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实现育人的教育本真

2022-03-18 08:37◎赵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生情感语文

◎赵 丹

语文教学应该朴实而简单,让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学科,学会用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融入自然教育观念,让更多的小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崇尚自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展示学生的天性。无论是遵循人的自然状态,还是强调回归大自然,这都有利于传递良好的体验,实现教育的和谐统一。

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分析

(一)教育要“回归自然”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核心是要求教育回归自然,凸显自然主义教育的地位。主张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展开教育,从人类的不同阶段出发,按照经历顺序开展教育,开创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先河。卢梭将教育分为:天性教育、人为教育和事物教育。教育应该受之于自然,符合身心发展内在规律,属于天性的教育;通过他人的指导,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从而实现正常发展,这属于人为的教育;通过接触其他事物,获取相关经验,属于事物的教育。教育需要与人性发展保持一致,实现有机结合,教育才能圆满。

(二)把儿童看做儿童

只有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儿童的特点开展育人活动,才符合教育的根本要求。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把儿童看作儿童,尊重他们的本性。卢梭在书中说过,儿童对待事物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教育需要尊重儿童的特质,避免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儿童。卢梭认为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年龄结构,符合自然的次序,进而提出“教育阶段论”。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做到本真自然,符合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实际。

二、语文教学的实情分析

语文学科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和美学实现有机联系。语文学科教学不仅教会学生读书认字,还需要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课,还需要体现艺术的价值。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学教育变得不再单纯,从小学阶段就面临着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的压力,小学语文教学在社会压力的驱动下,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视自然审美教育

虽然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流于形式,教育改革并未真正认识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容易忽视自然审美教育,当教师讲解教材中的课文时,主要向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进行文学模仿创作,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影响了小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进而降低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忽视了自然审美教育,虽然多数小学生都参加了艺术培训班,但并未真正享受自然美学,没有参与到大自然的学习中去,并未实现善良美好品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把更多的时间耗费在应试教育上,小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减少,难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忽视儿童的自由发展

国家提倡“减负”,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减负了,在家庭中就会增负,小学生需要应对各样的培训班,他们的自由发展被忽略。小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享受学习,无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难以提升创造力。

基于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只有为小学生提供自由的环境,促使他们探索自然的奥秘,才能为他们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内涵本质,重视形式主义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传播社会化的信息,并没有观察到小学生是否能理解。这些做法都是不符合学生年龄段的,也不符合学生本身自然的天性。

(三)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接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当今的小学生缺乏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承受着较大的成绩压力,不能充分地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为学生做好了人生规划,安排了各类型的课后辅导班、兴趣班,考试、成绩排名等无疑加重了小学生的负担。小学生缺乏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法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被复制成标准的模样,缺乏具有个人特色的个性,生活能力相对低下,社会责任感缺失,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应注意的事项

(一)教学要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强调“自然”,倡导教育要回归自然。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尊重他们的发育规律,进行差异性的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回归自然教育需要遵循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从感性思维着手,重视情感教育,从而有序地展开阶段性教学。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一~二年级),一年级属于启蒙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从形象思维入手,展示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中的抽象概念。通过丰富的图画结合文字,调动小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第2阶段(三~四年级),中年级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能够初步体会教材中文章的语言,此时的教学需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养成学习语文课程的习惯。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角色扮演,帮助中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和文化概念,借助扮演的角色,回归到课文本身,学会关爱自然。

第3阶段(五~六年级),小学高年级学生身心发展逐渐向自觉的方向迈进,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自己的认知,语文教学需要转变教学思路,重视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调动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观察和总结,根据小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阶段划分。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不断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仅需要讲授专业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展开相关的语文情感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被各种信息取代,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未完善,需要通过语文教学开拓小学生的感性思维,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情感教育对小学生的发展提出正确指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需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接受新知识。

素质教育提倡教师关注儿童的生命情感,降低对分数的重视程度,教师与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素养,通过和谐平等的关系展开有序交流。教师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感,给予小学生平等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

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遵循自然法则展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融入自然审美情感,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小学生,传递正面的学习能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投入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小学生善良的品性。通过良好的情感教育,鼓励小学生到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美好事物。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师生交流的载体,基于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通过情感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丰富小学生的正向情感。

(三)语文教学要做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小学生的差异性,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发挥出人的最大本能和个性。小学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小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将小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充分展现。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发现个体差异,积极地表达自身的想法,尊重小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发挥出天性。

语文教学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小学生的心理感受,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回归自然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解放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水平。

教师需要营造出开放的教学环境,鼓励小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参与讨论,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语文课程是一门艺术,要求小学生用实践去体会,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通过合作式的课堂发挥出小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积极地探索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兴趣作为小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动力,激发内在潜力,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小学生的想象思维比较活跃,小学语文教学回归自然需要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小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四、开展自然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学生天性,开展品读感悟

语文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天性,为学生搜集更加多样性的学习内容,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帮助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形象内容,通过文章结构和词句的相互融合,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感上引发充分的共鸣,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教材中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激活教学中的情感素材,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课文中有英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科学家废寝忘食的精神,这些内容都可以当做重要的教学素材来进行科学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感人形象的基础上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品味和感读,将自身的情感和教材思想进行相互的交流,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父亲和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的分析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时标识自身认为作者发表内心情感的相关语句,不断地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之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反复的品位以及阅读体会作者和父亲之间的情感。在后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生活中和父亲的一些趣事之后,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作者对父亲的情感,通过全面的深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要情感,还有助于通过语句的反复品味了解这篇文章写作的特点,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

在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开展角色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当前学习热情,还有助于更好的完成文本内容的解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更加丰富多彩,适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完成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

(二)建构真实情境,实现教学的自然活泼

在语文课文中有丰富的情景内容,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再现课文的教学情境,用真实的情境,加之符合课文本身的自然教学方式,打破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新技术本身的直观性优势,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之后再和课堂教学要求进行相互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到虚拟的环境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在生动愉悦自然的氛围中进行文章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望天门山》,这首诗中所蕴含的磅礴气势较为明显,教师在班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这篇诗作内容之后,再说一下自己对诗中描写情景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在后续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教育学中展示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性的朗诵以及品读和诗人产生共鸣,进一步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学生朗诵时,教师可以配合着音乐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根据音乐的激昂以及节奏的变化,深入地领会作者描写时的情感基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根据生活自然,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教师需要将阅读和写作进行相互的连接,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不断的深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秋天的雨》,教师要让学生先在阅读中勾画出关键词,例如丰收的喜悦和瓜果的飘香生活自然等等,之后,再让学生以某一个关键词为线索,将秋天的美景进行相互的串联,之后再配合着比喻和拟人的方法进行文章的写作。为了让学生体验真是的秋天,可以开展野外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自然。通过这样的小练笔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当前的想象能力,描绘出生动的情景,多方位锻炼学生当前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素养,真正的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标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

这样本真的教学,体现出教学追求自然的理念,符合学生自身,也强化了自然教学,让学生真正、真实、有效的学到知识。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讲授工具性的基础知识,还需要传递“美”的人文责任,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阻碍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做出相应改变。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小学生的教育地位,为现代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借鉴自然教育理论,重视小学生的感性教育,实现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生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我是小学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