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

2022-03-21 22:47丁刚尹逊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丁刚 尹逊波

[摘 要]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为进一步增强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动态协同效应,使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实现增量式发展,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螺旋扩张循环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既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对独立性,又能确保二者同向同行,通过联接的双轮驱动作用促进二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三门不同类型的课程为例,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立德树人;辩证唯物主义;课程思政;双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课程思政类)“打开《智囊》”(XSZ2019033)

[作者简介] 丁 刚(1976—),男,山东青岛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尹逊波(1977—),男,山东肥城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基础数学和数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5-0082-04 [收稿日期] 2021-08-26

我國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为深入挖掘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课程思政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越来越多[2]。为进一步增强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态协同效应,使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实现增量式发展,本文拟提出一种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并开展相关实践应用研究。

一、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提出

课程思政不是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共同的产物,如图1所示。

课程思政Venn图模型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协同作用,但其仅能体现二者之间的静态表现,难以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自既相对独立又同向同行的发展属性,更难以体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协同作用。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非思想政治理论课,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3]对其都是适用的,该教学模式的模型如图2和图3所示。

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动态发展属性。图2中沿螺旋轴线自下而上体现的是课程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主要体现了教育教学的质变突破过程;图3中垂直于螺旋轴线的投影面体现的是以多维知识探究、综合能力养成、核心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为动力的教学循环,主要体现了教育教学的“量变积累过程”。

显而易见,如何将静态的课程思政Venn图模型与动态的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动态协同效应,同时更好地完成各门课程肩负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高校值得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1+1>2”的协同效应,同时充分体现课程的同向同行的动态发展属性,构建了如图4和图5所示的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模型。

图4和图5中的一个螺旋代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螺旋发展过程,另一个螺旋代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螺旋发展过程。两个螺旋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同向同行,每一螺旋均以多维知识探究、综合能力养成、核心价值塑造“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为其内在发展动力,通过螺旋式上升分阶段达成对应阶段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两个螺旋除了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外,还具有密切的联系。图4和图5中的点代表两个螺旋之间的联接。两个螺旋分别以其二者之间的联接作为螺旋上升的“双轮驱动”外在发展动力。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联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动态协同效应。

三、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

为了验证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微积分”“机械原理”“打开‘智囊’”三门不同类型的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问题,主张各门课程的教学不是静态的圆形循环,而是动态的螺旋扩张循环,各门课程基于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参阅参考文献[3]。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以联系的眼光看待课程思政教学问题,本文将着重介绍在图4、图5所示的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下,以六个“下功夫”为指导,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动态联系,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动态协同效应,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之“盐”融于课程之“汤”。

(一)“微积分”课程的实践

“微积分”是面向我校理工类专业及其他对于数学有较高要求的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数学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思维,为学生在科学、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极限思想与方法是微积分的基础,微积分中的许多基本概念都离不开极限方法。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天下篇》就曾提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极限思想。到了公元3世纪,刘徽所著的《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在课程中自然地引入上述内容,既可以简要地介绍极限思想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性,也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同时,为了贯彻落实“要在增长见识上下功夫”的要求,笔者还把“微积分”的教学拓展到了课堂之外,推出了“微积分与工科专业”系列讲座,通过邀请工科专业教师讲授微积分在其专业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真正学懂、弄通、活用微积分,教育引导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微积分”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觉相关知识较抽象,此时就要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入手,指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復以至无穷”,完全抽象的认识或真理是不存在的,因为认识来自丰富的、具体的、直观的实践,所谓“抽象”的认识不过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努力攻克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最终战胜“微积分”这个“纸老虎”。

(二)“机械原理”课程的实践

“机械原理”是面向我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主要包括:认识机械,了解机械;掌握方法,分析机械;开阔思路,创新设计机械;更新观念,发展机械。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组教师的科研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教协同育人,将课程组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引入教学,固化到教材。例如,将中国工程院院士邓宗全教授参研的嫦娥三号中将月球车从着陆器转移到月面上的转移机构固化到教材中,并引入课堂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为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课程组教师在每个开课学期都会义务开设不占用课内学时的12学时习题课,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该教师也被应届毕业生提名为“最喜欢的老师”。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的统一,以及言传和身教的统一,不仅使学生从认识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获益,还能够以教师的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打开<智囊>”课程的实践

“打开<智囊>”是一门供我校本科生选修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诞生过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散发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明朝冯梦龙所编撰的《智囊》就是其中之一。“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读《智囊》,并从中汲取“智慧”的养分,除了能了解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及其历史背景外,还要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智慧解决当今社会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造福社会的习惯和能力。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明线+暗线”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课程的“明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介绍《智囊》中各种有趣的故事,并将其与当前社会现象相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介绍《智囊》中寄托的冯梦龙企图改造社会、救亡图存的理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冯梦龙的理想为什么没有成功?他的失败是注定的吗?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探寻该课程埋设的“暗线”。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在弄清故事背后隐含的深刻的社会矛盾后,就会逐渐发现贯穿该课程的“暗线”实际上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离开理论的实践则是盲目的实践。正因如此,明朝末期虽有不少有识之士,但也难以挽救明朝的覆亡。中国共产党由于掌握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形成了一系列一脉相承的科学正确的理论,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走向胜利!

通过“打开<智囊>”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找到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用武之地,从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上述应用案例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联接是发挥二者之间动态协同效应的关键。双螺旋扩张循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既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对独立性,又能确保二者同向同行,通过联接的双轮驱动作用促进二者的螺旋上升,共同以“增值”方式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将思想政治教育之“盐”融于课程之“汤”,不是指“盐”和“汤”的数量关系,而是指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所谓“盐”是指来源于实践的相对抽象的理论,其所代表的是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所谓“汤”,是指应用实践检验理论,其所代表的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再一次飞跃。在两次飞跃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动态协同效应。从这个角度看“盐”和“汤”也可以用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非思想政治理论课双螺旋结构之间的联接,这个联接就是以“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2]于歆杰.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为什么做与怎么做[J].中国大学教学,2019(9):56-60.

[3]丁刚.知识螺旋扩张循环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4):163-167.

3850501908289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