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打造开放式数学课堂

2022-03-19 22:18王龙珍
家长·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王龙珍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促进开放式数学课堂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能使所有知识点通过简单明了的结构体系清晰表示出来,一般都是先确定和主体相关的各项概念与命题,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并标明各自之间的关系性。这不仅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实现知识迁移,还能建立简单明了的知识网络,迅速掌握知识结构。

(一)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

思维导图是利用画图的方式将知识转化成图形,并进行不同层级的分类,在每一层级或者每一个部分中又通过字体的大小、图形的形状或者颜色的不同区分不同的知识,从而利用各种辅助认知和辅助记忆法帮助学生学习。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刚开始接触数学,智力发展尚且不成熟,而且没有形成数学思维,所以会遇到许多障碍,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他们跨过障碍。实际上,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个难关就是理解,小学数学虽然整体难度并不是很高,但其中依旧存在比较难理解的题目或概念,如有的数学定理中会出现“有且仅有”这样的词语,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而思维导图可以将拗口的表达变为易懂的图形,降低理解难度。

(二)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认知

学习数学的第二个难关和重点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系统认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以便在之后的学习中可以随时使用。如一年级就学到的加减法会贯穿整个小学学习。当然加减法比较简单,有些比较难的知识也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反复遇到,如果学生掌握不到位,就会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认知,具体来说,在每一堂课的学习中画出这节课的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梳理清楚本节课的知识。一个单元或者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制作单元或学期的思维导图,对整体数学知识形成系统认知,这样在用到那个知识时能很快调用相关内容。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是一个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极高要求的课堂,有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时,将课堂知识提前制作在思维导图上,有利于满足小学生对图形和色彩的心理需求,符合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和能力。当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之后就能快速完成对课堂知识的预览,形成一个大致印象,从而在教师教学时能更加轻松地跟上教师的节奏,及时规范和补充自己的学习成果,深化理解与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达到学习与复习共进的效果。

(四)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本身想象力丰富,想象空间广阔,应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将原本抽象的内容表达出来,同时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充分复习巩固。同时,还能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出发认识问题,应用多个方法解决问题,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圆环面积计算时,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思维导图,明确圆环和圆形的基本关系以及圆环面积中包含的知识点,能让学生迅速掌握问题解决要点,打开思路。与其他方式相比,思维导图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提升记忆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充分挖掘潜能。同时,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找到自己在知识掌握上的缺陷,进而完善自我,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在开放式数学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能更加直观地标出课堂所学知识的所有要点、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适度把握文章中的知识点。学生在根据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自主学习时,也会有非常明确的目标,不至于乱学、白学,浪费课堂时间。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周长”一课中,要求学生可以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简单测量图形的周长。在课堂上,为了能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此时就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教师可以依据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以周长为中心点,向四周发散,设置多个主干,将学生需要明确的问题写上去。比如,探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分支,而学生则需按照这一思维导图逐步展开预习。在这样的预习活动中,学生能有明确的方向,也会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而且有了思维导图的辅助,学生能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将知识整合起来学习,让所有的知识都变得更有条理,记忆也会更方便,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利用思维导图加深概念讲解

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掌握始终都是重难点,但小学生对一些理论性过强、描述较为简洁的概念往往难以有效理解和接受,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本身就十分有限,因此更难以完全掌握深奥的数学概念。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法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既缺乏启发性又缺少反馈,不但无法强化学生的数学领悟效果,还可能会导致学生混淆一些相似的数学概念。作为数学中最基础、最精简的部分,数学,概念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理解,势必会给数学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而将思维导图引进来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性的概念时,可以基于思维导图,从常规四边形着手,然后向外分别罗列普通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具体特征,对异同点进行相互比对,并確定出两类四边形的基本关系,从而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具体特征有所认知,掌握其中的具体概念。这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数学学习。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拓展

基于思维导图制作的便捷性和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利用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地对课堂进行拓展。首先,可以对课堂内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拓展,使难点变得简单易懂。如上文中提到的“有且仅有”利用的就是这个原理。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如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知识联系起来,如在“图形的变化”一课教学中就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拓展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利用图形变化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最后,思维导图能对课堂知识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拓展,如在某节课堂的教学中将之前讲解的与之相关的知识一并列举出来,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在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一课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入三年级学过的“观察物体”,对两章的内容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对比可以得知,在三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中,列举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体,学生可以通过对生活的主动观察进行学习,但是四年级上册的“观察物体”中,课本给出的物体则变成了具有抽象性的方块,学生现实生活中没有参照,学习过程就会变得相对困难。这时候引入三年级上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将这两部分知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可以以观察物体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点,再设置一系列的分支,将“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展示出来,同时标示清楚哪些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哪些是四年级学习的内容,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看到知识的进阶。有了这样的绘制思路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教师则可以从全班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选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绘制思维导图,能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效地整理归纳,这对他们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全面的。

(四)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积极组织有关教学活动,可以把学生从传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降低心理负担和压力,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知识的活动中,进而提升教学效果。而思维导图正好需要进行动手操作,这就给教师提供了利用思维导图拉近和学生距离的机会,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1.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思维导图的制作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帮学生制作。由于教师对课堂知识的熟悉程度比学生高得多,所以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具有全面性和正确性,但是相比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的思维导图会使学生在理解上花费一些时间,而且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学生。教师制作思维导图时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并且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巡视,询问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程度,有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年、月、日”这一部分教学中,图1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绘制这一思维导图,能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但是也有学生认为思维导图应该尽量简洁,可以只绘制主干部分,剩下的内容则要求自己在看到主干部分时想出来。这样的思维导图,也是很好的选择,不是将所有内容全盘展示出来,而是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观看思维导图时,不断思考,并回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完善思维导图,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密切平等的交流。通过交流学生意识到了教师原来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加愿意亲近教师,和教师交谈,有利于开放性课堂的構建。

2.学生自行制作思维导图。制作思维导图的第二种方式就是由学生自己制作,既可以将学生分组,合作,也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由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上的,所以自己制作的好处是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清晰直观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学生对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的熟悉程度也是最高的。例如,在“年、月、日”这一节课学习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学习情况,绘制思维导图。如果基础比较薄弱,就可以将思维导图绘制详细一些,以便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点,就可以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对自身起到提示作用。要注意,由于学生水平不同,思维导图的质量必定也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应该在学生群体中开展思维导图评比活动,选出制作最好的思维导图,并且教师加以完善,制出最终版,供学生使用和模仿。

(五)利用思维导图归纳题型,整理知识点

思维导图的便利性决定了它可以归纳与总结课本上丰富的知识,形成更有利于复习的知识树,同时也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将错的难题分类,进行模块化集中性学习。例如,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分类与重新划分“三角形”“长方体”“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和平移”等所有的图形知识,如可以按照性质划分,将求面积的划分为一类,将求周长的划分为一类,图形变换与观察划分为一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形成更加明确的体系。以求周长类为例,可以让学生先将这部分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文字性的内容,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划分,绘制成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这样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在求周长类的知识点中可以涵盖“主要内容有哪些、基础知识点有哪些、典型例题有哪些”等问题,在思维导图中,尽量将其变得全面清晰。其他类型的数学题,也可以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划分,这样可以达到“教一题,而知一类”的目的,让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举一反三,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单元的知识点全部串联起来,明确哪点是根本,哪点是基于根本变化出来的内容。例如,在对分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时,可以先将大量复杂的要点进行详细分类,将分数运算划归为一类,将分数类型划归为一类,最后再特别画出来两个思维导图,实现对知识要点的整合与梳理,以便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堂互动性和交流性,并针对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提出优化简化办法,帮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全部知识形成完整、完善的认知体系,有助于记忆和理解。由此,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打造高效的开放式数学课堂。

(宋行军)

2672500520244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