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美与思
———以《雨的四季》一课教学为例

2022-03-18 08:37吕富玲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语言

◎吕富玲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所呈现出来的具有美的特质的课堂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取生命持续成长的精神能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依靠语文老师以其人格魅力或者思想做精神支撑,为课堂教学注入深厚的活力,具有课堂艺术气息的语文课堂往往烙印着个人的生命印痕,比如语言表达风格、课堂教学设计等都极具个性化特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往往是一个语文教师的深厚学养和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具有艺术气息的语文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身上都会呈现出一种迷人的美好的气质。

以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一课教学为例,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阐释与理解,进而更深层次的去研究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以期帮助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找到富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艺术手法,为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表征

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义教阶段的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阐明了初中语文教育的根本方向,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及学习习惯契入,这样才能让语文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灵乃至终生陪伴学生。“文学即人学”,语文学科的语言性和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质,要从人出发,以人为原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出发,从艺术的角度去思考语文课堂教学。在艺术的世界里,语文是丰富烂漫的,语文是自由灵动的。当学生的心灵浸润于艺术的课堂时,语文于他们而言就不再是乏味的语言学习,而是一种艺术的熏陶和感染。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语言艺术、思想艺术、文本解读艺术三个方面。从语言、思想、文本三个方面去阐释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让语文课堂教学散发出温情理性之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能够让学生以轻松姿态和理性之思去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或者力量。“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优秀作家都是语言运用的高手,经典作品更是字字珠玑。”语言之于人的发展就是语言能够让人在表达中去更加清晰完整地认识自我。在《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中,文章的语言灵动清秀,隽永优美,给人以独特的美感。课堂教学中,从美的角度带着学生进入文本世界,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之美,于语言的美感中感受雨在不同的季节中所呈现出的独特韵味。“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这句话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独特的感受,雨的形象和记忆对于作者而言,在任何时节任何季节都是美的。如何才能让学生从优美的语言中去感受雨之美呢,这考量着教学者的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去读,深情的慢读,反复的诵读,在读中去感受、品味语言。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后,不但能够更加准确深刻地理解雨的形象美,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更加熟稔语言的表达。在这样的认知中完成自我话语体系的建构。语言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直观的表征,对这种表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让我们在文本细读中能够发现文本所蕴含的内在美学因子,并在这种美学因子中建构学生自己的语用观。透过语言的世界,去汲取思想的力量。语言之外是美,语言之内是思想,在语言的内核中散发着迷人的思想之光。

在《雨的四季》这篇文章中,除了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外,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这样优美的语言去感受语言的内核,即文本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语言来获取新知识,教师的教学语言优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四季的雨于普通人而言再寻常不过了,可是在作者的世界里就是一种无可挑剔且清澈透明的美,这样的美沁人心脾。究其内因,我们会发现在作者的思想中有一种驱使着他思考前行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对生活之爱。只有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才能把语言的形象以这样优美的语言描摹出来,把我们的寻常变成了不寻常之美。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艺术中,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多元化的思考路径,让学生在这样的思考中去感受思想的流动嬗变所带来的精神成长,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流动嬗变中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之思想离不开语言的土壤,让学生在语言初中会思考。要让学生在语言和思想中出入自如,离不开文本。故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表征中的最为核心的存在,要紧扣文本、抓住文本,在文本的世界中来发掘语言艺术、思想之美,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擘画方法路径与思想蓝图。

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内蕴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内蕴是就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言的,只有广度的课堂教学不能成其深,势必会让我们的课堂浮华浅薄;只有深度没有广度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成其大,势必让学生陷入一元的单向思维中,造成认知的偏激与狭隘。因此站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要从深度与广度出发,让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内蕴丰富我们的课堂与心灵。在当下的语文教学语境中所提倡的深度学习、深度思考固然能够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这样的深度思考会把人从思想的入口引入思想的深渊,当人陷入思想的万丈深渊后就会产生思想幻象,在这种思想幻象中会变得冷漠麻木、偏执狭隘,只会认同自己所认同的,除了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外,其他的一切似乎都与自己毫无关联,极致的深刻后反而会趋向浅薄。既要让学生学会深度思考,同时也要让学生在这种深度思考初中会横向关联与纵向关联,在纵横关联中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认知广度。

《雨的四季》这篇散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从生命的角度去思考认知雨的存在。雨在不同季节里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性格特点不就是生命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几种独特形态吗?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思考雨的生命,雨的生命之于人的生命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雨的生命之于人的生命又有哪些相同点,在这样的生命异同比较中既能让学生进行横向的广度思考,也能让学生进行纵向的深度思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内蕴,才会从文本世界中窥望到深邃与优美,才能从文本世界中读懂生活。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内蕴,要融入生命,要有生命意识,有了生命的语文课堂,才能谈得上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谈得上人格的成长与健全,让语文课堂成为涵养学生人格与精神的沃土。当课堂的内蕴一旦与学生的生命内蕴融合,那么学生就会在一种自觉无意识状态下学会思辨认知,在思辨认知中人的发展就会更加的全面健康,就不会造成偏执型异化性人格,学生地心灵中就会充盈着丰富与美好。

三、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

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表征及内蕴来看,可以把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媒体素养艺术、情景闭环状态下的语言熏染艺术、纵横关联的思辨艺术。媒体素养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运用多种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思考意识。媒体素养是与人工智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辅助。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更为便捷直观地呈现出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高效学习,进而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较为直观的语文知识可以直接呈现,这样就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达到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与分配。

媒体素养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础。情景闭环状态下的语言熏染艺术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将学生置于一种丰富多元的学习情景中,去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去唤醒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让学生在一种独特的学习情景中来感受课堂的智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由自己的语言,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做好铺垫,同时把文本语言较好地转变成课堂语言。在一些语文课上,学生厌学,感到学习乏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语言。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语言与文本语言中完成有效的衔接与转换。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有趣。闭环状态是相对于课堂的开放度而言的,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不可漫无边际地过度的开放课堂,让学生尽情的探讨,这样就会浪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处于一种短暂性的闭环中,去充分地感受领略语言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趣味,进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意识与语言感知能力。很多学生语感能力差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受过语言感知训练。只有大量的语言熏染后才会唤醒学生内在的语言感知能力。纵横关联的思辨艺术是就学生的思维开发而言的,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积极思辨,这是就课堂的开放度而言的。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可以通过语文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完成课堂的构设。

在《雨的四季》这篇散文中,就可以开展以“品四季雨之味,悟成长之美”为主题的课堂演讲。通过课堂演讲的形式来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中,不但能使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较好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让学生在这样的语言场域中思维获得提升,情感得到升华。“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创设相关情境,能让学生移情、触景生情。”教师学会设置课堂教学情境,也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艺术形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形式是多样的,在多样化的教学艺术形式中,语文的课堂就会绽放出生机与活力。

四、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

“语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只有将语文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是对诸种教学方法的一种践行,在这样的践行中去实现语文教学之根本。从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多种形式中可以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丰富与无穷趣味。在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体现的是教学中的包罗万象、广大悉备,是教无定法的自如绽放。只要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就是科学有效的课堂。通过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艺术形式,可以不断创新自己的语文课堂实践,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品质,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既要突破日常教学成规的藩篱,又要遵循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从语文之本源出发,从课堂出发,构建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扶梯,给予学生一把语文学习的智慧钥匙。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摒弃功利性思维,从人的发展的格局去考量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将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践于课堂教学中。

在进行《雨的四季》课堂教学实践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将课文中的情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写作实践,写出自己眼中的雨,在写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当学生写完后,再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并写下自己阅读文本的感受,然后将学生自己写的内容与文本进行对比,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作者笔下的雨为什么会这样美,自己笔下的雨美吗?在这样的对比反思中不但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师生共读写。通过这种大读写的教学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在一种润物无声中慢慢形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是建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表征和内蕴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这种内蕴和表征内化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后,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中游刃有余,才会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从课堂中去发现课堂,从课堂中汲取教学的思想和营养,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表征是基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艺术的内蕴与形式则是基于教师的教来思考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是对这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探索和践行,这四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给予学生的学和教者的教以源头活水。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这片天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学的多彩美丽、摇曳多姿,正可谓是天光云影、羚羊挂角,闪耀着美之光。究其根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美。在美的艺术世界中感悟美、陶冶美、生发美,构建美的心灵。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文本语言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