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2-03-21 01:54朱俊林
科技视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学物理电容器微课

朱俊林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微课即微课程,最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国内微课早期倡导者胡铁生对微课的解释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1]。把微课方式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例如:张晓菊的《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2],高银浩,梁明超等的《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不胜枚举,他们的微课教学理念很好,也一直在小范围内试点。

深入探索却发现,没能够大范围地推广应用,其原因众多,其中就包括它完全改变了已有的教学模式。而大学物理作为工科类非物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完全以微课的形式替代教师讲授,一方面很费事费力,教师很难坚持,另一方面,学生也会有些不完全适应,毕竟已经习惯了十几年的常规课堂模式。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在常规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穿插使用微课教学,不完全替代教师的讲授,需要演示和互动答疑的部分仍然由教师来进行,一些概念讲解、公式推导以微课形式进行教学。这能够改进当前教师全讲全授的种种弊端,同时教师能够节省时间,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现场实验演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1 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

1.1 课程综合难度大

作为基础课程,除了知识方面,大学物理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态度与责任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物理课程而言,很多学生在中学时已感到非常不适应,而大学物理知识体系架构和高中类似,包含了力、热、光、电、近代物理五大部分,但同时又超越高中的范畴,着重强调抽象思维和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导致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大学物理学时短,很多高校安排100学时左右来完成大学物理上下册的全部授课内容。大学生不是像中学生一样整天闷在教室里学习,很多时候来不及消化又很快地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课程难度大加上来不及巩固,造成了学生跟不上趟的普遍现象。

1.2 课堂缺乏生机

就目前而言,大学物理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学时短,大学物理的力、热、光、电、近代物理五大部分,一般分为上下两册,即使不像物理专业那样深度挖掘,但内容也是很多的,理论性依然很强。一般教师为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内容量都很大。如果教师不善于借助外界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很可能使整节课显得枯燥乏味。

同时学生学习物理也感到力不从心,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地丰富和发展教学方式的话,那么学生就很难在物理课堂上保持足够的学习活力,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等问题。

2 对大学物理采用微课教学的分析

2.1 使用微课教学符合时代潮流

课堂教学如同其他的伟大事业一样,都应该秉持“求新、求变、求发展”的理念,能够结合时代的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不断地推动教育事业前进。大学物理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对于理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可谓意义重大。但又因为这门课程本身的难度较大,因此教学者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花大力气。

当今社会在一个不断变革的信息时代中,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各行各业,任何一门行业如果想要提升工作效率,都应该竭尽所能地使用好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并非是一句空口号,而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大学物理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内容广泛,另外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如果能够通过高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可谓是两全其美。由此可以看到,在大学物理课堂上使用微课教学法符合时代大势。

2.2 通过微课教学能补齐教与学之间的间隙

大学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学生学习困难,但又不能及时和教师反馈,迫于学时少、任务重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专门的答疑辅导。这样一来,教与学之间存在着间隙。教师如果能把微课作为自身的教学辅助,那么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境,教师能够及时地发现。

例如在学习力、热、光、电等知识的时候,教师皆可采用微课教学的手段,以简洁、高效的教学方式呈现,以大大缩短讲授时长,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解惑和答疑上。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的时候,能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学习之路更加顺畅。

3 微课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事先做好教学设计、制作好PPT课件、下载好相关的视频、图片材料,然后进行拍摄和编辑,制作微课,也可以下载国内外名师的优秀微课视频直接采用。采用图1所示模式进行组织,不是简单地以微课进行教学替代,而是作为一个有益的辅助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课堂实况和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答疑或补充授课。

图1

这种模式兼顾了行为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教师在制作或筛选微课的同时可确立本节课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一味地进行单方向的传授就会不可避免地限制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为应对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教师在一旁及时地听取学生的反馈。

3.1 主题选择

以“电容电容器”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微课的穿插教学。学生刚学完静电场的相关知识,学生中学时期学习过平行板电容器相关知识,但是本节课不仅仅局限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而且要求相关的推导和计算。概念讲解以及部分例题,可以使用微课替代教师当堂讲解,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教师可以空出时间进行课堂的答疑和辅导。

3.2 课堂引入

教师组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事先准备好莱顿瓶,找五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大家手牵手和老师一块组一个圈,然后首尾分别牵住莱顿瓶的引线,体验触电的感觉。

3.3 课堂实况

播放微课片段1:图2、图3、图4所示是一些微课的图片材料,非常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资料和知识。讲述一个故事,1748年在巴黎圣母院的广场上,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众多王公大臣观看了一场魔术表扬。700名修道士手拉手组成一个圈,然后领头和排位的人分别握住一个引线。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顿时几百名修道士同时跳起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事情呢?不得不说,主角出场了——莱顿瓶。教师科普莱顿瓶的发明与制作过程等。

图2

图3

图4

教师演示:如图5所示,向学生展示实物,准备器材。如图6所示,连接电路并展示电容器充电放电过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当S接a和接b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学生总结并回答看到的现象,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图5 常见的电容器

图6 演示电路图

播放微课片段2:观察动画,模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继而通过微课的形式讲授电容的定义、求解电容的方法步骤,以及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球形电容器、圆柱形电容器和电容器的并联、电容器的串联,这些全部以微课短视频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

在播放微课的同时教师要对重要的点进行板书,微课授课结束后再回归常规课堂,可以做一些答疑和补充讲解。

4 结语

根据微课的特征并结合大学物理课程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既没有完全采用微课来替代教师授课,也没有教师全讲全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进行短视频微课教学的穿插,能够改进当前教师全讲全授的种种弊端,针对常规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些修正,教师能够从容地兼顾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同时教师能够节省时间,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现场实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大学物理电容器微课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含有电容器放电功能的IC(ICX)的应用及其安规符合性要求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无功补偿电容器的应用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概述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衔接教育的探讨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物理教学中需要做到十个“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