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让语文作业成为教学的需要

2022-03-18 07:59田小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作业素养

◎田小将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面对“双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研究,稳步落实,让语文作业成为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成为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成为诊断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

一、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

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此,国家多次针对作业提出相关要求: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作业做出具体要求,要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该文件对义务阶段作业的数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批改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2021年4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的专项文件《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严禁校外培训作业。文件全面系统地对作业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该文件不仅是减负提质的政策要求,更是科学设计和实施作业的专业依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作业要有严肃性,科学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强调,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具体包括: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要求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要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综上所述,国家教育政策文件对作业的内容、作业难度、作业类型、作业时间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因此,科学有效落实语文作业,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语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简单概括就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而这四方面素养的提升,不仅依靠课内,也要依靠课外,而落实语文作业,就是满足学生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一)落实语文作业,促进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这些内容都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义务阶段语文教学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虽然每个领域的教学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方式,但其基础都是语言的建构运用,识字写字是积累语言和建构语言,阅读是感知语言和提炼语言,写作是创造语言和运用语言,口语交际更是直接运用语言。因此,不论哪个领域的语文作业,不论是识字作业、阅读作业还是写作作业,都是建构,练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落实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促进了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的提升。

为了加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促进学生广泛阅读,开阔眼界,我在班内成立了“小小图书馆”,发动学生用自己的报纸、杂志充实图书馆,和其他同学交换阅读,互通有无。学生拿来了很多报刊、杂志,如《语文报》《语文周报》《读者》《青年文摘》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类文摘性报刊杂志,已经由编辑精选过了,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比较多的信息,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积累知识,建构语言。

(二)落实语文作业,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强调思考的重要性,语文教学,就是在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中,促进思维发展的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不是割裂独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尤为关键,也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学生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引领,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老王》第一课时教学后,我给学生设计和布置的作业是这样的,“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怎样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课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作业:

罗森塔尔的报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的颁奖词是: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报。奥斯维辛集中营已经解放62年了,罗森塔尔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他想给我们的“警报”是什么?你能用例子来说明吗?

学生完成的作业非常精彩:有人拿出了2005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之际,《新京报》的“奥斯维辛委员会集会,施罗德强调德国应负责”和《新民晚报》的“日本政界媒体避讳奥斯威辛 集体遗忘丑恶历史”两篇文章,对比了德日对于二战的不同态度,意在说明铭记历史的重要性;有的学生找来了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的视频短片,也找来了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他说:跪着的日耳曼人比站着的日本人高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声讨谁,不是为了清算什么,而是防止历史重演,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很明显,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三)落实语文作业,促进审美鉴赏和创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审美鉴赏和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语文作业的落实,就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提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课程,优秀的作品包含深挚的情感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广博的文史知识、深奥的人生哲理,语文不仅是求知的海洋,还是审美的世界。学生可以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语文所蕴含的各种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

在学习《白杨礼赞》后,我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找出你喜欢的描写把杨树的句子,并阐明理由”,学生通过作业,找出了描写白杨树外形的精美句子,并分析出了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的精神,“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一丈以内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进而产生对白杨树所象征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抗日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崇高精神的敬仰。这样的作业,达到了鼓舞精神和陶冶情操的目标,也促进了审美鉴赏和创造素养的提升。

(四)落实语文作业,促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也被确定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当然,不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传统文化,都需要大量的积累,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做支撑,正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而这些,如果只依靠课堂教学完成是不现实的,因此,语文作业的落实,就能很好促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在阅读教学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既要读进去、悟出来,还要写出来,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读懂、学懂名著,才能很好理解和传承优秀文化。在指导学生学习《红岩》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微写作,让学生试着去写一写,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请写出你对江姐在受刑时说的话“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的理解。

比较许云峰和华子良对敌人的斗争特点,分析他们采取不同斗争方式的原因,并写出你的启发。

通过微写作这样的作业,既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认真严谨,又训练了他们准确的表达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用自己的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诊断改进语文教学的需要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师依据教学整体设计布置给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语文教师依据一定的目标,设计和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而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诊断和改进语文教学意义重大,教师通过批改作业,统计分析和讲评辅导等活动,进而诊断和发现问题,促进教学改进。

(一)以基础性作业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了巩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达成而布置的作业,其“基础性”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获得基本方法,体验基本情感等方面。基础性作业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延续,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落实基础性作业,能很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每一节语文课后,老师总要布置和教学有关的作业,而这些作业,主要是基础性作业,包括识字写字练习、重点词语理解和应用、精彩文段的赏析、优美诗文的诵读和默写、练笔及作文等,我们通过基础性作业的落实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巩固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以实践性作业促进教学成果的转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意是学习并且不断地实践,这是很高兴的事情,也就是强调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基础性作业的巩固,积累了知识和经验,而把这些知识和经验要转化成基本技能,达到熟练运用,就需要实践性作业来支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性作业,可以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就是把教学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转化和应用,我坚持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每到节日,我会让学生搜集、整理或撰写对联;有重要活动,我会让学生观察、记录、撰写体会;学习诗词,我会让学生自选主题,仿写诗词,要求真情实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训练与实践,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布置作业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展应用范围,提高综合应用语文的能力。

(三)以弹性作业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弹性作业主要是指教师布置作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作业内容的确定,作业方式的选择,作业难度的把握,都具有层次性和选择性,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作业。比如对于那些难度较大或在规定时间内确实难以完成的作业,可以允许基础较差的学生不必完成。弹性作业的落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现代教育“差异教育”的理念。

在识字教学中,我不以学生抄写多少字,抄写多少遍为要求,而是以会写多少字为要求,只要会写,学生可以抄一遍,抄两遍,也可以不抄写。古诗文背诵默写方面,我分层布置作业,第一层,全文背诵默写,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第二层,背诵默写关键语段,能理解语段含义;第三层,背诵默写关键句子,主要是经典名句,并能理解意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并鼓励学生尽可能选择高一层次的作业,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标。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必须达到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而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特别是惧怕写作文的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合乎其中2—3项就行,循序渐进,逐步加强。

弹性作业的实施,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猜你喜欢
双减作业素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