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2-03-19 22:18刘玉红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布置分层数学知识

刘玉红

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是新课标为现代教育体系提出的主要教学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需要通过数学教学的多环节进行分析。其中,作业设计环节的有效性将会影响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效果。本文将通过设计实践性、开放性、分层性、自主性、生活化作业的具体措施,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式进行全面探究。

分层作业是分层教育教学进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改变了过去的作业布置模式,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省去了重复的作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分层作业的提出,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作业安排上,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布置作业。分层作业的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与学生学情、心理相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运用了多元智能理论,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以有效性为目标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中,数学教师既要保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同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及目标进行分析。通过科学化作业设计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内容,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及综合水平。

一、设计实践性数学作业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效率。对背语文课文、数学概念、英语单词等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内容,学生是非常不喜欢的,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对文化课学习的厌恶。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分层式作业法充分应用到了数学的作业布置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数学作业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基础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并以理论教学为主,更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学习的思路,逐步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对数学课的兴趣也会更加强烈。因此,分层式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原本枯燥乏味的公式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能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设计和安排家庭作业的分层,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对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成绩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中,实践性原则十分重要,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至实践中,从而促进全面化提升学生数学综合水平。在以数学作业设计为核心的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保证数学作业的实践性效果,使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至实际生活中。这种作业设计形式不仅可以丰富数学作业布置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兴趣下完成数学作业。同时,可以通过实践性数学作业布置方式,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学以致用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结合教学目标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探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实际存在方式并将其作为实践探究作业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多种三角形的存在方式,探究不同三角形的实际特点及其区别。同时,在实践性课后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将全面被激发。此外,实践性数学作业的布置方法需不断改善和更新,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多元化实践性数学作业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作业探究积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帮助学生体会多元化数学作业的完成方法。

二、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

开放性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间及自主探究的机会,从而促进实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设计开放性数学作业。首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设计的方式体现开放性数学作业设計模式,通过一题多问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多种表达方式。同时,通过一题多解的习题设计作业方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分析数学问题,完成数学作业。以往单一化作业布置形式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种开放性作业布置的方式可以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被局限。另外,开放性数学作业可以突破传统的作业布置形式,以逆向思维性的教学内容作为作业内容,从而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多个思维角度分析相关数学问题。众所周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决定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这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此,通过开放性数学作业布置形式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课后练习作业,将会全面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涉及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这四种多边形面积之间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差异。教师课后练习训练时可以采用开放性作业练习,促使学生从根本上学习并掌握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数学题目:学生自行准备两段绳子,绳子长12厘米,利用一根绳子围绕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并计算三种图形的面积,可以有几种设计方案呢?通过一根绳子对一种图形使用不同围绕方法,得到的面积计算结果相同吗?一根绳子围绕出来这三种图形,它们的面积相同吗?如果不同,谁的面积更大,为什么?利用两根绳子进行图形组合,会有几种图形组合方式?组合成的图形面积又是多少呢? 教师通过布置这样开放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动手练习的兴趣,在动手试验过程中对多种四边形有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经过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对比,强化对面积公式的记忆,加深对不同面积公式的记忆区分。

三、设计分层性数学作业

为了实现高效数学作业设计形式,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新课标发展背景下的分层教育理念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分层方法,结合数学作业设计方式,强化数学作业设计效果,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作业目标。这种分层教育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体现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及有效性,将学生的不足问题加以改善。对此,数学教师在设计分层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分别针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分层,或结合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不同的分层方式需结合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设计,保证分层教学方法具备较强的运用效果。首先,在针对学生基础能力进行分层设计作业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需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方面,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理念的优势特点,根据学生基础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实现提升学生平均水平的教育发展目标。另外,以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基于新课标发展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动作用下,数学教学目标以更加具体全面化的形式呈现,与传统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现代化多元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教学内容的认知发展目标、学习能力提升目标、价值观强化目标三个角度分别分析,为学生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及作业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学习目标。因此,实现有效化数学作业布置形式,可以结合分层教育理念进行设计,从而促进达到发展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及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帮助各个阶段的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及简便计算方法。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可以将作业难易程度划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易懂型,这是针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计的;第二部分,熟练基础上加深练习难度,这是针对中等学生设计的;第三部分,进行题型变换,这是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设计的。通过对小数乘法分层练习,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学习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计算,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计算较简单的题目练习并计算正确后,增加计算信心,可以进行下一层级的练习,一步步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深入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意义;第二部分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巩固以后,挑战自己能力,进行更高一层级别挑战,增加学习动力;第三部分学生通过计算变形后的小数乘法并观察三个层级的小数计算特点,掌握计算方法后,对自身会提出更高要求。应注意小数计算变化多样,强化基础练习是做题根本。

四、设计自主性数学作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阶段教育工作的关键发展方向,也是为学生之后学习水平提升奠定基础的重要目标。由于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普遍存在专注力弱的问题,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在缺乏家长辅助及监督,其课后作业完成效果并不理想,这便是学生自主能力弱的体现。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教育目标,数学教师将自主意识发展目标渗透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促进强化学生数学综合学习效果。以数学作业布置形式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性较强的数学作业,通过趣味性引导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作业完成过程。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启发作用,通过科学的方式启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从而实现提升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发展目标。因此,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发展目标可以通过自主性数学作业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促进实现高效教育发展目标。例如,在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都会有一个特殊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单元内容,进行数学问题设计,并解答所提问题。在“小数乘法”课程结束后,教师布置一份特殊作业,根据家里的购物清单进行总价计算。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也是一份自主完成的设计问题作业,每名学生的问题与答案都各不相同。如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巧设问题:周末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带了100元钱,清单如下,苹果2斤,每斤3.5元;黄瓜1.5斤,每斤2.3元;西红柿2斤,每斤4.2元;猪精肉2.5斤,每斤12.9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通过自主设计作业,掌握计算的加与乘之间的联系,通过乘法计算,不仅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對数学小数乘法的进一步理解与学习。

五、设计生活化数学作业

生活化数学作业设计的根本意义是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较强抽象性特点,使学生缺乏探究兴趣,而生活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方法,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知识使用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设计生活化数学作业可以将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体现,帮助学生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统计生活中的多项数据,以此促进实现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目标。同时,在生活化数学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通过实际生活探究数学知识,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水平,在拓展延伸化学习模式中完成数学学习目标。因此,加强生活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理解能力及数学知识探究能力。

六、设计“阅读”性作业,开阔学生视野

数学新教材中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仅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学习与训练,还要重视对数学背后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程安排时,要在每一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向学生讲解介绍与数学有关的趣闻、发现以及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史等。另外,在课程结束时布置一份“阅读”性作业。例如,学生阅读数学故事、数学史文化,阅读与数学有关的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和报刊《小学生数学报》中有关数学的发展史、数学游戏、数学发现以及数学家成长故事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数学笔记记录,内容可以是感兴趣的数学小常识、数学家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以及数学通话故事等,还可以是学习数学的阶段性感悟。教师可以在每周或每两周组织一次特殊的数学课,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进行数学笔记记录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身对数学学习的探索热情,强化了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并通过记录过程,学生能在脑中形成了数学逻辑思维,还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效果需加强多元化作业布置形式,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计针对性数学作业。以丰富的作业内容与作业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多样化特点,全面发展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综合水平,推动实现高效教育的发展目标。

(宋行军)

1652500520230

猜你喜欢
布置分层数学知识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特别号都有了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