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浅析袭人

2022-03-22 21:46彭书平
今古文创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阿德勒王夫人晴雯

【摘要】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中外传抄者、研究者甚多,研究方法、研究理论、研究视角也甚多,学者们从不同侧面不同层面拓展了《红楼梦》研究的宽度,挖掘了其深度。袭人是怡红院丫鬟之首,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在《红楼梦》中占据一定地位。把《红楼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已屡见不鲜,笔者以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浅析袭人的性格特征,以冀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字】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自卑;追求超越;社会兴趣度;袭人

【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2)12-0044-03

一、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

阿德勒是奥地利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起初,阿德勒和弗洛伊德都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的代表人物,后来二人发生思想分歧,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本能,但阿德勒认为应该从个人的社会兴趣历程去探究人性,而不是个人性冲动本能与潜意识的历程。后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派成立。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这个前提下,人们本能地渴望改变现状。当个体面对他无法应付的处境时,自卑感便顺境而生,由自卑感附加带来的种种负面情绪比如焦虑、紧张势必又会牵扯出其他争取超越感的补偿动作。例如,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总是处于深深的自卑中,那么他的心境一定长期经受各种矛盾与冲突,成年后对金钱与名利的追逐可能会更加强烈,以此摆脱自卑心理。这种应激反应表明自卑感与追求超越是一体两面的。阿德勒还认为,由自卑到焦虑再到追求超越而产生的一系列补偿动作可以观照出一个人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兴趣程度,借取社会兴趣程度高低又可以体察一个人的人生风格、性格特征和人性底蕴。

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在袭人身上的运用

袭人全名“花袭人”,是贾宝玉取自陆游的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而来,袭人在《红楼梦》中的判词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1]。

《红楼梦》十九回透露,袭人出身于一个非常贫穷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底层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她的家人把她卖到当时“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贾府换几两碎银维持生计,如此,袭人也能勉强生存下来。从小经历过多磨难的袭人早已看透世间冷暖,洞察人心已是一种生存技能。起初,袭人被安排在贾母身边伺候,年深日久,贾母看她心地纯良又恪尽职守,又因贾母经常接史湘云到贾府玩,便分配袭人去照顾史湘云。后来,史湘云因家事离开了贾府,而宝玉又是贾母的心头肉,作为贾母身边体贴温驯的丫鬟袭人又被再次安排去照顾宝玉。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成为袭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云雨情”之后,“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2]。袭人表面静水微澜,实则暗流涌动,于她当时的处境来说,成为宝玉的姨奶奶将会是她人生的巅峰,就如赵姨娘是贾政的小妾一样,况且那宝玉生得俊美还是个疼人的主。

袭人想成为宝玉姨娘的道路并不平坦且曲折非常,在古代,哪怕是做富贵人家之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尤其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而袭人出身低贱,相形之下自然是云泥之别。根据福祸相依的原则,恶劣的原生家庭把袭人卖到贾府,一方面成为袭人和宝玉相遇的契机,另一方面也让袭人的身价变得连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儿也不如。若是仅仅承担宝玉的生活起居等照顾事宜,对于细心周到、温柔体贴已经融入骨血的袭人来说肯定是游刃有余,可是如果想再上一大步阶梯,成为宝玉的小妾肯定是阻碍甚多。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焦虑——追求超越”模式很适用于袭人,根据这个模式可以看出袭人的社会兴趣度如何,又可以从她人际交往的过程对袭人的性格特征、处事风格、人生价值观等做出多维立体的透视。面对如此矛盾又纠结的境况,袭人最初始且最真实的情愫那就是自卑,首先是她不入流的原生家庭,尤其是那做主将她卖到贾府做婢的自私自利的哥哥让她无法抬头做人;其次从男女吸引力来看,古代富贵人家纳妾也多半是选自己喜欢的,宝玉生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红楼梦》第三回)[3],虽然袭人形貌也不差,可是面对宝玉这样的丰神之姿心下也是自卑的;再次,宝玉身边的贴身丫鬟如晴雯、麝月、秋纹、碧痕等可都是潜在的不容小觑的竞争对手,另外贾母身边的鸳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儿、彩霞等,哪个都可随时被提携成宝玉的姨奶奶。乍看上去,袭人真是平凡到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以“柳絮”为题,宝钗拈阄得了《临江仙》,由该词最后一句“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可见宝钗有不同于凡俗女子的志气。脂批中曾说“袭为钗副,晴为黛影”,那么袭人自然也和宝钗一样是一个不甘于沦落底层的女子,自卑虽然是她心里的魔障,同时也是她前进的动力。为了成为宝玉的枕边人,“云雨情”后她私下已经开始做详细的盘算和筹划,日后更是步步为营,不过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到诸多诸种的困难,例如,封建制度下的严厉家长辈如贾母、贾政、王夫人的态度,贾宝玉本身的态度,在贾府里与她同级别的潜在的竞争者,未来贾宝玉正妻的性格,原生家庭的阻挠,贾府人对她的评价也即人缘问题等等。

面对这些障碍,袭人于内时常陷入焦虑难以自拔,于外又是那么地孤立无援,好在年少的磨难不但将她变成了一个温柔贤淑的女孩儿,更是将她打磨成了一颗圆润又散发美丽光泽的珍珠,既然已是一颗圆润的珍珠,那么圆滑处事就是她一大特征。

经过焦虑沉淀之后,袭人决定做出击破各个困难的补偿动作。在贾府伺候若干年后,袭人早已对贾府的环境甚至是人际关系了如指掌。面对封建大家长,袭人最开始在贾府为婢的几年已经将贾母拿下,而贾政闲时一般只在书房看书或者与如贾雨村这样的幕僚、清客们攀谈,不闲的时候又被职务缠身。宝玉纳妾这样的事到底不是娶正妻,有贾母和王夫人做主即可,所以取得王夫人的信任是关键。因为王夫人认定水蛇腰,削肩膀,高挑身材,眉眼恰似黛玉的晴雯这样的丫鬟是狐媚子,袭人只是中等偏上的样貌倒是正中王夫人心怀,这是袭人赢得王夫人信任的前提。

李嬷嬷大骂袭人事件也颇有意趣,李嬷嬷是王夫人的人又是奶娘,骂袭人是因为吃醋,越吃醋越骂反而越证明袭人平时照顾宝玉是无微不至,在赢取王夫人信任的进度条上又进了一步。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无疑是件大事件,第三十四回,王夫人唤袭人问及宝玉挨打后的吃食情况和伤势云云,袭人借此机会说道:“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 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4]王夫人听后大为感动,不想袭人竟是这样为宝玉考量,素日已听说袭人为人稳重,顾事又周全,经过这番情真意切的谈话后,王夫人已经把袭人当成安排在宝玉身边的可靠眼线。

宝玉愿意和袭人“云雨情”即代表他对袭人的肯定,所以宝玉这一关自然是迎刃而解。接下来是与她同级别的竞争者问题,晴雯無疑是她最危险的对手。这晴雯原本是赖大家的丫鬟,后来被贾母赐给了宝玉,原因是贾母见了喜欢。袭人和晴雯都是因为贾母喜欢才送给宝玉,说明在成为宝玉之妾的道路上她们拥有同样的起点,这便有了袭人忌惮晴雯的埋伏。

论模样,第七十四回对晴雯有详细描述,王善保家的说她“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5],王夫人又说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最为关键的是,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宝玉为已香消玉殒的晴雯写的《芙蓉女儿诔》中有这样一段话:“忆女儿曩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想来,宝玉也是非常欣赏晴雯的。由此可见,晴雯的样貌在丫鬟当中应该是出类拔萃,巧的是,晴雯不仅样貌不俗,而且很会做针线活。第五十二回,宝玉的雀金裘被手炉的火迸了个烧眼,这个雀金裘是孔雀金线织的,丫鬟里竟除了晴雯无一人能会“界线”,晴雯一边重病着一边熬夜替宝玉补了裘,补完的确是严丝合缝,足见其针线功底。

晴雯是丫鬟中开得最绚烂的一朵花,可是越是艳丽越是惹人注目,越是惹人注目越是容易早受摧残或是自我凋谢。前面提过,袭人由于早年经历性格圆滑,很会洞察人心,在贾府的人际关系里游刃有余,而晴雯的性格恰恰和袭人相反,“晴为黛影”,晴雯是典型的心无城府又心比天高,不比袭人那样懂得隐藏自谦,这样的性格注定红颜薄命。袭人不用亲自动手,只用暗中使绊子晴雯便无法招架,前面说到,宝玉挨打后王夫人和袭人之间有一次亲密谈话,并且成功让王夫人对宝玉屋里的丫鬟们起了疑心,袭人也成了王夫人的眼线。不用说,袭人肯定告诉过王夫人关于“晴雯撕扇”的来龙去脉,那王夫人听了这样荒唐的事想必已把晴雯看成眼中钉。

晴雯平日里由于自己的性格缺陷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一次秋纹得了王夫人的好彩头晴雯却泼她冷水,并且还暗讽袭人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在王夫人面前卖乖每月多得了二两银子。这一系列的操作让晴雯尽失人心,这和袭人处处笼络人脉的行为截然相反,于是,离晴雯遭殃的日子也越是靠近。抄检大观园后晴雯开始绝食,病情也不断加重,王夫人后面越看晴雯越不顺眼,带着李嬷嬷喊人把虚弱的晴雯撵出了贾府,而等待晴雯的只有自生自灭,晴雯有这样尴尬又悲惨的结局袭人功不可没。晴雯的消失一方面让袭人少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对手,另一方面,王夫人那边也欣慰宝玉屋里少了一个勾引她儿子的狐狸精,自此,袭人和王夫人的革命友谊又升温了。

有了晴雯这个前车之鉴,袭人更加注意和贾府里的人搞好关系,因为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贾府里的人上上下下那么多,任何一个小人暗中告密或者穿小鞋都可以让袭人的努力前功尽弃,不管袭人私下为人如何,表面功夫做得可谓是完美无缺。

贾赦看中了贾母身边的鸳鸯要纳她做小妾,鸳鸯不从又无计可施,只得找凤姐身边的平儿和曾经一起伺候贾母的袭人商量对策,有鉴于此,袭人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不然鸳鸯也不会找袭人拿主意。薛姨妈也经常夸袭人懂事识大体,连小斯们,比如茗烟都知道袭人既会办事可以说好话。值得注意的是,在《红楼梦》中,虽然袭人对黛玉的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可是袭人背地里没少在宝玉和史湘云面前挑拨离间他们和黛玉的关系,宝玉自然偏向黛玉一方,而史湘云没有和黛玉相处过,对黛玉的印象完全来自袭人的评价,以至于史湘云和黛玉一见面就带着敌意。可是像黛玉这样心思敏感又伶牙俐齿的人却很亲近袭人信任袭人甚至称赞她的为人。

第三十一回,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6]。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因为此前袭人照顾过史湘云,史湘云再次来到贾府,第一个想找的人就是袭人,说明史湘云是极度喜欢袭人的。《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听到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了,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7]。从这里可以看出,袭人和宝钗已经开始惺惺相惜了。

在《红楼梦》中最让贾府长辈们操心的便是贾宝玉的婚姻大事和贾府命运,而这两件事又是紧密相关的,因为贾府的命运是由子孙维系的。除了贾府大家长们袭人也很担忧贾宝玉的婚姻大事,未来贾宝玉娶的正妻是谁关系着袭人的未来,若是像凤姐那样泼辣跋扈的人,袭人恐怕再机关算尽她的计划也难以实现了,尤二姐就是前例。

在贾府,最让人看好的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如何站队袭人也有自己的考量,贾母倾向黛玉,王夫人倾向宝钗,而袭人认为黛玉性格不好相处,宝钗性格大方稳重,所以最后袭人选择站队“金玉良缘”。

为了支持“金玉良缘”,袭人可没少花功夫,先是削弱黛玉那方的力量,比如,在史湘云面前说黛玉坏话站队宝钗,《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中史湘云劝贾宝玉随着年龄增长也该考虑一下举人进士、仕途经济等事宜,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8]

这里袭人把宝钗形容得温柔识大体,对比之下,黛玉就是一个敏感小气的柔弱女子形象,那么谁更适合宝二奶奶就一目了然了,程高本里袭人在贾宝玉婚事上还参与调包计。另外,贾宝玉的前途不但关系着贾府的前途,也关系着袭人的前途,可是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这些东西,而黛玉不但不劝宝玉还顺着甚至鼓励宝玉,这让袭人觉得自己和黛玉三观不合,而这方面宝钗和袭人想的却是一样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袭人的社会兴趣度很高,她热衷和贾府里不同阶层的人来往以期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人脉网,目的是为做宝玉姨娘打好基础,并且大多情况下得到了正反馈,贾府里很多人视她为知己、得力助手或是知心大姐姐。从这方面来看,袭人透露出一些女性自主意识,比起黛玉被动等待贾母为她安排婚姻大事,袭人为了自己的目标敢于精心谋划并且付诸实践,虽然正如她的判词一样,她的计划失败了,可这是由于多种意料而外的因素导致的,她做的那些追求超越的补偿动作都是具有成为宝玉姨娘的可能性的。

另外,从人际交往的过程来审视袭人,也可以看出袭人是一个心思缜密,温柔稳重,周到识大体又恪尽职守的人,并且在贾府中获得了上上下下的好评。历来看过《红楼梦》的人对袭人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不过鲁迅也曾说过,《红楼梦》里面的人都是真实的人物,没有绝对好的人也没有绝对坏的人,大家在看待一个人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袭人是大观园里丰腴又淡雅的桃花,带给人们阵阵余香,值得去细细品味。于此,本文借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管窥了袭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风格,以期从不同视角给读者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2][3][4][5][6][7][8]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彭书平,女,汉族,重庆奉节人,云南省昆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2258500783246

猜你喜欢
阿德勒王夫人晴雯
王夫人对贾宝玉婚姻方面的拒绝言语行为与她的心思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把童年还给童年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试析《红楼梦》中王夫人的善与贤
怎么做才能变得幸福?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把书包留在墓地
阿德勒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晴雯之悔是在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