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3-19 00:37曹如中张阳吴蝶李心茹郭华
丝绸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业政策文化产业政策

曹如中 张阳 吴蝶 李心茹 郭华

摘要:  产业政策对产业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文献的文本计量和热点分析,旨在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订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时间始于新世纪初,在2013年前后达到高潮,2015年以后呈下降趋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且处于相对分散状态,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形成合作网络;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由初期关注产业发展为主,逐步过渡到关注体制改革和政策实体内容为主,目前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现有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主要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对不同产业门类和不同地方政策的定量分析,不利于提高政策制订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未来必须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形成合作研究网络,推进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定量研究,为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发展和新格局的构建提供政策指引。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计量分析;可视化分析;CitSpace;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 F207;G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7003(2022)03 0076 09

引用页码: 031111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3.011 (篇序)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以及知识资源的深入应用促成产业之间不断融合,并催生出全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业态。时至今日,文化创意产业因其高附加和低能耗的价值属性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1] 。研究表明,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得到世界各国产业政策的强力扶持  [2]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主要是指由国家制定并颁布的旨在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政策的集合  [3]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具有弥补市场缺陷、优化资源配置、保护产业发展等重要功能,使其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4] ,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然而,通过检索发现,目前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成果展开计量分析的成果较少。因此,在当前数字化赋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可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政策支持。基于此,本文拟运用当前理论界最流行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对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探索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演进热点,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订及产业发展提供决策 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目前中国知网(CNKI)是国内比较齐全和权威的期刊数据库,本文的样本数据全部来源于CNKI。同时,考虑到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名词尚未有统一的定论,但相关名词在实质意义上却相差不大的原因  [5] ,本文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文化产业政策”“创意产业政策”“内容产业政策”“版权产业政策”及“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兼“政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时间为2000—2020年,期刊类别以“核心期刊”“CSSCI期刊”和“CSCD期刊”为准,共检索获得942条记录。为了确保文献的典型性和精准性,通过本文研究团队使用数据清洗和手动删除的方法剔除研究笔谈、论坛讲话、图书推介、要闻等非学术文献及与主题明显不符的文献后,最终得到411条记录,并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到CiteSpace软件后进行分析处理。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以从CNKI检索到的411篇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类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从年度文献分布、核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研究前沿等维度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文献进行聚类和计量分析  [6] ,并绘制相应的知识图谱探讨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主题演进、关注热点、研究趋势等,为文化创意政策的后续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 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热点分析

2.1 时间与阶段

为了衡量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热度与发展趋势,本文对2000—2020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进行统计,并运用Excel软件绘制出年度发文量分布(图1),由此对20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论文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趋势进行分析。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0年起,国内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发文量总体上呈现从无到有、先升后降的趋势,除2011年前后有小幅波动以外,基本趋势 不变。

通过相关文献阅读,结合发文量和发文时间,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2000—2004年:研究的萌芽階段。2002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文献较少,年度发文量均在10篇以下,尚未形成研究热点,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后工业经济这一时代背景,对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及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进行宏观思考。通过文献阅读发现,这一阶段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以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进行介绍和描述为主  [7] 。

2) 2005—2008年: 研究的探索阶段。自2005年开始,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文献逐年增加,年度发文量保持在10~20篇,研究进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此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部分学者将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和政策纳入研究范围,并大力呼吁出台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政策,拓宽了政策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  [8-9] 。

3) 2009—2014年:研究的成长阶段。2009年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标志性年份,这一年国家出台了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产业振兴纲要》,使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此后随着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导致理论研究热度和研究文献迅速攀升,特别是在2012—2014期的发文量维持在40篇以上,使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达到新的高潮  [10] 。

4) 2015—2020年:研究的成熟阶段。自2015年开始,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文献逐年下降,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逐步迈向理性和成熟阶段。此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得到巨大释放,中国不仅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提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从国家层面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使研究文献仍然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2.2 载文期刊

为了获取更多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现状,本文借助Excel软件对载文期刊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期刊分布较广泛,最终统计出在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领域载文排名前10的期刊情况。如表1所示,发文数量最多的期刊是《税务研究》,共发文20篇。而《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商业时代》和《中国财政》发文数量均在10篇以上。说明这些期刊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重要载文平台。同时,从表1也可以看出,排名前10的载文期刊收录的主题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在这些领域颇受重视。

2.3 作者分布

研究作者分布的可视化分析主要用来说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  [11] 。本文利用Excel软件可得到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表2),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经过清洗的411篇文章进行研究作者的可视化分析,运行得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图2)。

图2是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高产作者的合作图谱,图中节点的大小用以说明不同学者发表文章的数量,节点之间的连线用来说明学者之间的合作关系,线条粗细表示合作关系的强弱。分析图2可以得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和高产作者(傅才武、胡惠林、兰相洁、孔建华和向勇等)及其合作关系(傅才武、周建新、孔建华、祁述裕各自形成了范围相对较小的合作关系)。经过统计发现(表2),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依次是傅才武(6篇)、孔建华(4篇)、向勇(4篇)、周建新(4篇)和兰相洁(4篇),其中,傅才武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逻辑、政策实践、政策建构与路径优化等前沿问题展开了长期跟踪研究;孔建华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思路、政策现实及政策演进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向勇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模式、政策风险、政策方向等问题展开研究;周建新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绩效开展评价研究;兰相洁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比较、政策选择、政策借鉴等问题展开研究。总体来看,各研究者整体网络密度较低,说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不紧密。

2.4 研究机构分布

通过运行CiteSpace软件在“Node Types”面板中选择 “Institution”选 项,其他选项设为系统中的默认值,对经过清洗的411篇文献进行相应的知识图谱分析,可以得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图3)。其中的节点用来表示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的线条表示合作关系,圆圈的大小表示发文量。从图3可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为主,二级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的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经济管理学院。从地理分布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以东部地区居多,中部地区研究机构相对集中在武汉,西部地区研究机构相对较少。从图3中的合作机构之间的共现情况来看,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密度较低,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密切,尚未形成规模化合作网络结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待加强。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机构发文量及其合作关系,本文利用Excel绘制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如表3所示,发文量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等东部城市,说明相对发达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十分活跃(这也与这些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现状相吻合)。再结合图3与表3分析发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且合作关系突出的是北京地区研究机构,目

前初步形成了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中心的区域合作网络。总体而言,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合作机构主要局限于北京地区研究机构,跨区域和跨高校之间的合作较少。为了提升研究领域的整体水平,研究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有待 加强。

2.5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文献的主题和内容的高度凝练,是学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特定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议题  [12] 。為了能够更直观地展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热点,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通过在“Node Types”界面中输入“Keyword”一词,在“Selection Criteria”中将“TopN”设置为5,其他选项均为系统默认设置,运行得到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图4中的节点用来表示关键词,节点字体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各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状态,线条的粗细表示关联的强度。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关注度呈正相关关系。中心度用来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  [13] ,中心性越高说明关键词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越重要。通过对排名前20位的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进行统计(表4),可以进一步展开对研究热点、学科方向和研究趋势的分析。

结合图4和表4进行分析,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中出现频次最多且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分别是“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政策”“创意产业”和“文化政策”, 这几个关键词的中心性均大于0.1,说明这四个重要的关键词紧密对接“文化创意 产业政策”。此外,由于词组内容本身就是构成“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的基本要素  [14] ,说明了这四个关键词是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基础领域。此外,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产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涉及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需要制订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对策”“财税政策”“知识产权”“文化产业集团”“公共政策”等也成为该领域内研究者关注的议题,对该领域的研究起到重要支撑。

3 前沿、趋势分析与展望

3.1 文化创意产业前沿、趋势分析

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用来表示研究前沿与热点主题的演化路径及交互关系,相应的时区都会有相应的专业术语同步生成。通过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的时序变化,结合频次、中心性、突现性等信息,可以判断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进过程及不同时期的研究特征  [11] 。在图4的基础上,本文运用 CiteSpace软件的“Time Zone”功能,对关键词进行聚类以后可

以生成如图5所示的关键词前沿时区视图。为了进一步对研究前沿进行分析,本文结合CiteSpace软件的“Burstness”功能,生成如图6所示的关键词突现率知识图谱。

通过阅读文献[15-18],再结合图5和图6进行分析,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由关注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初期研究阶段,过渡到关注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探索研究阶段,再到关注政策实体内容并进行内容细分为主题的成长研究阶段,最后发展到目前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主题的理性研究阶段。

1) 以关注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初期研究阶段。自20世纪末期开始,产能过剩导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此时,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为中国提供了较好的借鉴,不少有识之士通过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描述和介绍,呼吁国家实行文化体制改革,并同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从图6也可以看出,有关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业成为2000年前后理论界关注的重点词频。

2) 以关注文化创意产业体制改革为主题的探索研究阶段。从图5可以看出,自2003—2008年,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中的关键词从公共政策向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等演进,这期间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描述,研究者逐步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展开相关研究,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出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时,相关的研究内容也由原来相对单一的文化产业视角向综合视角转移。从图6也可看出,文化产业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等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重点主题。

3) 以关注政策实体内容为主题并逐步细化的成长研究阶段。自2008年以后,研究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趨于一致,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展开对相关政策的研究,相关的研究主题也从2008年前后的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向2012年前后的知识产权、财税政策、政策等转移,说明相关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范围得到深入拓展。

4) 以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主题的理性研究阶段。经过前期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实体内容的深入研究,国内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特别是自2018年以后,有关文旅融合、数字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业态、地域文化产业、人工智能等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全新的关注点,而产业融合和产业政策等仍然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3.2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展望

1)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内容和范围扩展及细化研究。近年来中国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内容与政策类型的研究相对深入,但现有政策研究内容较多地倾向于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政策内容较少涉及跨区域融合和跨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  [19-20] 。因此,如何在深植政策实体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政策内容与范围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将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2)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协调机制构建研究。随着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国家和地方层面颁布的政策文件数量众多,在时间和内容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复杂动态特点  [21-22] 。如何分方式和分层级讨论不同政策类型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影响机制、作用效果及实施路径,明确中央直接干预、地方间接引导及不同省市主动融入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政策差异,提出中央政策贯彻落实、地方各级政策无缝对接、政策内容适度调适及政策行为联动响应的具体措施,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理论依据,成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3)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网络结构优化及治理研究。目前中国已有不少学者关注到相关政策的协调与治理研究  [23-24] ,但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政策结构优化调整、政策制度协同创新等问题展开研究的成果较少。如何对政策的网络结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通过衡量政策之间的关联度、紧密度和协同关系,进一步设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调适与联动机制,促进国家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协调发展,成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4) 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力测评与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政策效力研究是通过对政策贯彻执行效果的实证分析,探讨政策内容的适用性及其影响力,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政策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25-26] 。然而,目前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力实证测评与宏观政策效应分析的研究成果较少,如何按干预方式和制定层级将政策制度进行分类,运用合适的工具与方法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选取相关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级代理变量,展开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力和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寻找影响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订的关键因素,破除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订中存在的行政壁垒和市场瓶颈,成为有待深入研究的重大 课题。

4 结 论

2000—2020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经历了萌芽、探索、成长和成熟的演进阶段,发文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发文量较多的期刊主要有《税务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商业时代》和《中国财政》,高影响力作者依次为傅才武、孔建华、向勇和周建新等,高产机构分别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和设计学院。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研究力量分布不均衡且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未能形成具有规模的研究团队。未来必须加强研究力量的整合,推进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合作研究网络。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中排名靠前的关键词为“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政策”“文化政策”,关注度较高的共现词为“税收政策”“税收优惠”“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政策”等,表明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由初期关注产业发展为主,逐步过渡到关注体制改革和政策实体内容为主,中间经过不断的细化研究后,目前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 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未来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仍然需要有赖于产业政策加持来引导和推进。但2015年开始,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关注度呈下降趋势,现有研究也主要以理论探讨为主,缺乏对不同产业门类和不同地方政策的定量分析,不利于提高政策制订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未来必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定量研究,为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发展和新格局的构建提供政策指引。从研究趋势来看,有关文旅融合、数字文化产业、产业业态创新、特色文化产业和人工智能等主题成为全新的研究方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中国创新发展战略的推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导致产业同质化,文化创意产业业态亟待创新,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业态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未来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内容和导向应该朝数字化方向做出适当调整,通过数字化赋能,引导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狄子新, 李明星, 苏佳璐, 等. 基于模糊优选法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绩效评价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 49(21): 271-286.

DI Zixin, LI Mingxing, SU Jialu,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fuzzy optimization method[J].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2019, 49(21): 271-286.

[2] 苏玉娥. 我国政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 学术交流, 2011(6): 128-131.

SU Yu’e. Policy choice of Chinese government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Academic Exchange, 2011(6): 128-131.

[3] 陳加友. 论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优化[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2(2): 38-44.

CHEN Jiayou. On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policy[J].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5, 32(2): 38-44.

[4] 杨吉华. 文化产业政策研究[D].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 2007.

YANG Jihua. Policy Research on Cultural Industry[D]. Beijing: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2007.

[5] 樊贵莲, 郭淑芬. 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文化产业研究动态与特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20): 69-75.

FAN Guilian, GUO Shufen. The research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knowledge ma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5, 32(20): 69-75.

[6] 黄新华, 林迪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1): 19-30.

HUANG Xinhua, LIN Difen. Knowledge map of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software[J]. Journ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9(1): 19-30.

[7] 陈红梅. 从内容产业振兴到内容振兴: 日本内容产业现状与政策调整[J]. 电影艺术, 2008(6): 117-124.

CHEN Hongmei. From the revitalization of content industry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content: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 of content industry in Japan[J]. Film Art, 2008(6): 117-124.

[8] 王美艳. 独语与挑战: 大文化观下的法国创意产业发展[J]. 艺术百家, 2007(6): 13-17.

WANG Meiyan. Monologue and challenge: The development of French creative industry under the view of big culture[J]. Art Hundred, 2007(6): 13-17.

[9] 李宁. “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 美国与法 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5): 106-109.

LI Ning. Free market or cultural exception: A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French-Canadian cultural industry polic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J]. World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orum, 2006(5): 106-109.

[10]  卫志民, 于松浩.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其内在逻辑: 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8): 40-47.

WEI Zhimin, YU Songhao.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logic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policy: Quant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policy text[J]. Fujian Forum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ersion), 2019(8): 40-47.

[11] 李先跃.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及趋势: 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J]. 经济地理, 2019, 39(12): 212-220.

LI Xianyue.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CiteSpace Analysis[J]. Economic Geography, 2019, 39(12): 212-220.

[12] 李燕, 姜亚军. 基于WOS的生态语言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1): 95-103.

LI Yan, JIANG Yajun. 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eco linguistics research based on WOS[J].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 Computerization, 2020(1): 95-103.

[13] 李杰, 陈超美. CiteSpace: 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6.

LI Jie, CHEN Chaomei. CiteSpace: Text Min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 Beij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Trade Press, 2016.

[14] 王長松, 何雨, 杨矞.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研究(2002—2016)[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7): 133-142.

WANG Changsong, HE Yu, YANG Xi.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policy (2002-2016)[J]. Nanjing Social Sciences, 2018(7): 133-142.

[15] 吴琳琳, 罗敏.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政策的公私协力经验及其困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 41(11): 130-137.

WU Linlin, LUO Min. The experience and dilemma of public private cooperation i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policies of Taiw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Mod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a), 2019, 41(11): 130-137.

[16] 林秀琴. 1980年代以来台湾文化政策的演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8): 58-63.

LIN Xiuqin. The evolution of Taiwan cultural policy since the 1980s[J]. Fujian Forum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1(8): 58-63.

[17] 王景云. 战后美国文化产业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及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 2016(2): 93-99.

WANG Jingyun. 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American cultural industry policy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fter the war[J]. Foreign Social Sciences, 2016(2): 93-99.

[18] 黄国群, 肖乐乐.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政策走向与创新路径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 37(3): 86-93.

HUANG Guoqun, XIAO Lele.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y trend and innovation path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J]. Information Journal, 2018, 37(3): 86-93.

[19] 路春城. 基于问卷调查的我国文化产业财税政策效应分析[J]. 经济研究参考, 2016(19): 38-41.

LU Chuncheng. Analysis of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J]. Economic Research Reference, 2016(19): 38-41.

[20] 任红梅, 李香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的文化產业财税政策效应分析: 以陕西省为例[J]. 税收经济研究, 2018, 23(6): 64-74.

REN Hongmei, LI Xiangju. Analysis of the fiscal and tax policy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y based on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 Tax Economic Research, 2018, 23(6): 64-74.

[21] 朱云, 李麟, 沈勇.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 以江苏省文化产业为例[J]. 税务研究, 2016(1): 106-110.

ZHU Yun, LI Lin, SHEN Yong. Discussion on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aking Jiangsu cultural industry as an example[J]. Tax Research, 2016(1): 106-110.

[22] 孙颖鹿, 宋凤轩, 段杰仁. 促进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J]. 经济研究参考, 2015(63): 17-21.

SUN Yinglu, SONG Fengxuan, DUAN Jieren.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J]. Economic Research Reference, 2015(63): 17-21.

[23] 黄玲.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税政策研究[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8): 75-80.

HUANG Ling. Research on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Party School of Fuji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 2012(8): 75-80.

[24] 陈爱东, 魏小文. 进一步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探讨[J]. 会计之友, 2012(18): 48-50.

CHEN Aidong, WEI Xiaowen. Discussion on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ultural industry[J]. Friends of Accounting, 2012(18): 48-50.

[25] 王学人, 杨永忠.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4(4): 105-109.

WANG Xueren, YANG Yongzhong. Strategic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J]. Economic System Reform, 2014(4): 105-109.

[26] 廖青虎, 孙钰, 陈通. 城市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效力测量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19, 26(5): 22-27.

LIAO Qinghu, SUN Yü, CHEN Tong. Measurement of policy effectiveness of urban cultural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J].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2019, 26(5): 22-27.

Visual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s

CAO Ruzhong  1a , ZHANG Yang  1a , WU Die 2, LI Xinru  1a , GUO Hua  1b

(1a.Management College; 1b.Librar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 201620, China; 2.Management Colleg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Abstract:

Industrial policy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industri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80s and 1990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has promot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economy, giving birth to a new forma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formulated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with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remedying market defects,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otec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In view of few results of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ie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exis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Adopt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 and taking 411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documents retrieved from CNKI as samples, this paper conducts clustering and econometric analysis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documents from the dimensions of annual document distribution, core author distribu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 distribution and research frontier using CiteSpace and Excel software, and draws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map to explore the theme evolution, focus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trend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All the sample data in this paper come from CNKI, which i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authoritative journal database in nowadays China, so as to ensure the authority of the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high quality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literature can not only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policy-making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but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star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reached a climax around 2013, and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after 2015;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force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in a relatively scattered state, and no cooperation network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has been established; China’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focusing 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initial stage to focusing on system reform and policy entity content. The current research pays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practice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xis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oretical discussion, and lack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categories and different local polici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accuracy and pertinence of policy formulation. In the futu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forces,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research network,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ie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is still a major issue to be continued. The expans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ies,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optimization and governa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network structure, the evalu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effectiveness and policy effect analysis will be major topics worthy of in-depth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olicy research; metrological analysis; visual analysis; CitSpace;research hotspot; research trends

3580500589211

猜你喜欢
产业政策文化产业政策
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作品精选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我国卫星应用产业政策及分析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