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促读,开展初中名著阅读

2022-03-18 08:37◎张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名著教师学生

◎张 毅

初中名著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一味地向学生强调名著的写作特色、结构特点、思想感情等,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容易对名著阅读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改变传统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做好学生阅读中的“引路人”,运用名著“导”读教学,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主动性,导出阅读中的趣味,读出名著中的深意。

一、有效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读名著,有利于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但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受“快餐文化”的影响,喜欢阅读一些短篇文章或碎片化的资讯,对长篇的名著阅读缺少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根本不能深入地理解名著内涵。为此,语文教师要立足名著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选择初中生喜欢的阅读导入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名著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名著的可读性,加深对名著的喜欢程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比如,用语言为学生描述《西游记》的奇幻神话色彩,讲述《水浒传》的英雄传奇色彩等,借助名著的特点诱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名著是作者情感的凝结,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名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使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近距离地感知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教师还可以把社会对名著创作的评价以及作者对自身创作的评价讲给学生,作为名著阅读的拓展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作者和名著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名著、了解作者,以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比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名著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感知名著作者就是名著主人公的原型,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就是取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用个人背景作为阅读引导能够使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对名著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枯燥单调的文字相比,学生更喜欢形象的事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展示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或某些生动的场景,用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名著内容,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进去。

二、设计问题,引导阅读思维

有时候,教师推荐一本名著,只是把书名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对阅读过程和阅读思维缺乏引导,导致学生在阅读完一部名著后只能说出作品中的内容和大意,但对于其核心知识和主旨却知之甚少,没有感受到名著的精神价值。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名著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教学,结合名著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具有引导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的阅读思维,指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把名著阅读从枯燥、单调的活动变成积极、活跃、充满创造力的活动,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以学生质疑为依托,有序引导,层层追问,可激发学生思维,拓宽思考和探究的方向,达到欣赏和借鉴的目的。

对于初中生而言,阅读名著不只是“读”,还需要有一个探究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主要情节、梳理故事脉络、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等,只有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名著,才能够掌握阅读的灵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层次性的问题,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建立深层对话,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保尔离开学校并开始工作?”“是什么原因让保尔第一次面临生命危险?”“保尔是通过什么方式脱离危险的?”“作者为什么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呢?”

三、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技巧

阅读完整部名著需要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可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又是呈碎片化存在的,这就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了名著的阅读质量。为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名著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在精读和泛读中灵活转换,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挖掘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不同的名著,由于其内容和题材的不同,阅读方法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既要给优等生提供拔高的机会,也要让学困生找到阅读名著的灵感,读出深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艾青诗选》等诗歌类名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诵读,因为诗歌具有抒情的特点,不只形式美、韵律美,还有情感美、意境美。所以,在阅读诗歌类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引发情感共鸣,培养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日常积累。诗歌语言凝练生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想象和典故,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前利用网络渠道了解诗歌作者和创作背景,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小说在初中名著阅读中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和诗歌相比,小说更受学生喜爱。但是,在现实中,学生阅读小说多半只是被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并没有真正领会小说的阅读价值。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加以引导。首先要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读”,小说阅读不需要字字落实,学生应学会速读,并且还要连贯地读,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很容易遗忘故事情节。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小说阅读“读什么”。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习惯,一边阅读,一边把故事的发展脉络、人物关系等用导图的形式加以梳理,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小说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教师还要指导不仅要用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小说,更要结合作者创作的背景融入文本营造的情境,通过对文中角色的深入理解,感受名著的感染力。

在初中名著阅读中,还涉及很多优美的散文,如鲁迅的《朝花夕拾》、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心去阅读,进行精读、品读,仔细推敲每一个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细腻感情。

四、展示成果,深化阅读体验

名著阅读考验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很多学生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就将名著抛之脑后;而且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阅读和背诵经典段落等,学生很难从中体会到名著阅读的乐趣,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名著阅读中。为此,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在名著阅读中设计成果展示环节,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为名著阅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同的名著可以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这样便于从多个渠道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够让学生更有体验感,塑造良好的品质情操。

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在教室内单独开辟一角放置学生的阅读笔记,学生可以互相观看、互相学习,还可以用投票的方式评出“最佳读者”,通过激励机制的引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提高读书笔记的写作质量。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沙龙活动,紧跟时代的变化,让学生展示读书带来的精神升华,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还可以把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来,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通过思维的交流和碰撞,获得更多的启发和读书经验,收获成长之智。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成果用读书小报、多媒体课件、手抄报等形式展进行展示,好的作品再推荐到校园网站和学校公众号中,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阅读名著的动力。另外,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教师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通过情境再现和模拟,对文中所描绘的中国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悟,学生在表演中还增加了团队精神。

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导促读,用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学生感受名著中的趣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尊重初中生的认知特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风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出深意、悟出道理,由“要我读”变为乐读、善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名著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学生写话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