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建筑党史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育人研究

2022-03-21 22:47邓华徐泉辉朱剑黄炳坤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邓华 徐泉辉 朱剑 黄炳坤

[摘 要] 探索党史学习教育的新载体、创新形式,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贯通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形成协同机制。红色建筑既是优秀的建筑案例,又蕴含着丰富的党史,建筑文化与红色精神的统一性使之具备工程管理专业育才和党史的精神内涵育人双重价值。以红色建筑为载体,分析红色建筑的特征和党史精神内涵,理顺红色建筑党史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逻辑,通过多元、生动且实践性强的教学形式,辅以沉浸式隐性教育,探索激活红色建筑的党史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

[关键词] 红色建筑;党史学习教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红色建筑活化传承与党史教育元素挖掘的融合实践探索”(CK21068);2017年度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结构模型设计与应用的建筑力学教学模式研究”(FBJG20170066)

[作者简介] 邓 华(1983—),男,福建三明人,硕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红色建筑保护与传承、工程管理课程思政、古建筑文化创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8-31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又红又专的新时代接班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历史是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高校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1,2]。圍绕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红色建筑为桥梁,融通党史学习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挖掘红色建筑的党史育人元素,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形式和突出实践,活化红色建筑承载党史精神内涵,开拓红色建筑特色的党史学习新阵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水平。

一、红色建筑及其党史的育人价值

(一)红色建筑

建筑既是人类工程技术活动的结晶,又是文化的载体和历史的记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创造了先进而伟大的红色文化[3],这些文化往往蕴含在一些特定的建筑中。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关键转折点就发生在各种建筑中。如:中共一大会址的上海石库门住宅,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瑞金叶坪红色革命旧址,遵义会议会址,举行开国大典和国庆阅兵的天安门城楼,等等。这些与百年党史紧密相关的建筑,不仅是一段时期、一片地域的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更记录了百年党史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积淀着红色文化[4],传承着红色基因,因而被称为红色建筑。这些红色建筑虽然无声,但是其承载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记忆,一墙一柱、一砖一瓦、一梁一栋,都提醒着世人,这里凝结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之魂。

(二)红色建筑的特征与党史的精神内涵

建筑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类物质与精神活动的综合产物,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风俗习惯和精神文化。狭义的红色建筑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紧密相关的建筑。广义的红色建筑既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筑,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筑。无论是革命年代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特区精神、抗疫精神,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所形成的精神谱系,都能从各个时期的红色建筑中找到载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革命的波动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多数情况下无法新建革命建筑,而是对传统民居、皇家殿宇、祠堂贡院、纪念碑(塔)、宗教建筑等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加以改造利用[5,6]。一方面,这些红色建筑是当地特色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是价值连城的建筑遗产,也是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的教学优秀案例。另一方面,红色建筑是共产党革命斗争的记录者和历史的承载者,凝结了深厚的党史,蕴含着宝贵的红色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也有许多承载着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现代红色建筑,这些建筑往往具有规模宏大、技术要求高、建设难度大、彰显大国形象或者社会影响度高的特点。例如,港珠澳大桥所代表的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和追求卓越、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武汉火神山医院所蕴含的伟大抗疫精神。

总之,红色建筑具有建筑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双重性,红色建筑是地方特色的优秀建筑,是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土木建筑相关专业的优秀工程案例,专业育人价值高。红色建筑更是红色文化的载体,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开天辟地、波澜壮阔、艰苦奋斗的历史[7,8],蕴含着育人价值极高的党史精神内涵。

(三)红色建筑党史的精神内涵育人价值分析

当前,高校针对大学生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而针对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创新载体、创新形式,有效激活党史的精神内涵,提高党史育人的实效性[9,10]。

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看,各个时期的红色建筑既是党史精神内涵的优良载体,又是具有特色的建筑精品。一座建筑就是一部党史,一个党史的精神就是一座建筑的灵魂。活化红色建筑,就是激活党史育人的精神力量。带领学生研究和参观红色建筑,在沉浸式的教育模式下观摩和解构红色建筑的建筑结构,引导他们了解红色文化,探究党史精神内涵,将党史学习教育隐性地、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对大学生的心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推动红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角度看,党史学习教育实效的提升,提高了红色建筑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促进大学生从中汲取党史精神力量,并转化为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红色建筑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形成主动传播红色建筑蕴含的精神和价值的自觉,让红色建筑永久矗立在祖国大地,影响代代新人。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红色建筑的党史育人的逻辑关系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概述

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培养适应工程建设领域所需要的兼具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本专业的学生要掌握土木建筑工程的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方案中,主要涉及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信息模型与应用等课程;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涉及的课程有“管理学原理”“工程经济学”等。

当前,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水平低、党史引领教育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育人缺位,课程与思想政治不能有机结合、相辅相成[11]。针对这个问题,新时代的工程管理教育需要挖掘工程专业领域的思想政治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所以,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石。高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人才必须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正确“三观”,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学习中,把领悟百年党史的精神内涵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第一要务,从党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做具备中国特色的,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铸就又红又专的大国工匠气质。

(二)红色建筑的党史育人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相辅相成、互融共生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首先要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广泛挖掘与专业相关的党史育人元素,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具有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形成党史育人与专业育人同向同行、互相促进的效应[11]。红色建筑蕴含丰富的党史精神内涵,育人价值很高,是优秀的建筑范本,是工程管理推进项目式、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围绕红色建筑开展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激活红色建筑的党史精神内涵,将其贯穿工程管理多门专业课程教学育人的全过程,既可以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又可以提升党史精神育人的实效性,二者相辅相成、互融共生,共同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大国工匠。

三、工程管理专业的红色建筑党史育人实践

(一)复原制作红色建筑模型,推动党史实践育人

基于红色建筑的专业教育价值和党史精神内涵育人价值的双重性,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红色建筑调研,主要开展以下活动:调研和解构红色建筑,形成红色建筑的党史资料和图纸数据。综合应用建筑制图、BIM建模技术、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等专业课程的知识,结合传统木工和现代自动化加工技术,在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复原制作红色建筑微缩模型,见图1。这种微缩模型首先从工程专业的角度出发,与专业理论知识相匹配,完整复原红色建筑的建筑结构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分组协作,实地调研、动手制作与专业理论学习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全过程沉浸在红色建筑的党史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切体会党史的精神内涵。比如,在制作瑞金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时,学生对该建筑进行分析,明白了这些建筑虽然简陋朴素,但是却承载了伟大的革命功能,这种由建筑特征所折射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深深影响着研究制作这些红色建筑的学生们,其隐性教育功能足以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讲授。

(二)举办红色建筑展,提升党史育人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秉承工匠精神所完成的诸多红色建筑模型具有优良的观赏性和专业性,而且承载的党史故事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开展全校性的红色建筑主题展览,遵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时间历程,逐一展示红色建筑作品,并附党史内容的展牌,让全校师生在欣赏精工细作的红色建筑、感受红色建筑之美的情形下,学习其中蕴含的党史,从中汲取党史的精神力量。

(三)开展红色建筑主题社会实践,与党史育人同向同行

针对红色建筑的建模专业性要求,学生必须完整解析和重构红色建筑,这是专业学习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加接近红色建筑,感受党史的精神力量,本专业师生开展了4年的红色建筑社会实践,从闽西到闽东,从闽南到闽北,实地参观和调研了古田会议会址、长汀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下党乡等诸多红色建筑旧址。学生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带领下,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实地勘测和解构分析,充分掌握红色建筑的建筑功能、技术和形象,体悟其结构和建造技术。在实地勘察过程中,学生在红色建筑空间内全程接受党史故事和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良好的红色氛围中学习建筑知识,身临其境,党史的精神有了载体,更激发了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興趣和热情,以及对红色建筑的真爱之心。

(四)举办红色建筑党史演讲比赛提升党史精神感召力

与红色建筑模型展览同步开展全校性的红色建筑主题党史演讲比赛。在演讲的过程中以红色建筑模型为载体,生动活泼又不失严肃地讲述红色故事,实现课程学习和红色精神的相互融合。生动呈现红色建筑的红色故事,汲取党史精神力量,延展红色文脉,提升党史的精神感召力。

红色建筑具有专业教育价值和党史育人价值的双重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筑文化的独特组成。以红色建筑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秉承工匠精神的态度,考察和复原制作红色建筑,开展与红色建筑相关的多元化党史学习教育,丰富了党史载体,创新了教学形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促进党史育人和专业育才的协同效应,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红色建筑作为桥梁,联通工程管理专业学习和党史学习教育,在学习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激活红色建筑的党史精神内涵,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爱国爱党、传承红色基因的工程管理专业大国工匠之才。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组.高校党史育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1):61-65.

[2]潘玉腾,彭陈.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逻辑理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9-15.

[3]潘玉腾,陈虹.论时代新人的内涵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7):31-33.

[4]张学斌,王艺寰,李岚.红色建筑史的挖掘与传承——大连教育学院红色建筑史追溯[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4):73-75+2.

[5]王茜雯,黄晓惠.中央苏区红色建筑初探[J].福建建筑,2008(2):15-17.

[6]李晨,李绍天.“红都”建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六大建筑及其特点[J].南方文物,2002(2):108-114.

[7]黄蓉生,崔健.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9-14.

[8]李国喜.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铸就的伟大精神[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6):28-34.

[9]孙玉凡.我国高校党史教育的演变及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66-172.

[10]叶福林.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1(3):83-87.

[11]胡丹丹.习近平党史观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高教学刊,2021(10):21-24.

3216501908293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协同育人课程思政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