旦产生不耐烦幼儿或者是对幼儿的所有行为都司空见惯,没有一种研究者的心态去看待和探索幼儿的行为,这类老师的专业情感也是不强的。

再者,幼儿教师的专业信念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在当前的幼儿园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并没有一直坚持做幼儿教师这个信念,部分老师把在幼儿教师这个工作当作一个走向更好工作的跳板或者是替代品。他们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总是懒懒散散,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日子。像这种专业信念不强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可想而知是不高的。

最后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尽管我国现在的幼儿园数量多,幼儿教师的数量也多,但是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普遍低下。在一些幼儿园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由于幼儿教师所处的环境差、工资水平也比较低,使很多幼儿教师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幼儿的课堂活动从网上找现成的素材,照搬人家的东西,自己不愿意花时间去设计符合幼儿的生理、心理水平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的在园活动的执行力也比较低,不能很好的组织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甚至是对一些上课不听话或者是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不能很好处理,于是会用打这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低下。

(二)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除幼儿教师外与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直接密切联系的生态环境,是相对小规模的群体。构成中观系统的要素是学校,具体到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的期望以及专业组织等。[3]从该角度看,于幼儿教师息息相关的中观系统主要是幼儿园内的规章制度、幼儿园管理风格和领导风格、社会共众、专业组织对幼儿教师的尊重以及家庭对幼儿教师角色的定位。

学校的规章制度规定着教师的行为规范等,但是一些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只是做一个摆设,当幼儿教师违反了这些规章制度时,幼儿园的管理者会因为幼儿教师所谓的面子或者是因为关系交好并不对其进行处理,这给了一些心存侥幸的幼儿教师有可乘之机,认为不管如何挑战规则,对自身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也不会有任何惩罚,进而得寸进尺,破坏了规章制度应有的约束力。

学校的管理风格也会影响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管理风格是和学校管理层人员相关的。一个学校的管理人员如果认真严格地执行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事事都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那么幼儿教师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她会把管理人员分配下来的任务认认真真的完成,这样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但是,还有相当一大部分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管理过于民主,甚至是放任幼儿教师的自我发展。他们认为幼儿教师都是经过专门训练出来工作的,对于自己的专业素养认识够清楚,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发展。但是这些管理人员却忽视了幼儿教师的教学心态和发展意识。一些追求并不高的幼儿教师会把这种宽松民主的管理当作是幼儿园管理人员对他们的放纵,进而采取懒散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专业发展。

公共信任、社会的期望和专业组织同样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疏忽。目前社会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不高,经常骂孩子、打孩子,对幼儿教师不信任,导致幼儿教师产生一种懈怠的心理:既然家长不信任幼儿教师,我也没有必要那么努力。再者,相为冲突的是:一方面家长对于幼儿教师不信任,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又期望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导致幼儿教师不知何去何从。专业组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扮演者重要的作用。专业组织在社会中起着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的作用。但是现在的社会中不乏有一些专业组织打着培训教师的幌子不履行培训教师之实,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受限。

(三)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处于最外层,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组成宏观系统的因素主要是与教师发生间接关系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制度、教育习俗和文化等。[3]此外自然地理环境也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制度等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实施机构和保障制度。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严格遵循教育制度的规定,教育行政机构要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监督。但是当前部分教育行政机构并未严格按照教育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监督,没能认真、完全履行监督职能。教育习俗和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下来的,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外来的幼儿教师有时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习俗并不十分了解,可能会与幼儿教师本来的专业信念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冲突,但是幼儿教师却并不对当地的教育习俗和文化进行了解探究,也不能较好地同化或顺应自身的专业知识,最终导致自身专业素养长期处于同一水平甚至有所下降。

自然生态环境是客观存在的且不为人所改变的环境,其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充足的空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水源等与人们密切相关的环境。自然环境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两大方面。

幼儿教师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以前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较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依赖相比以前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有些幼儿园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地理环境较闭塞,交通不便,讯息接收较少,即使是接收到较为先进的理念或者是教学方法,也没有条件引进,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比城镇较差,民办幼儿园的通讯设备也跟不上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幼儿教师不能很好的和外界相对条件较好的幼儿园交流、沟通,纵使幼儿教师有想要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心,也没有这个条件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农村大部分幼儿园都处于距离乡镇较远的偏远山区,而山区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低下,对于资源的利用也不充分合理,所以资源的开采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落后地区的资源虽然丰富却得不到开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此相对应,教育经费就相对缺乏。没有相应的公共教育经费提供支持,幼儿教师即使愿意购买专业教具或者是参加职后的专业培训也是不可行的。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总是以各种形态展示了其困境,无论是从幼儿教师自身的条件,亦或是上升到整个社会或自然环境,无疑不是在为世人警醒: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幼儿园教育质量,若要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就不得不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为其提供条件保障。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儿童拥有平等地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不得不讨论如何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之良性生态构建

学前教育是幼儿终身学习的开端,是人生基础教育的起始。人的基本生存技能也从此阶段开始培养,作为一张空白纸的幼儿,身心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而幼儿教师正是幼儿这张白纸的书写者。因此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尤为关键。只有当幼儿教师不断寻求突破、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为幼儿的发展考虑,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构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良性生态对于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有研究者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包含着各方参与,并保持稳定的专业共同体,学校及时组织校本培训,强化培训内容,学校管理人员能引领教师文化,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能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拒绝结果评价的片面性。[4]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研究者提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应当体现健康、宽松、和谐、各生态因子平衡发展的总体原则。[5]39-40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构建的建议。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主要从幼儿教师个人层面来讨论。幼儿教师要通过主动与骨干教师的交流,积极吸收先进的理论知识,丰富知识结构。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园所文化,将已有知识与园所文化相整合,以此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丰富理论,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更好的将整合过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打造园本课程。幼儿教师职前学习主要通过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中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从某种被程度上来说与实践有一定出入,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来整合已有知识和当地文化、幼儿园园所文化的相关知识,促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培养浓厚的专业情感,爱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爱幼儿园的工作,爱幼儿园的幼儿,把幼儿教育事业当成毕生的追求,用真诚的态度公平友好地看待幼儿、看待幼儿的行为,才能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应该树立平等的心态,以包容的态度与幼儿相处,才能在这种师幼交往中促进自己专业情感的发展。在平等的师幼交往中幼儿教师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幼儿中,在与幼儿玩耍中发现幼儿的可爱之处,弥补自己之前对幼儿的片面的认识,提升专业情感。

再者,幼儿教师还应该树立专业信念,要充分相信自己能在幼儿教师这个岗位上学到更多的有利于自己专业发展的东西,来应对以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些问题,使自己发展的更好。认真学习学前教育相关文件精神,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作为自身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仔细观察幼儿当前所处的阶段,看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坚定自己的专业信念。

同时,幼儿教师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要自觉地通过国家、社会、幼儿园提供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与骨干教师学习、交流,与示范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关系,多向当地的示范幼儿园学习,然后将这种学习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专业认识,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主要从幼儿园角度来提出建议。幼儿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园长是幼儿园的第一责任人,应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主要职责,积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机会。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从幼儿园的发展层面来讲,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留任率,提升幼儿教师的平均师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园建立稳定的教学团队,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极大比例的幼儿教师是刚入职幼儿园三年内的新教师,在学校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新教师专业素养的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为幼儿教师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同时也更有利于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和谐发展。

此外,幼儿园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遇,经常组织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幼儿园需依据幼儿园所处环境和发展机遇,为幼儿教师量身制定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尽力做到全园教师各行其是,各尽其职,在制度上给予幼儿教师最大的权益保障。[5]44幼儿园的管理应以人为本,进行民主的管理,但是民主应该是在普遍意义上的民主,而不是随意的放任的民主。任何的民主都应该是普遍意义上的,不是幼儿教师散漫的、懒惰的借口。以人为本的管理可以使幼儿园的管理人员更能听到处于基层的幼儿教师的声音,进而完善制度,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教师提供晋升的空间。晋升空间有助于教师自身积极对自身专业素养进行完善,明确自身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并据此丰富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夯实专业理念,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灵活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一旦幼儿教师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才会更加积极的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也要设立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工作认真负责、科研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提供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能极大地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学前教育事业中获得满足感。

再者,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构建和谐的园所文化和人际关系。幼儿园和谐的园所文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和谐的园所文化能够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儿教师在这种良好的园所文化下,积极观摩、学习和实践,有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归属感。人际关系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与外界进行着交流,这种交流就形成了一个人际关系网。当然幼儿教师也不例外。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幼儿园管理人员之间有频繁的交流;在幼儿园外,幼儿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进行着交流,与居住的社区中的居民有交往,这些都是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的组成部分。如果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经常发生争执等会影响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的情绪状态,长时间的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则会影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园应该积极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 专业发展。

(三)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的良好生态环境构建主要是指教育政策。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教育政策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无直接关系,但实际上,教育制度的制定、实行等都影响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政策。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极大程度上肯定了教师行业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并一再强调教师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灵魂塑造的奠基者,其专业素养更应成为关注的焦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极大程度上与教育政策和制度有着不可磨灭的关系。如果没有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不够的。教育政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支持、引导的作用。教育政策无形之中指引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发展途径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同时,也为幼儿教师主动进行专业素养的提升解除了后顾之忧。

其次,设置专门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监督和管理机构。[5]42在教育政策的实施中,还应该有专门的机构来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监督和评估。该机构或部门的存在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监管。任何职业均应需要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在从教中出现的有损师德师风的行为应记录在档案中,并对教师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来激励幼儿教师时刻关注自身言行,注意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断完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理念。教育管理部门应依据幼儿教师管理相关要求,不定时地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收集,并及时评估。

再者,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全国性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系统,供幼儿教师在这个网络系统中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网络系统的建立不仅仅能满足城镇公立幼儿园幼儿教师的需要,还能为交通不便、设备落后的贫困山区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学习先进的经验,以此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以达到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养水平的提高。网络系统中的有骨干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交流,解决了距离较远的幼儿教师不便进行专业发展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关系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水平。尽管当前我国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讨论较多,但由于幼儿教师在传统观念中社会地位较低,因此,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纳入系统的生态学视域中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是教育部门、学前教育事业的从教者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大众的责任。处于深入改革阶段的学前教育应是社会大众观念的变革和幼儿园发展的改革以及幼儿教师的改革的统一,只有把各方都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环境中进行讨论,改革成效才会更加清晰、明确,学前教育的未来才能真正地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幼儿园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