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视角

2022-03-18 01:59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潘艳敏
成才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院校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潘艳敏

1 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不断面临着扩招,包括高考、自主招生、社招生等不同生源学生,学生总数量不断增加。在就业季每年都有大批量的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涌入就业人才市场,而会计相关岗位需求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高职会计人才输出供给量。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也出现在其他专业其他学历的毕业学生,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社会问题。据统计,每年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不足50%,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出纳岗位。根据麦克思出具的《2016-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历年就业率不断下降。

2 影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高职会计教育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明确高职会计人才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对提升高职会计人才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引用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钻石模型理论,钻石模型理论解读的发展战略、管理体制、竞争结构和竞争状态等关键要素,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是很有借鉴价值的理论。在分析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围绕教学要素、相关产业合作、就业需求导向、同类竞争者、政府、机会六个方面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如图1),旨在推动高职会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1 教学要素

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依赖于教学团队水平高低,与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目标不可分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理论派,很少有扎实的企业实践经验,不足以满足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尤其在指导实训课程、技能竞赛、课程改革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足。高职会计教育要求教师兼具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如何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变得尤为重要;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创立校内实训室等硬件、引入用友、金蝶、金税工程等软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社会岗位需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以往的课堂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多样化需求,采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mooc”“云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2 相关产业

通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输出的岗位与企业类型,了解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岗位技能需求,加深学校与企业合作、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让企业参与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培养随时工作的能力,并且可以助力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例如国内一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引入行业优秀企业,借助行业的资源优势办学;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做法,例如澳大利亚TAFE制,美国社区学院制,德国双元制;目前1+x证书也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将企业所需的软件操作技能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择相应的证书培训。事实证明,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培养,必须融合产业企业的需求因素进行培养,让企业成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主体。

2.3 就业导向需求

大学生就业应当以企业就业需求为导向,现在新兴产业不断增加,学生在学校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在就业过程中很多以自我需求为导向,导致很多大学生觉得就业难。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成立社会服务处,该部门主要职责是调研和联系政府、中小企业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通过定期召开中小企业家沙龙、校外实训基地负责人座谈会、毕业生走访调查、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等渠道,加强学生和教师对于社会服务的了解;并且同时进行开拓客户,联系一些企业,为后期召开毕业生招聘会打好基础人脉工作。

2.4 同类竞争者

高职院校的同类竞争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与普通本科院校的竞争: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较长,在师资力量,国家财政支持,优质教学资源,学历学位完整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而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稀缺,师资力量薄弱;第二类是与其他同行高职院校的竞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国高职院校数量为1300多所,如果将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计入在内,那么高职院校的数量、每年的招生人数,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均可达到全国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同行竞争压力较大;第三类是与国外职业教育院校的竞争:部分西方国家职业教育办学历史悠久,教学经验丰富,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澳大利亚TAFE制,美国社区学院制,德国双元制,其职业教育理念跟运营机制相对发达。国内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强大的中华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从长远国家利益考虑,整合区域优质发展资源,方可实现对国外职业教育院校的良性竞争与赶超。

2.5 政府

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改革需要相关行政机构基础设施、资金供给等方面足够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其后顾之忧,深化改革,取得实效。为有效解决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政府机构应该对给予高职会计专业提供实习就业岗位的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倾斜,鼓励社会企业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工作岗位。校企结合是高职会计专业加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机构应建立奖励机制,积极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参与到校企结合的过程中,对表现较好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做好积极正面的组织宣传工作,运用新媒体等途径,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从而营造良好的校企结合,奋发向上的氛围。创新在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的重要驱动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给予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充足的资金与政策支持,鼓励高职院校增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开展并组织科研创新相关的活动,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2.6 机会

目前市场来看,新兴行业(直播、短视频等等)不断崛起,给会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范围。人才市场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政府提出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而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应当抓住机会大力发展。

3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路径

3.1 社会层面

根据行业、企业的就业需求来培养人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政策的会计专业人才。对于一些无法跟上地方经济发展的陈旧课程与专业可以予以淡化甚至删减,对于一些政府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予以增设课程与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从而实现人才自我价值。

3.2 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只有“守正出奇”才能在核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所谓“守正”,要求高职院校立足自身学校、专业、师资等特点,进一步修炼基本功,夯实各项专业教学基础。所谓“出奇”,要求高职院校在加强基础塑造的同时,发掘自身院校专业特点,提炼专业精髓,打造属于自己院校独有的品牌,提高品牌教学,精品教学意识,从而获得市场与社会的双重认可。除此之外,校企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高速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产教结合”,高职院校将企业的优秀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从而加固高职院校特色教学实力,凸显专业特色,也为高校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3 学生层面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是个人综合能力,包括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据《2019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四成大学生希望工作5年后成为主管或经理,该数据意味着大学生找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糊口,而是希望能在这些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和更好发展前景。那么从会计专业学生自身角度来看,培养自身竞争优势使得在未来工作时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和实践能力方面,在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在毕业时面对本科财会专业、高职管理专业等同类竞争者,需要提升个人综合能力,把握就业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实践及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实现未来人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