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见美的顺治瓷

2022-03-19 22:50翟健民
中国收藏 2022年3期
关键词:釉面龙纹官窑

古陶瓷鉴赏家、香港永宝斋主人及香港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先生

顺治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与清代其他皇帝相比,顺治一朝署官款的瓷器极为罕见。

由于清初时局动荡,对于瓷器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景德镇御窑厂更是因为战争而损失惨重。幸运的是,战乱之中,清朝王室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陶瓷发展的政策。比如顺治二年(16 45年)废除了匠籍制度,包括陶匠在内的工匠们有了相对的自由,也算是从制度上促古陶瓷鉴赏家、香港永宝斋主人及香港国际古玩展创始人翟健民先生进了陶瓷业的发展。同时,还改变了之前景德镇御窑厂专为皇家烧造的旧制,采用明代末期“有命则供,无命则止”和“官搭民烧”的方法。

图一 清顺治 青花龙纹罐

图二 清顺治 青花人物碗

图三 清顺治 青花天女散花碗 苏州博物馆藏

图四 清顺治“玉堂佳器”款是顺治时期民窑瓷器上较为常见的堂名款。

图五 清顺治 五彩人物筒瓶

順治一朝共18 年,其间没有正式设立御窑,只是利用景德镇明代御器厂的基础烧造少量瓷器。毕竟,此时尚处于王朝更替阶段,百废待兴,在精力上、经济上都不允许大力发展官窑生产。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八年(1651年),江西进献龙碗,顺治下旨:“朕方思节用,与民休息。烧造龙碗,自江西解京,动用人夫,苦累驿递,造此何益?以后永行停止。”

在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之“国朝御窑厂恭纪”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朝建厂造陶,始于顺治十一年奉造龙缸......经饶州守道董显忠、王天眷、王瑛等督造,未成。十六年奉造栏板......亦未成。十七年巡抚张朝璘疏请停止”。在有限的烧造技术之下,传世的顺治官窑瓷器品类较少,只有青花、五彩、黄釉、茄皮紫釉等几种。其中,以青花和五彩较为常见。

顺治青花瓷大多胎体厚重,釉面较糙,给人整体的感觉就是“粗”,不如明崇祯时期精细。其时的青花料沿用国产浙青,但在提纯和焙制工艺上有所创新,青花发色更为丰富,开始出现浓淡和阴阳向背的层次。

此时的纹饰以云龙题材较为多见,官窑器上的龙纹形状整肃,民窑器的则高大雄壮,讲究气势。比如这只青花龙纹罐(图一),釉面白中泛青,胎骨致密,算得上是顺治民窑青花瓷中的一件精品。青花色泽非常明亮,几乎接近康熙时期的“翠毛蓝”。其上所绘纹饰为云龙,画法是最典型的“云龙三现”,即龙头、龙爪、龙身分别在浮云之间露出。方头大额,龙发向前,龙麟片片都有留白,龙爪如同鹰爪一般。不难看出,龙的形态已经与明代的龙纹有明显的区别了。此外,云的画法也很特别,呈斑片状,极具水墨画效果。云的淡雅恰好凸显了龙在云气中翻腾转侧的矫健身姿。

除龙纹外,在顺治朝传世品中出现了大量人物题材纹饰,比如八仙、罗汉、西厢记、进爵图等等。比如这只人物诗文青花碗(图二),胎体比较紧致,釉面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沉稳,色调浓淡有序。口沿处一圈的酱黄釉也是顺治瓷器的重要特征。此碗所绘画面为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画工细腻,人物传神。诗文内容为《赤壁赋》,字体秀丽,行距疏密有致。这种山水配题诗的“画诗”题材,是沿袭明末的风格。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说款识”中记载:“顺治仅一度开窑烧瓷,故顺治瓷品极少,有之则楷书也”。我所见过的署有官窑款的顺治青花瓷并不多,一件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青花瓷碗(图三)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此碗碗形撇口,深腹,腹微收,圈足,修足非常规整。胎体细腻,釉色白中泛青,青花色调素雅。碗的内外壁装饰采用线条纤细的淡描技法,主体纹饰为两组带有唐朝风韵的天女散花图。人物形象生动,尤其是衣纹,自然飘逸,极具动感。此碗的底款为“大清顺治年制”青花款,正是楷书款,且有双圈。此外,顺治官窑器上还另有一种无圈款,以及书“顺治年制”四字款。

图六 清顺治 五彩婴戏图将军罐

这一时期民窑瓷器上的青花款就更丰富一些,字体既有楷书,也有隶书和篆书。当时非常流行在青花瓷上题写纪年款,在目前传世品中能见到的最早顺治年款为“顺治丙戌年”,即顺治三年(16 46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堂名款,比如“德馨堂制”“玉堂珍器”(图四)等等,最常见的是“玉堂佳器”款。

顺治五彩瓷器在造型上基本保留了晚明时期古拙的风格,色调上以对比强烈的红、绿彩为多,纹饰粗犷。直接在白瓷器上绘五彩的器物越来越常见,那种白地青花间装五彩的器物则很少见到了。

这只五彩人物筒瓶(图五)是顺治朝的一件民窑精品,撇口,束颈,筒形腹,线条流畅,造型规整。其胎质紧密而洁白,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此瓶的主纹饰题材是和合二仙和刘海戏金蟾。和合二仙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二仙”指的是唐代高僧寒山与拾得,通常是一人执荷花、一人捧盒的形象,盒盖稍微掀起,一群蝙蝠从盒内飞出。因“荷”与“和”、“盒”与“合”同音,故取和谐、好合之意。刘海戏金蟾则来源于道家典故,纹饰图案通常为一位蓬发少年以连钱为绳戏钓金蟾,寓意着财源兴旺、幸福美好。

此瓶的画工极为精美,人物的眉眼、头发、指尖等等细节之处全部刻画得栩栩如生,衣纹褶皱的处理尤其体现出画者功力。瓶颈处所绘洞石用笔泼辣,并施以绿、蓝、淡紫等彩,显得奇特而多姿,时代风格非常鲜明。

筒瓶,因其形似大象腿,故亦称“象腿瓶”,是明代万历时期出现的造型,器型为直口,溜肩,腹部至足部漸收,圈足釉底。明崇祯时期的筒瓶与万历时期相较略有变化,特点是器口较为开阔,且微微外撇,颈部较直、溜肩长腹,底足为无釉砂底。至顺治朝,因有“天下一统”的暗喻,此瓶因而成为顺治、康熙两朝最为流行的器物。

这只五彩婴戏图将军罐(图六)是顺治时期另一种较常见的器型,这一器型最早出现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期,至清代顺治朝基本定型。由于其盖形非常像古时将军所戴的头盔,所以被称为将军罐。

此罐器型丰满,直口、丰肩,腹以下渐渐收敛。胎体有厚重感,釉面白洁细腻。罐上通体绘百子婴戏图,孩子们在草石之间玩耍嬉戏,习武、抚琴或是燃放鞭炮,天真活泼,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活气息。彩绘笔触洒脱,线条粗犷有力,色彩明艳,整体呈现出强烈的自然风情和稚拙趣味,属于典型顺治朝特征。

图七 清顺治 黄地五彩花鸟碗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值得一说的是,有许多顺治五彩器在清末民初流落到了海外。大约2 0年前,我曾在苏富比拍场上见过一只黄地五彩麒麟碗,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所藏清顺治黄地五彩花鸟碗(图七)比较类似。此碗的做工虽并不精细,但它的底款为罕见的“大清顺治年制”款。我原本以为不会有人与我竞争这样一只不起眼的瓷碗,但没想到在拍卖时我一直举到七八十万元都没能将其拿下,其最终的成交价已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由此可见,顺治官款器物是多么的稀缺呀!

3450500218592

猜你喜欢
釉面龙纹官窑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简述明末清初过渡期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工艺特点及其成因
瓷器上的龙纹
提高全抛釉瓷砖釉面硬度的研究
浅谈中国古代龙纹的演变历程
商周青铜器龙纹漫谈
“官窑驿站”寻踪
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此“官窑”非彼官窑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