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骨髓成像技术诊断骨髓水肿临床应用

2022-03-21 08:57王少青姜兴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3期
关键词:磁共振骨髓水肿

王少青,姜兴岳

(1滨州医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3)

(2滨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急症外伤最常使用影像检查诊断评估四肢骨关节损伤或骨折情况。骨折或骨髓水肿的准确诊断,不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创伤性骨髓病变的病理机制包括骨髓水肿和出血,并同时伴有松质骨骨小梁的微骨折。创伤性骨髓病变对关节的损伤预后同时具有重要影响[2]。同时,骨髓水肿常常是骨关节疼痛的唯一影像表现[3],由此对于骨髓水肿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磁共振成像目前是发现骨髓水肿的首选方法[4-5],因为骨髓水肿的磁共振信号,在不同序列会有不同的表现,通常T1WI为低信号,脂肪抑制PDWI为高信号。同时,MRI骨髓水肿范围的大小变化可用于骨折时间推断[7],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司法意义。然而,磁共振检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对患者配合程度要求高,存在较多禁忌证,主要包括起搏器植入、耳蜗植入、幽闭恐惧症,以及检查过程中静止不动;另一方面扫描时间及检查费用都高出CT检查[6]。当急症外伤患者无法固定检查体位,想快速完成检查并准确诊断,磁共振检查难以满足需求。但是,对于骨髓水肿的诊断常规CT难以实现。双能量CT的不断发展,使得利用虚拟去钙(virtual noncalcium Ca,VNCa)图像对骨髓水肿进行可视化评估成为可能[8]。

与前代相比,第三代双能量CT(SOMATOM Force)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因此可提供更多更优良的关于骨髓的信息,从而可定性及定量评估骨关节中的骨髓[6]。因此,本研究使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骨髓分析图像通过伪彩编码生成VNCa图像检测创伤性骨髓水肿范围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9月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外伤行急诊影像检查下肢外伤的患者34例。纳入标准:①有明确下肢外伤病史,需要进行CT和MRI检查,同时两种检查间隔时间<7 d者;②年龄尽量选择出现骨关节退变影像因素小的患者(本研究以<65岁为标准)。排除标准:①受伤日期与检查日期间隔>3周;②MRI检查相对或绝对禁忌证;③图像质量差,无法完成评估测量者。最后共34例患者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3例(67.65%),女性11例(32.35%),年龄为12~61岁(中位年龄41.5岁)。双能量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检查与MRI检查平均间隔时间和标准差为(1.38±1.30)天。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双能量CT扫描检查及双能量数据图像后处理:使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SOMATOM Force)。扫描参数:A球管管电压80 kV,有效电流150 mAs;B球管管电压Sn150 kV,有效电流100 mAs;采用实时自动毫安秒调制软件,准直器宽度128 mm×0.6 mm,螺距0.7,球管转速为2 r/s,平均加权系数0.5,自动重建层厚0.75 mm,重建间隔0.5 mm,卷积核值选择机器默认的Qr40。最后得到3组不同数据参数的扫描图像(管电压80 kV、Sn150 kV、双能0.5比例融合图像)。

磁共振扫描检查:使用德国西门子MAGNETOM Avanto 1.5T磁共振,使用部位专用的扫描线圈,患者仰卧位扫描,扫描序列:TSE T1WI冠状面、矢状面(TR 476 ms、TE 12 ms),层厚4 mm,层间距0.4 mm,FOV 17 cm×17 cm,矩阵192×256,NEX 1;脂肪抑制PDWI横轴面、冠状面、矢状面(TR 2 800 ms、TE 37 ms),层厚4 mm,层间距0.4 mm,FOV 17 cm×17 cm,矩阵192×256,NEX 1。

1.3 图像后处理及分析

将双源CT扫描的双能量数据传输至Siemens图像后处理工作站(Syngo Via VB20B),使用CT Dual Energy功能,选择Bone marrow,对双能量数据进行处理,以彩色编码形式对骨髓分析结果显示并进行数据分析测量记录。本次主要针对下肢骨关节的急症创伤骨髓水肿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足和胫腓骨。为进行主观和客观图像分析,将每个关节部位进行区域划分:膝关节(股骨和胫骨分成前和后,内中外)12个区域,髌骨(分成上下、左右)4个区域,腓骨头、腓骨干、胫骨干各1个区域,踝关节(胫骨远端、距骨穹顶、距骨颈部及体部、跟骨、舟骨、剩余跗骨、外踝)7个区域,足(前、中、后、踝)4个区域[3,9]。分别对DECT和MRI图像是否出现骨髓水肿进行诊断记录(0=无骨髓水肿,1=有骨髓水肿)。两名放射科诊断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具有10年和20年工作经验,采用双盲法对双源CT图像有无骨髓水肿进行分析。间隔4周,由相同的两位医师对磁共振图像进行诊断分析。当结果出现分歧时,由一位具有30年工作经验的主任医师参与形成一致意见。第三位具有15年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盲法随机调取MRI图像,手动画出骨髓水肿区域,选取最大面积的三个连续层面并测量(测量时避开骨皮质区>2 mm[9])。间隔4周后,同一名医师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双能量CT图像上的骨髓水肿面积。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若检验的结果不满足正态性,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其集中、离散趋势,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符号秩检验。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NCa图像及MR图像显示情况

本次分析共计34例,其中,男性23例(67.65%),女性11例(32.35%);平均年龄(37.21±15.52)岁(中位数为41.5岁);CT与MR两种检查间隔时间均不超过7天,平均间隔时间(1.38±1.30)天。24例MR诊断存在骨髓水肿,其中21例DECT诊断存在骨髓水肿,灵敏度为87.50%,假阴性率12.50%,特异度90.00%,假阳性率10.00%。34例患者检查部位总共划分为532个病灶区域,MR检查发现骨髓水肿74个区域,CT检查发现骨髓水肿70个病灶区域,灵敏度为85.14%,假阴性率14.86%,特异度98.47%,假阳性率1.53%。VNCa图像及MR图像显示情况见图1、图2。

图1 病例1相关图像

图2 病例2相关图像

2.2 CT组与MR组骨髓水肿面积对比

冠状位、矢状位及横轴位CT组与MR组骨髓水肿面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冠状位的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表2 矢状位的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表3 横轴位的两种测量方式的差异性比较

3 讨论

目前大多数双能量诊断骨髓水肿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部位关节,本研究对下肢骨关节多个部位同时进行研究分析。以磁共振为参考标准,在诊断创伤性骨髓水肿时,第三代双源CT骨髓分析显示的VNCa图像对骨髓水肿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证明双能量骨髓成像显示下肢骨关节创伤性骨髓水肿,不但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而且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也很高[3,10-11]。尤其是第三代双源CT采用的是80 kV/Sn150 kV,能谱纯化更好,图像质量更高,为急症患者进行快捷准确的检查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骨髓水肿的观察和显示,尤其是当患者无法进行MR检查时,双源CT骨髓分析成像可作为替代方法[12]。通过DECT可对骨关节新旧外伤鉴别提供一定帮助,具有一定司法意义[13-14]。

双能量CT观察骨髓水肿多根据CT值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15],对骨髓水肿面积研究也仅进行横轴位观察分析[6]。本研究对骨髓水肿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横轴位三个常用标准层面进行骨髓水肿面积范围的测量,统计分析双源CT与MR对骨髓水肿面积范围诊断无统计学差异。所以骨髓水肿的检查,双源CT检查可以成为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为微小骨折的诊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降低后续影像检查成本和累积剂量风险,成为骨创伤或者急诊影像磁共振检查的替代选择[15-17]。

本研究的几个局限性:①病例样本量较小,更大样本量的统计分析结果可能会更加有力。②本文仅从骨髓水肿面积范围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能与CT值等指标一起进行定量分析可能会更加全面[6]。③未考虑患者年龄因素,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红骨髓与黄骨髓也同时存在不断的相互转化[17-20],可能影响观察结果。④骨皮质硬化区邻近的骨髓水肿不易观察测量,影响结果观察。

总之,本文结果表明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骨髓分析对于急性骨髓水肿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是MRI的一种替代选择和有益补充;同时对急症患者骨折及骨髓水肿的诊断、新旧骨折的鉴别提供影像资料及依据。双能量骨髓分析诊断骨髓水肿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磁共振骨髓水肿
骨髓穿刺会大伤元气吗?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最后一个夜晚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