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实践

2022-03-18 11:34林文婕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闽台三全育人办学

林文婕

(三明学院海峡理工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经过10年的办学探索,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重要组成部分,在增进两岸人员往来、青年心灵契合、教育理念融合、丰富福建省教育资源供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闽台合作办学的管理主体还包含台湾姐妹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乃至台湾的社会环境,综合形成了“境内—境外”、“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两地四位一体的育人能量场。“全过程管理育人”是指学生“入学—赴台求学—毕业”全过程的管理育人链条的完整性和可控性,盘点育人元素,使管理工作提前规划设计、系统实施、持续推进,实现育人实效。“全方位管理育人”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多载体管理育人,而且是以文化教育交流为载体,促进两岸青年交流,厚植两岸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打造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管理行为。

一、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面临的挑战和现实困境

(一)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面临的特殊挑战。闽台高校合作办学过程中台湾高校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闽台双方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有“3+1”和“4+0”两种办学模式。其中,“3+1”要求学生三年在福建高校学习,一年到台湾合作高校学习。“4+0”是学生四年都在福建高校学习,有短期赴台经历。要求引进台湾高校的优质课程不低于专业课程的1/3,台湾高校教师承担的专业课不少于1/4。

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特殊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闽台高校合作办学育人对象即学生的特殊性。大学四年里,学生要独自赴台求学或者有短期台湾游学经历,仅仅有为数不多的辅导员及研修老师同行,台湾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对学生的影响存在着许多未可知。学生在台学习的第一要务是政治安全,要求学生自身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要理性对待台海之间的冲突和摩擦。第二,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协同共育者的特殊性。台湾地区受少子化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教育资源过剩、生源不足的情况,需要外输教育资源才能解决岛内教育资源的富余。

(二)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现实困境。

1.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力量需进一步整合。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力量严重不均衡。从闽台参与办学管理的人员数据对比来看[1],2016—2017学年福建省本科及以上闽台合作项目的管理人员中福建方管理人员与台湾方占比约8:2,只有厦门理工学院和莆田学院项目管理人员中台湾管理人员占比超过30%。

2.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元素挖掘不够。高校的管理工作涵盖教与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学生生活与学习等各个方面,宏观的管理要有制度保障,讲究建章立制。微观的管理要向服务靠拢,讲求细致暖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将育人理念深植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管理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育人必先自育”,目前对闽台合作办学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挖掘不够,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都在行政事务性工作上,学习培训机会少,服务意识不高,育人意识淡漠。

3.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滞后。不论是后疫情时代两岸教育文化融合的需求,还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要求,对两岸信息互通平台的搭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疫情前,两岸办学中存在常用即时通信工具的差异,如大陆使用QQ、微信,台湾地区使用Line软件;两岸教务系统供应商的差异;闽台长途电话的不便捷;电子邮件回复的滞后性……疫情后,两岸的远程视频会议、网络授课等工作对办学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凸显了两岸沟通的低时效,严重影响了双方常态化的教育合作,更影响了育人工作的开展。

二、管理育人在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全员管理育人的矩阵。

1.构筑以大陆高校管理为主导的主体耦合机制。闽台高校合作办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两岸行政管理部门、两岸高校、两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应该用系统论的思维积极构建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管理育人共同体”。大陆高校闽台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央政府对台教育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同时,也要负责管理育人的日常工作。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构建教育和管理、服务育人共同体。

2.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首先,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学习力和成长力。其次,赋权学生,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头雁效应,带头作用。再次,监督学生,建立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冲突的能力。形成正循环之后,通过固化机制形成管理的全链条闭环式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治自律。在逆境与危机中寻找教育契机,唤醒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塑造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坚守高校教育者工作职责的同时,将更多育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育和自育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育人这一中心任务,为学生生命的自我生长注入无限可能。

3.借助家校共育的力量。闽台合作办学要求学生有赴台学习,而大陆高校派驻台湾姐妹校的管理人员有限,这时就要借助家庭的力量。赴台行前与家长做充分的沟通,使家长充分了解台海两岸的历史、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学生可能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使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有思想上的自觉和行为上的主动。管理育人要避免“孤军奋战”,大陆高校是管理育人的主战场,台湾高校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与大陆高校形成横向的教育网络,丰富育人资源,实现教育功能的互补、教育力量的互动、教育机制的互联,达成“境内—境外”“家庭—学校—社会—学生”有效管理育人格局。

(二)打造全过程管理育人机制。

1.以顶层设计增强管理育人的导向性。在闽台高校合作办学中“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闽台高校合作办学引进台湾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台湾少子化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通过成立管理育人领导小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校内合作办学学院、台湾合作办学高校和学院联动、闽台合作办学项目负责方具体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方面,并融入学校整体制度设计和办学具体过程中,细化精准到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有效构建一体化的全员育人体系。另外,管理育人要把德育和智育相融合,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服务于育人这一初心和使命。尤其在教学管理中,由于闽台合作办学学生要大量接触台湾教师、有赴台学习的教学环节,所以要特别注重课程思政在低年级学生中的推广和运用,以积极应对台湾地区政治制度、文化环境、社会思潮给学生带来的可能冲击。

2.以制度规范增强管理育人的系统性。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筑梦、追梦、圆梦的“引路人”“大先生”,更承载着“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2]高校的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管理的作用在于规范和引导,通过外在的约束来教育人。管理的过程是达成教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管理为教育工作提供支持。“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教育立法,遵守大学章程,完善校规校纪,健全自律公约,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3]把育人理念贯穿于管理活动中,通过制度规范和建立管理育人的长效机制,使管理育人更加有序,实现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相结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靶向管理和日常管理相结合。

(三)助推全方位管理育人格局。

1.以正确的政治站位增强管理育人的时代性。“正确的政治站位”是闽台合作办学管理育人的立根之本。在高校从事涉台事务,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过硬的政治素质,能牢牢掌控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要引导闽台合作办学的学生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学生,也是两岸关系的影响者创造者。要培养闽台合作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察力和判断力,不论是在台湾籍教师的课堂上,还是在台湾就学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充分彰显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政治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教育是两岸交流中最中立的一环,如果没护住,对两岸关系冲击更深。”一定要站在历史的、民族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两岸高校交流合作的意义不限于教育文化领域,还会对政治、经济等产生外溢效应。

2.以深厚的家国情怀高扬管理育人的价值性。闽台高校合作办学的项目管理者要有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为才有位”,这种“位”不单是管理人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实现和圆满,更是通过管理育人实现闽台合作办学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历史价值。在管理育人中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与台湾师生的接触,不论是赴台求学深度体验台湾的民风民俗,感受台湾地区的政治生态和民生冷暖,还是在大陆高校求学期间台湾教师来校授课,台湾师生短期来校参访的接触,要明确交往中的“可为”与“不可为”,在言行中坚决维护祖国形象和两岸团结。同时,还要培育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学生才有可能在赴台求学的过程中拥有宽广胸怀,大度、包容、理解台湾地区社会的种种现象,兼容并蓄、开拓进取。

3.借助互联网增强管理育人的时效性。如今QQ、微博、微信、直播已构成了大学生生活的常态。闽台合作办学过程中要提升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队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能力,正确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使工作活起来,最大限度挖掘各类媒体的矩阵效应,传播主流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明德明理明志。学生在台湾求学期间,更是要通过网络,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使身居宝岛的学生守护好家国情怀和精神家园。学生上网课期间,要对台湾教师授课的内容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把控,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方法,推动育人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借助互联网的手段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闽台三全育人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