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民:清廉正直的人民公仆

2022-03-22 02:11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民公仆爱民闯红灯

他是一个高官,但他更像一介平民。为了带领湘西群众脱贫致富,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

他就是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培民。2002年3月11日,在工作中,郑培民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在赶往医院的路上,他嘱咐司机的一句“别闯红灯”成了最后的遗言。

1998年,湖南常德市安乡县被洪水夹击,危急存亡之时,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来到安乡,安营扎寨,住进“水围子”,在大堤上,郑培民整整呆了60多天,瘦了20多斤,400公里的长堤不知道踏过多少遍。大战之下,看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55岁生日。

无论是当市委书记、州委书记,还是省委副书记,有两个雅号始终伴随他:一个是“三不书记”:說他不唱高调,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政绩工程;一个是“三民书记”:说他爱民、亲民、一心为民。

几十年来,郑培民的职位一直在变动,而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调到长沙后,杨力求多年来一直坚持走路上下班,郑培民从不让妻子搭他的顺路车。杨力求也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在廉政问题上,丈夫把前门,妻子守后门。在女儿郑海蓉心里,虽然父亲是大官,但她和哥哥从未有过高干子弟的感觉。“从我们懂事时起,父亲就在我们面前念叨:你们要自己争气,不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任何关照。”郑培民常告诫孩子们要“甘于清贫,守得住清贫”。

1988年6月,老同学季德钧来湘潭出差,郑培民接他到家做客。季德钧回忆时感慨:“整个家居之简朴清贫,不用说当今,就是在当年的同级干部中也是少见的。”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突发性心肌梗死,司机想赶时间,于是就在车顶放上了警笛,闯了红灯,没想到这时候郑培民艰难地抬起头,几乎是用最后的力气说了生命里的最后一句话:“别闯红灯。”这看似平常的四个字,正是郑培民一生官风人格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这是人民公仆郑培民的故事,他是《中国榜样》丛书(3册)中70位榜样人物中的一位。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写道:“我们要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

猜你喜欢
人民公仆爱民闯红灯
小英雄李爱民
打 车
触摸俄罗斯
各国行人闯红灯的处罚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 做新时代人民公仆
“我不再闯红灯”
马克思政府观简论
闯红灯
浅谈党的干部如何做好人民公仆
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