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夏玉米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2022-03-21 11:02程雪青孙贝贝巴馨瑶
南方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夏玉米苗期大风

程雪青,孙贝贝,巴馨瑶

(阜阳市气象局,安徽阜阳 236000)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但由于阜阳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又具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的特点,干旱、洪涝、低温及连阴雨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1]。夏玉米生育期内,常发生伏旱、秋旱、涝灾等气象灾害,给夏玉米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很大影响[2]。因此,深入了解适宜夏玉米生长的天气条件,利用好气候因素和玉米生长习性,做出合理适当的播种、施肥、防病害等判断,才能保证夏玉米健康生长。

1 夏玉米生育期

皖西北地区夏玉米常在6 月中下旬播种,9 月中旬至10 月上旬收获,全生育期100~120 d。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2)出苗期:60%以上的幼苗第1 真叶展开的日期。3)拔节期:60%以上的植株基部开始伸长,节间长达1 cm 的日期。4)大喇叭口期:60%以上植株的棒三叶(穗位叶及上、下各1 叶,叶片尚余4片左右未伸出,一般在抽雄前10 d左右)伸出,但未完全展开,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状。5)抽雄期:60%以上植株雄穗尖露出顶叶3~5 cm。6)吐丝期(抽丝期):60%以上植株雌穗花丝露出苞叶。7)成熟期:90%以上植株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出现黑色层,并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

2 夏玉米主要农事活动

2.1 播种

确保玉米早苗、足苗、匀苗、壮苗,最关键是做到精细播种,一播全苗。夏玉米早播是增产的关键,因为早播可以延长生育期,防止芽涝和后期低温危害,减轻病害[3]。适宜播期为6 月5—10 日,最迟应在6月15 日前播种,以保证玉米高产、积温足够。播后若遇墒情不足,应及时浇蒙头水,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实现一播全苗,确保足墒播种。出苗后适时间苗、定苗、培育壮苗。

2.2 灌溉

苗期玉米耐旱,可在干旱土壤(可耐相对持水量40%的干旱)中生长,一般土壤田间持水量60%较好,可以达到蹲苗的目的。苗期玉米一般不需浇水,如中午玉米叶片卷曲,其他时间伸展尚可则不浇水。

玉米孕穗至籽粒形成期需水量大,对干旱反应敏感,为需水临界期。此外,玉米孕穗至籽粒形成期正值高温天气,玉米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较强,需大量水分,干旱时应及时灌溉抗旱。抽雄开花期前,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时,需及时灌溉;抽雄开花后,土壤相对湿度低于70%时,需及时灌溉。

2.3 施肥

追施大喇叭口肥,浇大喇叭口水,以肥水为主,严防抽雄期缺水。大喇叭口期需拔除弱小植株。此外,要注意防治玉米螟,每亩(1 亩=667 m2)用1.5~2.0 kg辛硫磷颗粒剂撒入心叶。

2.4 收获

尽量延长灌浆时间,苞叶变黄、乳线消失、籽粒尖冠处出现黑色层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

3 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

气象灾害是影响玉米苗期健康生长的根本原因,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要深入了解不同气象因素可能会造成的气象灾害[4-5]。通过对往年数据的整理,总结出种植夏玉米时常见的气象灾害、发生条件和受灾情况。

3.1 苗期涝渍

1)涝渍气象标准。苗期涝灾是指因玉米苗期雨水过多造成积水和地面受淹导致的直接灾害,玉米渍害则是指由于地面排水和土壤透水能力不强,使土壤过度浸泡而导致植物受害、减产甚至死亡。调研发现,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持水量的90%时,就会形成明显的渍害。夏玉米从播种到拔节30 d 内,总降水量超过200 mm 或者各旬降水量超过100 mm 就会发生涝渍灾害。玉米从播种后吸水萌动至玉米幼苗第3 片叶展开这段时期内因淹水或土壤过湿而影响玉米种子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就会造成玉米苗芽涝现象。

2)发生条件。①芽涝,即在玉米三叶期前发生的涝害,不可逆转,对产量影响极大。②苗涝,即在玉米三叶期后发生的涝害,叶片发黄并逐渐变成红紫色,停止生长。

3)受害情况。苗期是对涝渍反应敏感的关键时期,易造成严重缺苗或苗期生长迟滞、僵而不发。

3.2 干旱

1)干旱气象标准。出现干旱天气时,玉米幼株的上部叶片卷起并呈暗色。成株在氮肥充足情况下也表现为矮化、细弱,叶丛变为黄绿色,严重时叶片边缘或叶尖变黄,随后下部叶片的叶尖端或叶缘干枯。当播种在湿土层,但第一节在干土上时,幼胚易腐烂,发生苗枯,干旱严重时,植株矮化并形成不规则褐色至黄色斑点。玉米苗期、生长期遇有较长时间缺雨,造成大气和土壤干旱或灌溉设施跟不上,不能在干旱或土壤缺水时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造成旱灾,会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

2)发生条件。苗期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中后期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5%,孕穗期土壤湿度低于60%,拔节至抽雄连续2 旬降水量<50 mm,且3 旬降水量累计<100 mm,即会造成“卡脖子旱”。

3)受害情况。苗期较耐旱,中后期干旱会影响产量。

3.3 暴雨洪涝

1)暴雨洪涝气象标准。暴雨洪涝包括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2 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玉米虽然根系发达,耐旱和耐涝能力却很差,据试验,当土壤含水量在80%以上,根系即停止生长,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持水量的90%时,就会形成明显的渍害。当玉米根部被淹3 d 以上,整个植株即可枯死。因此,玉米田间一旦出现大量积水,有条件的农户要抓紧时间排水,争取在1 d 内将积水全部排出,防止玉米植株长时间浸泡在水中。

大雨过后,对于发生严重倒伏的植株,雨后要及时扶起并进行培土,尽量减少根系的损伤,促进气生根萌发,并注意清理叶面上的泥沙,疏通排水沟,加快植株恢复生长。

2)发生条件。暴雨或连续3 d 以上中到大雨,1 次降水量>200 mm,或连续2 旬降水量>300 mm。

3)受害情况。孕穗至花期多雨、强降水,会造成夏玉米秃穗和空秆。

3.4 大风、局地强对流

1)大风、局地强对流气象标准。大风是指近地面层风力达蒲福风级8 级(平均风速17.2~20.7 m·s-1)或以上的风。中国气象观测业务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 m·s-1(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为大风,有大风出现的一天称为大风日。中国天气预报业务中规定,蒲福风级6 级(平均风速为10.8~13.8 m·s-1)或以上的风为大风,会毁坏地面设施和建筑物;海上的大风则影响航海、海上施工和捕捞等作业,危害极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对流天气是指伴随雷暴现象的对流性大风(风速≥17.2 m·s-1)、冰雹、短时强降水。

2)发生条件。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经历5 级以上大风。

3)受害情况。易造成夏玉米倒伏、倒折。

3.5 高温热害

1)高温热害气象标准。高温热害是农业上的一种气象灾害,是指高温天气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所造成的损害,一般是由于气温超过了农作物生长发育上限温度而造成的。按高温热害农业气象指标,日最高气温不低于35 ℃或日平均气温不低于30 ℃持续3~5 d为轻度高温热害,6~9 d 为中度高温热害,9 d 以上为重度高温热害。

2)发生条件。抽雄开花期,连续5 d 最高气温在38 ℃以上,或3 d 以上气温高于40 ℃。

3)受害情况。高温热害造成夏玉米不开花,花粉失去萌芽能力或花丝枯萎、抽不出,影响结实率。

4 主要病虫害指标

在农业气象服务过程中,部分农民在防治玉米病虫害时还存在认识不到位、防治不及时、对各种病虫害症状辨别不清等现象,为帮助农民识别玉米主要病虫害,现将阜阳市发生较为普遍的病虫害及发生天气条件和受害情况统计如下,见表1。

表1 玉米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指标

5 气象灾害防御对策

5.1 干旱

选用耐热品种,适时播种。玉米播种前,需精选优良种子,为增强种子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应将种子曝晒2~3 d,同时结合土壤墒情和温度尽早适时播种,当5~10 cm 耕层温度在10~12 ℃时即可播种。如果土地墒情不好,应在4 月下旬集中添墒。选择抗旱方式播种,如深播浅盖、坑种和二犁深种等方式。播种完后,需及时镇压,将上下格子踩实,防止四周土壤将种子架空。

5.2 暴雨洪涝

强化受淹田块补救。对受淹田块,应全力排水,减少作物受淹时间。退水时,随退水捞去漂浮物,减少植株压伤和苗叶腐烂,对于泥浆较重的植株要进行清水洗苗。同时,对倒伏的植株,要尽量扶正。大水退后,要及时清理排水沟,促进根系恢复生长。退水后,要适墒进行中耕松土、除草施肥、及时补种。对因淹水而绝收或缺苗严重的田块,结合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做好补种,可选择生育期短的玉米。

5.3 大风

小喇叭口期(株高70 cm 左右)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玉米会自行直立,基本不影响产量。小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应及时扶正,并进行浅培土,以促进气生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降低产量损失。此外,对易倒伏或种植密度过大有倒伏倾向的玉米品种,应适时喷施玉米抗倒剂,预防倒伏。

5.4 高温热害

5.4.1 调节播期

使吐丝散粉期避开高温时段。在高温热害易发和常发地区,可采取提前播种、推迟播种等措施,使吐丝散粉期避开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这段最易发生高温热害的时间。

5.4.2 合理密植

同一个品种,通过适当降低密度,可减少群体内个体之间的水肥竞争矛盾,使个体发育更健壮。同时采取宽窄行的种植方式,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抵御高温热害能力。

5.4.3 及时灌溉及喷施叶面肥

在高温出现或之前及时灌溉,可改善田间小环境,降低温度。喷施适宜的叶面肥,既可降低植株温度,也可增强对高温的抵抗能力。

5.4.4 加强田间管理

秸秆还田、深松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及科学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既可改善田间小气候,也可提高植株对高温的抵御能力,避免或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

6 结语

从夏玉米的生育期、主要农事活动、气象灾害指标及夏玉米病虫害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合理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农业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和脆弱的领域之一,任何农作物的生产发育都离不开气候条件,光照、降水等因子变化表现出的冷暖、旱涝等农业气候,时刻影响着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不同农作物对气候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根据地方气候类型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种植粮食作物,进而提高当地农作物的产品品质及产量,是为农气象服务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夏玉米苗期大风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大同市朔城区:开展辣椒苗期田间检疫工作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气象条件对济南市济阳区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以2020年为例
大风之夜(组诗)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看不见的大风(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