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分析

2022-03-18 01:59郑州轻工业大学黄鑫慧
成才 2022年17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生

■ 郑州轻工业大学 黄鑫慧

0 引言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相关高等教育观念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大思政”教育观念,主要就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整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将主要从教学管理这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论述。在大思政的视野下,构建和深入研究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在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最主要就是能够将相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效的定位,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相关定位工作是存在一定的准确性的。

1 简述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相关内涵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最主要的就是能够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身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这种新型的育人模式。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相关模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大思政”视野为基本,对于“三板块”相关设计作为最主要的依托,对于“三协同”为主要的运作方法要进行充分的应用,以上这几方面的内容的开展,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实现“三回归”。具体的说,就是“一体三面式”的这种育人模式。

这种“一体三面式”的育人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三板块”设计内容主要包含的就是,将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规划成三个方面,分别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校内实训实践以及校外实践,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将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中,思政理论课教学以及校内实训实践等,都是以学校作为基本主导。校外实践就是指学校和社会两方面的领导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开始进行社会实践教学。还有“三协同”的内容就是说,在相对比较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学生自身以及社会三方面要互相协调,最好是能够将课内和课外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的形成多种教育环境优势互补性,以及保证这三方之间的互动能够朝着良性方向不断发展。

2 教育大学生“三回归”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目标

2.1 教导大学生向着实际生活有效的回归

相关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实践方向就是实际生活。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就是生活”,这主要强调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实际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要教导大学生尽可能地回归生活实践,也就是说,相关大学生的实际思政教育过程中,要立足于生活实践中寻找有效的素材。还可以将相关思政教育的目标进行合理的分解、融合,并且要在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要有相应的反思,有效保证相关思政教育达成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学校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开展优秀寝室评比等。最主要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回归实际的生活当中。只有学生充分地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的个体思想品德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性回归

价值理性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智慧体现,主要表述还设置了一定标准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大学生要明确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根本要求。之所以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我国当前社会共同价值存在的理性内容。但是,由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潮流涌入我们国家,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各种物质利益等多方面的发展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导致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偏差,以及相关理想观念方面也受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对于以上出现的这几种问题,只有充分利用这种育人模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向着价值理性进行有效的回归。

首先来说,要始终坚持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不管是毛概课程还是思修课程,都要始终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另外,还要和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各种资源,将相关思政教育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创新。其次,对于思政课程实践的教学中存在的内涵要深度挖掘,积极开展课内实践课,校内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的实践教学活动。

2.3 引导大学生回归社会现实

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核心内容,逐步引领学生要从学校走向社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说,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和当前社会中的热点新闻进行有效的融合,学校可以安排一名教师来引导学生走出家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去真正地了解农村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各个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可以去了解各个企业对于人才方面的各种需求,并且要根据相关的一系列调查结果,来编写出调研报告,通过这种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成才,这样在将来踏入社会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价值。相关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正确的理念和观点,要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效的联系。

3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实际价值

3.1 相关教育教学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般来说,高校思政教育所包含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整体的表现形式也比较多样,不但是包含了课堂中所采用的思想理论教学,而且还有比较多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和理论教学之间进行有效的对比,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比如说,实践教学的环节是比较弱的,整体的教学效率是比较低的等多种问题,深究其原因,就是实践教学资源不够充足,以及对教学资源不能够高效地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构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符合当前我们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相关建设标准中对于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是能够将各种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学生的思政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最大程度地提升。

为了能够有效实行实践育人模式,三板块方面的设计就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需要开展思政课堂,这也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思政教育阵地,课堂理论教学中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就比如说课内实践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演讲、比赛,组织观看各种社会价值观念的音频、视频资料来谈谈各个方面的体验感受,也可以对当前社会热点新闻进行正反辩论等多种形式;第二点就是,学校内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主动介入,自觉通过有效途径来将校内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就比如说学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模拟法庭活动或者学校邀请教育专家来进行大型的讲座,等等;第三点就是进行社会实践,也就是走出校外到社会中,学生可以将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结合来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撰写各种调研报告,或者是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纪念馆等等。以上提到的这三个方面的实践活动,都是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活动措施,因此,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应当做到校内和社会进行有效的深度联系,挖掘利用校内外的思政教育资源,并且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运用,将学生的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方面的实效性进一步地提升。

3.2 将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互补

思政教育环境可以分成两个种类:广义的和狭义的。其中,广义的思政教育环境,就是能够影响大学生形成品德的各个方面的事物,狭义的思政教育环境就是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在大思政视野的影响下,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可以将学校、社会、学生的心理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其中,学校环境主要包含了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多种物质环境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环境,社会环境包含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学生心理环境就是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意志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互联网等媒体的发展速度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形成和发展。

4 结论

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对象是青年学生,他们对于人文关怀是比较渴望的,对居高临下的说教模式是比较抵抗的,对于独立自主是比较推崇的,比较倾向于自由选择,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灌输教学,要充分利用有效的措施,比如一体三面的实践育人模式,就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大程度的实现大学生知信行三方面有效统一。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