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蓄电池室可燃气体探测器告警故障分析与处置

2022-03-22 09:51黄旭超
农村电气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端电压负极蓄电池

黄旭超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1 事件描述

事件1:2020 年5 月5 日00:50,接福建省电力公司监控通知,某变电站辅助综合监控系统报“蓄电池室-可燃气体探测器107”告警,发现现场可燃气体探测器闪烁报警,蓄电池处于均充模式。

事件2:2020 年10 月19 日13:50,此变电站再次报“蓄电池室-可燃气体探测器107”告警,有了上次的处理经验,运维人员前往蓄电池室检查后,发现现场可燃气体探测器闪烁报警,220 V Ⅱ组蓄电池外观正常,充电机此时并未处于均充模式。

2 蓄电池可燃气体产生的原理

在正常工作状态的蓄电池,其析气量是极少的,其内部化学反应方程如下:

Pb+PbO2+2H2SO4=2H2O2+2PbSO4

其中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方程为

Pb+SO2-4-2e-=PbSO4

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

PbSO4+2H2O2-2e-=PbO2+SO2-4+4H+

从以上化学方程中可见整个蓄电池充放电过程无气体产生,然而蓄电池内部还会由于正、负极在蓄电池开路及充放电过程中,其内部含碳物质被不完全氧化而产生一氧化碳[1],结合蓄电池说明书中写明的:“当蓄电池单体两端充电电压超过2.35 V或环境温度高(高于45 ℃)时,都会导致电池内部在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气体来不及被负极吸收(复合),超压后安全阀会排气。”可见,在正常情况下蓄电池内部会产生部分一氧化碳,当外界环境变差(两端充电电压超过2.35 V 或环境温度高于45 ℃)时,其产生可燃气体的速度将超过负极的吸附能力,从而导致气体逸出。

变电站220 V 蓄电池如图1 所示,出厂日期为2019年,其额定浮充电压范围是2.23~2.27 V,额定均充电压范围是2.30~2.35 V。

图1 蓄电池额定均充、浮充电压范围

3 可燃气体探测器报警原因分析

运维人员为了排除可燃气体探测器故障而导致的误报,所以当11 月16 日,TA 变再次出现可燃气体报警时,运维人员使用BH-4型复合式多气体检测仪对Ⅱ号蓄电池组所在位置进行测量。

目前现场确实存在CO气体,其含量为20 μL/L。

3.1 事件1原因分析

运维人员5月5日检查后台发现:4日23:25,充电机自动切换到均充模式(根据定值单,充电机每90 天自动切换一次)。运维人员前往蓄电池室检查检查蓄电池组巡检仪电压,现场并使用万用表确认,有23个蓄电池电压超过蓄电池上标明的均充电压上限2.35 V。对蓄电池进行红外测温,未发现异常,测试蓄电池内阻,结果也在正常范围内,现场空调运行正常,室温26 ℃,观察室内情况,未发现异味、烟雾等异常,I、Ⅱ组蓄电池均未发现鼓胀、漏液、结晶等异常情况,空调正常运行,环境温湿度正常。开启220 V 蓄电池室内2 台轴流风机,约1 min后,报警信号消失。

根据以上现场现象判断,可以认为5月5日的可燃气体告警是因为#2 蓄电池组此时处于均充状态,其组内23个蓄电池端电压超过2.35 V,从而导致其内部大量CO 气体逸出,从而引发可燃气体探测器正确动作告警。

3.2 事件2原因分析

10 月19 日,告警时充电机并未处于均充模式,现场空调运行正常,室温26 ℃,同时根据目前TA变10 月与11 月的蓄电池端电压测试记录(如图2、3所示),220 V Ⅱ组蓄电池104个蓄电池单体端电压(浮充时)均在2.22~2.28 V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图2 10月220 V Ⅱ组蓄电池端电压

图3 11月220 V Ⅱ组蓄电池端电压

可见,蓄电池在浮充运行情况下,其释放出的可燃气体浓度,依然会达到能够触发报警器动作的浓度值,因此初步怀疑部分蓄电池单体负极吸附气体能力不足,同时,蓄电池室中220 V Ⅱ蓄电池所处位置较之I组更为密闭(如图4 所示),所以其蓄电池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发出的气体很难扩散,因此会被可燃气体检测仪所探测,从而发出报警。

图4 变电站220 V蓄电池室布置图

4 可燃气体超标的危害

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些可燃物质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物质在爆炸混合物中的体积百分比来表示,爆炸极限说明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并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它有一个最低的爆炸浓度即爆炸下限,和一个最高的爆炸浓度即爆炸上限。只有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才有爆炸的危险。如果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由于空气所占的比例很大,可燃物质浓度不够,因而遇到明火,既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如果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由于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空气不足,缺少助燃的氧气,遇到明火,虽然不会爆炸,但接触空气却能燃烧。表1 为常见的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表1 是常见的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

氢气的爆炸极限是4.0%~75.6%(体积浓度),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是12.5%~74.2%(体积浓度)。

本次测量的CO浓度为20 μL/L根据上式1进行换算其体积浓度为0.002%,小于爆炸下限。而目前国标中CO 的最低致死浓度为5000 μL/L(5 min),可见,目前蓄电池室中的CO 气体浓度也远小于致死浓度,对人体也不产生危害。

5 总结及提升措施

目前,该变电站220 V Ⅱ组蓄电池在浮充状态下依然会发出大量的CO 气体,结合厂家意见,初步判断该批次蓄电池存在部分单体负极吸附气体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进行泄压阀更换,班组目前为了保证运行安全,要求运维人员每日开启蓄电池室风机通风5 min,保证空气流通,及时排出可燃气体。在2021 年中,厂家对蓄电池泄压阀进行更换后,故障消失,可见确实是由于泄压阀故障导致的可燃气体溢出问题。

猜你喜欢
端电压负极蓄电池
脉状负极石墨性能优于领先的商业合成石墨
低电压下微能RC 脉冲电源放电波形研究
对接充电系统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换相位置的检测与修正
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新方法与实现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预嵌锂技术发展分析
聊聊蓄电池的那点事儿(1) 汽车蓄电池的前世
蓄电池去哪儿了
蓄电池去哪儿了?VOL12.雷克萨斯RX450h
蓄电池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