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策研究

2022-03-18 11:34杨继亮吴凤义岳贤田
绥化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院校

杨继亮 吴凤义 李 川 岳贤田

(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教育类型,与传统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对象与研究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有所差异,从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应生产的需要、社会的服务需求,面向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开创初期大部分院校对于院校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有所欠缺。[1](P85)

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要践行的重要功能之一,随着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力度、发展深度的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引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充分发挥应用型的功能,国家和教育部都大力倡导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能够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和地方特色在培养服务型人才功能方面能够有质的变化和量的提升,从而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输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2](P9)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服务功能的发展各具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特色,整体来看能够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其它功能相互融合,均衡有序地发展并向前推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有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还不尽完善,存在许多短板,对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区域社会服务的核心竞争能力还不够突出。

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顶层设计,办学者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基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现状,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的重点。要有社会发展的宏观定位和高等教育系统中微观定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鉴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差异和联系,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和挖掘内在的特色,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自己院校培养的目标,但是从人才出口来看,培养的质量、规模尚有所欠缺。[3](P135)一方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大,衍生出外生性的需求砝码,另一方面,各个高校毕业的学生就业难,导致了内在的结构性矛盾,这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竞争的有序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过程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这需要宏观政策的调整,使得高校数量和层次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和一个科学的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过程。[4](P8)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区域社会服务的必然性分析

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概念指高等院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研究的特色,依据自身和国家内定的办学目的,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满足和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包含人才培养方面、科研技术研究方面、管理决策和建议咨询方面、社会信息指引等方面。[5](P2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地方高校的新生力量,院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技术与信息的智力支持,进一步拓展了院校与企业的技术和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6](P16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校要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产学研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积极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囊团作用,加紧联系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力度,从而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合作渠道。

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能力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服务地方能力的提升过程也是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任何事物在其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都需要必要的主客观条件的协调和支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老牌高等院校和竞争压力,必须加强自身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构建,不断提升自身的区域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在发展的历程中引起政府和企业的注意力,相应的才能得到政策的支持和财力的支撑。[7](P70)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区域社会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其服务范围具有区域性特征,同时正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范围的区域性,才能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进入到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中,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其服务内容具有指向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内容有人才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文化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有着良好的协调机制,因而其服务方式具有协调性,从而其建立的协调机制保证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性。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其发展历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建设方面重视度较大,相反对于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有所淡薄,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实践的关系有所忽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没有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导致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忽视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的类型,从而有必要加强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力度和深度融合思维。

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重视校企合作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度的加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必要的提高,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脱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8](P108)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社会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办学定位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方面应包括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办学类型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教育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办学层次主要指人才培养的层次,各个层次的高校数量和规模受社会用人结构的制约,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层次办学的高校不能断裂,而应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和协调的内在统一体,办学水平反映了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重要指标。高校的办学定位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包括诸多项目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和稳定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者的教育思想是不变的,办学者的定位理念是有所差异的,高校在某个阶段的发展定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高校内在的快速发展,容易取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总体定位要利于区域经济的需求,要考虑院校学科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及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9](P61)

(二)制度层次方面。经济全球化涉及到政治、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相互关联、影响和制约,同时,技术革新为先导的全球化,要求大学从形式到内容全面升级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制度设计,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针对过程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来加以调节和完善,要在制度的制定层面要加以充分地调研,集思广益;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其优劣存在的同时性,有所取舍。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限制,大多数位于地市级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成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和责任,是其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理念要最大力度的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规模,所以如何与地方经济融合共赢地和谐协调发展是一个新课题,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在办学上凸显地方特色,结合地方经济水平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济发展动力保障。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地提升对策

(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改革必须立足地方实际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深度,确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在这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和深度,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放在首要的位置,加大招生进口模式和方式的改进,另外加强毕业生出口的管控,毕业生能否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用得上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通过人才培养模式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产业发展相适应,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10](P47)加大对理论课程的整合力度和深度,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并在改革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依据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的需求,结合产业对实践能力的需要对实践课程体系整合,采取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需求的素质定位,构建学生在校学习的素质拓展体系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大纲紧密联合起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加大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的研判,形成人才需求的有效机制,从而确保区域服务能力的主客体能够有效结合起来。

(二)完善科学研究的制度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自身的发展背景和相关国家政策的原因,在科研的发展方向、发展的模式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方式以及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结合度等方面存在问题,科研研究能力不能突出表现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因此面对地方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和应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方面,为了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和价值引领作用,院校自身要加大改革力度和深度,融合发展,突破自身固有的障碍,实现转型发展,实现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效对接,提升院校自身的科研水平,强化对区域实际问题的研判并以此为科研提高的切入点,加大科研投入和投入的入口的判断。[11](P40)

(三)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对于改革的主体——教师,为了调动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要加大激励的力度,将校园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联合起来共同谋划发展,不断完善院校的科研机制和有效激励制度的确立,从而使得科研和校企合作的主体能够发挥其动力。对于科研平台的建立要配备相应的服务中心和配套服务措施,将科研项目和市场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成本获得利益最大化,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要集中智力研究和研判,帮助地方企业实现技术攻关,实现学校和企业内的技术人才有效融合形成科研团队。对于利益分配方面要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加大沟通力度,便于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