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患者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方案治疗的观察分析

2022-03-19 00:51劳茂芬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5期

劳茂芬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方案在眩晕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分析对象为眩晕症患者80例,选取时间为2020.4-2021.7,入组患者均为本医院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组后分成联合组及基础组,联合组采取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方案治疗,基础组利用盐酸异丙嗪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结果:治疗前,联合组脑血流速度与基础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脑血流速度与基础组对比明显更高(P<0.05),治疗前,联合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基础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基础组对比,联合组血液黏度均较低(P<0.05)。结论: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方案治疗眩晕症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血液黏度,提升脑血流速度。

关键词:盐酸异丙嗪;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眩晕症;血浆黏度

【中图分类号】R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5--01

眩晕为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疾病,通常由于机体空间定位紊乱而导致,临床耳鼻喉科相对常见的疾病。眩晕的发病机制不同,可将眩晕分成真性及假性眩晕。真性眩晕一般由于前庭系统、眼体病变而导致,后者则为心血管疾病以及贫血等全身性疾病引发。眩晕患者发病一般为突发性,其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患者症状能够自行缓解[1-2]。眩晕会反复发作,部分患者眩晕程度较为剧烈,无法有效忍受恶心症状及头晕等,一般会伴有耳聋、耳鸣、面色苍白、冷汗、血压降低等症状。现阶段眩晕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通常认为眩晕的发生一般与前庭系统受到病理刺激有关,会导致前庭信息传导均衡性、对称性遭到破坏[3]。现阶段尚未存在针对眩晕的特效应用方法,通常治疗为利尿、止吐、镇静等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抗组胺、吩噻嗪类,但应用效果不够明显。临床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盐酸异丙嗪均属于眩晕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次将针对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盐酸异丙嗪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4-2021.7时间段内医院眩晕症患者进行分析,选择80例。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不能接受治疗;为患者实现数字随机式分组,基础组年龄在34-76岁,平均为52.84±3.06岁,男患者、女患者为24例、为16例;联合组年龄在33-75岁,平均为52.79±3.11岁,男患者、女患者为25例、为15例,针对患者常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实施患者资料分析对比,对于患者实施统计学分析,得到P>0.05,则为分组成立。

1.2方法

基础组为患者实施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治疗(批准文号:國药准字H44022504

生产企业: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一次1片,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14d。

联合组患者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866生产企业: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治疗,一次1片,每日3次,治疗时间为14d。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计算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指标,脑血流速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分采取(x±s)表示,利用t进行检验,统计学计算获得P<0.05,则为对比存在差异性,有意义。

2.结果

2.1联合组、基础组脑血流速度对比

治疗前,联合组、基础组脑血流速度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联合组脑血流速度对比基础组,联合组升高明显(P<0.05),见表1所示:

2.2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对比

治疗前,联合组、基础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相比基础组更低(P<0.05),见表2所示:

3. 讨论

眩晕的发生一般与前庭功能具备密切联系,与患者机体前庭器官脊髓、小脑等相关神经中枢存在一定联系。人体维持静止状态时,其前庭感受器会对于人体具体位置信号进行收集,并由前庭神经核有效发出神经冲动,通过人体姿势反射系统进行平衡状态维持,由于姿势反射系统相对复杂,如中枢以及前庭部位受到病理因素刺激,会诱发正常反射系统紊乱,使患者产生眩晕症状以及平衡能力紊乱的症状。不同病因诱发的眩晕均存在一定的性质差异,如患者前庭部位发生病变以及迷路等会诱发患者产生周围性眩晕。临床上相对常见的有梅尼埃病、迷路炎等疾病, 其引发的眩晕性特点相对明确[4]。眩晕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伴随体位变化而改变,患者发作过程中,患者会产生水平性眼震,其中垂直性眼震相对少见,眼震发作后持续数日或数小时。患者一般会存在旋转性平衡障碍,诱发其产生呕吐、恶心以及自主神经等相关症状,诱发听觉、耳鸣等障碍性频发。患者脑功能保持为正常状态,小脑、脑干的部位病变会诱发中枢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其眩晕时间相对较长,症状明显较轻,与体位改变无关。闭目后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眼球震颤、粗大、斜行、垂直,强度保持为恒定状态[5]。患者会存在旋转性平衡障碍,与眩晕存在差异,呕吐、恶心以及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不够明显,其发作时能够避免引发听觉障碍,会伴有一定的脑功能损伤。

现阶段,针对眩晕症不具备特效治疗方法,其治疗及症状改善为主,常用药物主要包含镇静药物、止吐药物、血管扩张及抗组胺药物等。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属于常见的眩晕症治疗方法。临床研究发现,此药物对于心脑血管以及椎底动脉具备显著的扩张效果,用药后其椎底动脉血流以及心脑血管血流逐步增加,使患者循环降血压改善,同时,能够有效增强而耳蜗灌注,如血液灌注改善后,其内耳性眩晕能够有效消除,患者会具备耳闭以及耳鸣感,诱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全面促进细胞外液的有效吸收,使患者机体淋巴水肿消除。盐酸异丙嗪具备抗组胺效果,治疗后能够对于平滑肌进行有效阻断,使患者毛细血管壁等组织的H1受体被阻断后失去组胺作用,可实现中枢神经有效镇静,用药后可帮助患者实现各类眩晕症状缓解,使其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有效改善。同时,可避免患者产生不良用药反应,具备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本文研究显示,治疗后,联合组脑血流速度更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

综述,眩晕症患者临床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盐酸异丙嗪方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定斌,陈晓,陈志煌. 急诊眩晕症患者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5):44-47.

[2]李军,郭平,任继华. 探讨在治疗急诊眩晕症时采用碳酸氢钠和异丙嗪共同使用的治疗效果[J]. 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4):86-87.

[3]杨欢,齐国荣,顾彦博. 天麻素与异丙嗪治疗中老年眩晕症的临床效果[J]. 智慧健康,2021,7(16):127-129+132.

[4]宋元良,胡世玉.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眩晕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0):50-52.

[5]闵捷. 天麻素联合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价值体会[J]. 吉林医学,2021,42(01):128-129.

2310501705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