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2-03-18 01:28初玲玲烟台市福山区工人文化宫
环球市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消费群众经济

初玲玲 烟台市福山区工人文化宫

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要确保群众文化的发展。对于当前经济市场而言,需要导向型的经济模式,以此才能促使消费行为的增长。因此,只有强化人们的消费意愿,并保证人们的消费能力,才能真正做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对于群众文化建设不足的地区,人们受传统思想观念所带来的制约,其消费能力无法真正促使经济的发展。对此,只有不断强化群众文化的引导与宣传工作,真正激活人们的消费意识,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这样才能使人们通过参加群众文化活动,掌握更新、更好的知识与理念,以此找到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经济发展中群众文化不足产生的影响

首先,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取决于这个人的消费水平。因此,在经济学理论中,如果其他条件不改变,那么一个人随着他的收入水平增加,其消费习惯和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纵观我国近几年所推出的各类政策来看,伴随着人民收入总量的不断提升,其贫困人口总量已经大幅减少。但是,相较于发达地区的而言,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整体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而且,伴随着物价的不断提升,消费能力较为薄弱的区域,整体的购买力已经大不如前,他们的消费主要是以满足生活基本所需为基础,无法对文化类产品进行充分消费。对此,在这一点上发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制约其消费水平。只有促进群众文化的提升,并通过知识理论的学习实现技能的提升,才能够找到全新的发展机遇来带动经济发展,同时通过文化的力量使经济得到提升。

其次,人的时间是具有层次性的,也就是说,除了工作与休息的时间以外,一个人还有娱乐的时间和休闲的时间。但是,这些时间又是有限的,而一个人闲暇时光的多少,与他的工作时间有直接性的联系。当居民自身的休闲时间较多时,可以认为这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并且这个国家的居民往往幸福指数也很高[1]。因为,在闲暇时间中,居民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娱乐身心,并通过这种方式享受文化消费所带来的快感。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只有松弛有度才能够使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但是落后地区的居民生活成本较高,他们的生活压力更大,这时就迫使了年轻人群必须要到发达城市学习或工作,而这种情况会导致落后地区老年人口无法真正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要在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照顾留守儿童,所以他们难以有休闲的时间,即使有也只能够以普通社交为主,进而就无法真正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来促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放松。就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落后地区居民主要的生活方式仍然是以农耕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抑或者是进行普通办公的居民,他们的休闲时间都是比较零散的,这就导致即使想要开展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也很难保证活动的规模。

最后,对于个体而言,自身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审美水平。而且,他们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那么他们的消费层次以及需求层次也会不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时,他们对于文化产品整体的需求也会愈发强烈。一些落后地区,即使当前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仍然会存有大量劳动力流入到发达城市进行工作的现象,所以在留守人群当中,大部分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这部分群体其实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很多人都只是初中或高中的文凭,甚至还有小学文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落后地区整体的文化消费水平。这种现象也为不良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温润的土壤。比如,一些落后地区的封建迷信活动、低俗表演等行为非常常见,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势必就会导致很多不良问题的发生。此外,很多落后地区的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有所不足,他们的思想十分保守,这使他们所采用的生活方式往往是沿袭于传统,同时也不愿意流入发达城市,而缺少了消费刺激,他们的消费渴望就会变得更低,进而就无法通过文化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于群众文化建设而言,它能够为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以及为新型制度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帮助。毕竟,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需要以文化的形式进行宣传,尤其是群众文化,它能够普及大众文化认知。一个社会的运行,想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有制度作为保障,而只有通过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使群众理解这些制度建立的实际意义。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初,出现过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想要真正实现我国的发展,必然需要通过文化运动来使人民群众觉醒。我国的后续发展其实也在文化思想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从而促使人民群众对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从整体社会发展的经历来看,一个社会制度的建立要对社会内部本身所存有的各类因素进行处理,进而通过协调的方式,使物质与生活、精神与生活协调,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混乱的状态进行优化与梳理[2]。想要保证管理工作落实的效果,必然需要通过文化来进行延伸,这样才能促使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基于此,对于我国而言,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内容就是群众文化,这一点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它的作用也更为凸显。在长期的优化改变中,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已经从传统的文化需求当中得到了发展,促使文化建设工作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才能满足群众文化所需求的求知、求富、求乐。同时,这一点也对开拓群众文化视野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更能够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得到有序落实。

其次,群众文化建设能够以文化本身作为一种力量来促使不良行为的减少,这样就能够使社会的运转变得更加和谐。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它是人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那么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出自于本能的,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就文化自身而言,其也有着优劣之分,只有保证优质的文化能够得到普及与宣传,并促使人们通过优质文化的学习使自身变得越来越好,这时才能够有效规避低劣文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时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信仰、性格特征乃至婚姻家庭等,都能够在良好文化的作用之下产生和谐的作用。对此,只有保障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并通过群众文化的有效普及与宣传,才能够使更多优质的文化被人们所吸收,这时才能使社会的运转更加和谐,并且也可以通过人们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真正通过人们的文化消费来促使经济的发展。

三、群众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必须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因为,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言,它为科技、教育以及文化事业等创造了必要的消费市场以及物质条件,同时也给文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领域,所以在经济市场不断繁荣的今天,已经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但是,经济市场本身需要群众文化建设力量的不断加大,促使自身得到长期发展,这时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能够使更多形式的文化产品以及其他文化相关的内容流入市场当中,这一点能够刺激到社会文化需要。且在经济市场运行的过程中,社会市场经济也会对文化建设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毕竟市场的运行需要以交易作为手段来实现流通,而这一点在文化建设当中会产生一定的不良风气,因为它会导致物质上的贫富差距,加剧精神的贫乏现象。对此,只有通过优质的文化建设内容,保证文化产品的积极性与健康性,才能使市场发展变得更好,并强化群众文化建设的力量。这一点就需要保证经济市场当中的文化建设风气足够正向。

想要发展我国现有文化,并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糟粕进行剔除,也需要通过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来保障。我国经济市场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所需求的精神享受也在不断增多,而且就整个市场的消费情况来看,文化消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并且文化消费的档次也发展得愈发高级。因此,在这一点上,会使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加强,通过迫切的支持来实现壮大。经济市场的发展中,群众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整个队伍打造的过程中,群众文化从业人员不仅要在市场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持,其也要产生导向作用,这一点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来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许多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一些腐朽的东西,而这些腐朽的内容对当前的市场仍有一定的影响[3]。比如,在落后地区当中,由于群众文化建设不足,导致大量的居民会将钱财放在生活的排场上,或者是在祖先祭祀上,以此来显示自身的“体面”。对于此类地区来看,一味地追求多子多福,其实也会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此,只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与修养,才能够使社会的发展更加和谐,并保证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四、有效发挥群众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建议

第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并真正做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将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进行使用,这时才能够使经济市场的发展得到指导,并通过理论基础的应用来实现升华。就经济市场的发展而言,它需要保证文学的丰富性和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所以在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中,必须要保证文化的内容、题材等具备着丰富性,且其形式和风格也必须要具备着多元性,进而才能适配不同人群的需求。但是,所有的形式以及内容如果没有中心指导思想来引导,那么也会导致市场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出现一种缓慢的状态。

第二,对群众文化建设制度进行健全,以此才能确保经济市场的稳定发展。毕竟,对于文化领域而言,它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这其中既涉及了我国原有的一些传统文化以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文化,同时也有一些其他国家所涌进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当中既有消极的部分,又有积极的部分。对此,这就需要通过群众文化制度的建设来保证艺术上的竞争,真正实现淘汰劣质,文化才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服务。

第三,国家必须要增强群众文化服务工作,同时也要制定必要的措施对缺乏竞争能力的文化提供生存条件。通过政策的有效扶持,并使文化部门的职能转变,进而通过宏观指导来强化文化服务建设的意识,并真正面向群体,促使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取得成效,并且使经济市场实现协调发展。

第四,保证文化消费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想要促进文化消费,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帮助群众增加经济收入,改变部分群众“忽视消费,重视储蓄”的理念,尤其需要增加在文化产品方面的消费。因此,在日后的经济发展中,需要加强市场建设以及流通体系建设,优化地方的生产结构,为各企业的经营网络延伸、扩大提供支持,多渠道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进而为增加群众的文化消费提供基本保障。特别是在农村经济中,缺少文化产品消费理念,如果能够改变农民的这一理念,并且增加其经济收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消费水平。可见,通过群众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尤其需要改善农民经济收入。

第五,对群众实施文化消费价值观教育。不仅经济条件对群众的文化消费有很大影响,消费观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加强文化消费价值观的教育,使其对文化价值观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价值观,使得群众个体得到良好的发展。具体的教育形式可以是各社区、各乡村政府部门利用节假日组织集体文化活动,树立榜样,促使周围的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使其逐渐形成文化消费习惯,并且保持这一习惯,从而达到利用群众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五、总结

只有促使群众文化不断发展,并在建设的过程中给予扶持,才能够使经济得到发展。一个人只有转变文化消费观念,同时有着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会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变得更加壮大,同时也能促使社会在良性文化的帮助下,发展得更加和谐。

猜你喜欢
消费群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多让群众咧嘴笑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40年消费流变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