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纤腰以微步 呈皓腕于轻纱
——古典舞《罗敷行》的审美意蕴

2022-03-22 20:45黄佳琪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采桑罗敷古典舞

□黄佳琪

晨光熹微,薄雾如纱。在深沉辽远的低音中,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婷婷伫立的妙龄女子,一含、一腆、一收、一放,举手投足间既饱含深情又不失端庄沉稳。随之,悠扬的笛声徐徐奏出,空灵悠远。灯光下,若隐若现的蓝衣女子好似踏雾而来,光看背影便感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万种风情。陶醉间,云开雾散,在愈发圆润淳厚的音色中,女子满怀欣喜缓缓走入观众心中,随着一段清澈明亮的琵琶独奏,采桑的序幕拉开……

古典舞《罗敷行》由佟睿睿编导,华宵一表演,是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古典舞少年甲组金奖获奖作品。在该舞蹈作品中,古典舞身韵贯穿全程。演员在“韵”的基础上使整个舞蹈呈现出飘逸的流动之感,合着音乐的变化自由展开,形成了具有极高欣赏力的动态之美,富有诗情画意和审美情趣。该舞蹈作品不论在姿态造型、动作运动,还是韵律、意境创造等方面,都符合古典舞的美学要求和审美理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古典舞《罗敷行》是“诗”与“舞”相融合的代表性作品。本文从舞蹈形态学角度对作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剧目从诗词中汲取精华,通过脚下“勾绷”变换来表现“行”的特征,并巧用汉唐舞蹈韵律,以凸显女性身材的三道弯造型与“折腰”动作,合着眼神的“聚放凝收”来塑造“罗敷”娇柔曼妙、柔中带刚、自信洒脱的形象。该舞采用民乐,以“花篮”为道具,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既有古典诗词的生动性,又富含古典舞的审美意蕴,研究该作对“诗”“舞”结合的舞蹈创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以诗词为源,推陈出新

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浓缩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古典诗词凝聚着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智慧。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古典舞蹈在审美特征上有许多融合之处,许多经典的古典舞作品都是以诗词为原型创作而来,如《采薇》《春江花月夜》等,舞蹈《罗敷行》也属于这一类经典佳作。《罗敷行》是汉代一首广为流传的乐府诗,又名《陌上桑》,诗词塑造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女子形象,通过表现罗敷漠视权贵、善良勤劳又不失风度的形象,来歌颂她的坚贞善良与勇敢机智。“罗敷”这一形象一改传统诗文中对女性人物哀怨、病弱、凄苦、羞怯的刻板印象,成为文学史中的独特形象。古典舞《罗敷行》的主题取材于此诗,描绘了农家少女罗敷郊外采桑的情景,时而轻快,时而雀跃,时而神采飞扬,时而留恋陶醉,重点刻画了人物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

二、合音乐之韵,扣人心弦

古典舞《罗敷行》的音乐具有点睛之笔的价值,对该舞蹈作品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在舞蹈编创、表演中具有引导性,是表达作品主题与艺术思想的关键。不同于很多舞蹈音乐由若干选段采用“拼贴”手法组成,《罗敷行》的音乐《夜雨双唱》选自著名琵琶演奏家赵聪的新民乐专辑《聆听中国·月舞》,曲式结构完整,发挥了笛子悠扬委婉、中阮恬静柔和、琵琶嘹亮空灵的优势,采用独奏、重奏及乐队伴奏等丰富的演奏形式,乐句表达与动作语汇有机结合,使情节保持连续不断且具有艺术张力,形象而贴切地表现了舞蹈的意境美。受《夜雨双唱》“引子—前奏—主题—尾声”的曲式结构影响,女子古典舞《罗敷行》为“A-B-A”三段式结构:开头以平缓的节奏、均匀的气息描绘了清晨太阳初升,罗敷出门采桑的轻松愉快。放下花篮后与拾起花篮后的舞动为第二段,描绘了人物活泼灵动的采桑动作和阳光爽朗的性格特点。动作语汇与音乐融合得天衣无缝,柔中带刚,延伸流动的动作与较为硬朗的音乐既表现出罗敷采桑时的悠然自得、欢欣雀跃,又体现出罗敷直率豪迈的性格。结尾随着音乐强度渐弱,琵琶声使观众流连于意境与想象之中。编导巧妙地以“行”的体态前后呼应,既点明主题,又对罗敷典雅含蓄而又浩然坦荡的性格加以赞赏。

三、以动作之形,引人入胜

古典舞《罗敷行》是诗性背景下的舞蹈作品,以写意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怀,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营造出恬静、雅致的意蕴,使观众沉浸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唯美意境之中。

(一)“勾绷”间,“步步生莲”造意境

在舞蹈中,“意”是指舞者的主观情感,“境”是指舞蹈中表现的场景。舞蹈伊始,随着灯光渐明,雾气消散,朦胧间,一个婀娜多姿的采桑少女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舞蹈演员背对观众,左手提篮于肩前,右手缓慢向上轻撩,腰部右靠,左腿抬起,左脚勾回,使身体各个部位之间构成柔美的曲线。随之,舞者左脚缓慢向右前方撩出,转移身体重心,左手提篮向上延伸,右手围于身前,右腿的造型呈小射燕状,接着主力腿逆时针旋转90 度,将整个造型的左侧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对罗敷曼妙身姿的再次刻画。当罗敷回身亮相后,一连串柔美的连接动作,在不断加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也逐步进入作品主要部分的表达中……舞者在表演时,常常在一气呵成的长串舞动后,忽然定格于静态造型中,但又不是完全停止,手、脚的末端随着气息起伏依旧缓慢延展。这种舞台表演方式使舞者内在情感的表达呈现出欲说还休的效果,对作品情感意蕴的构造可以起到助推的作用。

在古典舞《罗敷行》的动作编创中,编导把“行”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行”为主题动作并将其巧妙地多次变化、反复强调,体现罗敷行走和采桑的过程。舞者甚至运用变换各样的脚下步伐几乎跑遍整个舞台,以流动的空间调度与行云流水般舒展柔美的动作、姿态,表现罗敷不同心境下“行”的动态形象。可见,编导巧妙抓住“行”的典型性,通过对“行”的刻画,使罗敷欢乐心情的形象得以体现,也生动描绘了她采茶时辛勤的场景。

诗中描绘罗敷行走时是“微步弄腰姿”,因此,舞者对“行”的演绎都十分小巧、轻盈、柔媚。为了惟妙惟肖地表现“弄”字所传达出的罗敷的俏皮,以及旁人倾慕她“妖姿”的状态,编导设计了这一串经典动作,这也成为该剧目最具代表性的舞姿。舞者左手以兰花指形态将花篮提在胸前,左膝抬起90 度勾脚向里侧关,左小腿与右臂同时摆动,接着换右腿抬起。在如此左右摇摆交替前行中,一个妖娆动人的采桑少女就这样生动栩栩地走向观众。古典舞《罗敷行》中多次出现了“勾脚”,以及由“勾脚”慢慢延伸为“绷脚”的形态,这与生活中人们行走的习惯一致,都是脚跟先落地。这是舞蹈取材于生活的体现,亦是生活化动作的艺术性表达。其次,作品中半脚掌小碎步的设计,相比于古典舞中的圆场步,更能让观众体会罗敷的轻盈灵巧、清新俏丽以及欢乐的心情。再者,这种半脚掌小碎步也可能是采桑场景的生动再现。桑林一般道路崎岖,杂草丛生,行走其间需小心谨慎,难免颤颤巍巍。因此,半脚掌小碎步相比于圆场步而言,能够将小心翼翼的心理活动拿捏得更准确。此外,从《诗经·桑中》开始,桑林就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在之后的文学作品中,桑林大多与男女之情有关。因此,半脚掌小碎步可能也是为了表现罗敷的俏皮与羞涩,使人物情感更饱满,形象更鲜活。

(二)“折腰”间,“摇曳生姿”显韵味

“纤腰”“轻身”的形体姿态是这部作品带给观众两个最直观的视觉享受,这两点恰恰是汉唐舞蹈的审美特征。由此可知,古典舞《罗敷行》中表现罗敷在林间采桑的场景是巧用汉唐舞蹈的手法来演绎的。该剧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汉唐舞蹈“平稳和谐、含蓄温润”的风格特征与审美理念,将罗敷含蓄的个性与柔美的体态完美融合,使观众从舞者内敛、柔美、舒缓的表演中体验到婉约秀美、清新俏丽的视觉美感。

古典舞《罗敷行》以凸显女性身材的三道弯造型及控制性舞蹈动作为主题动作,有“拧、倾、圆、曲”的动态结构。舞蹈动作中的云手、圆场和舞者起舞时的线条流动都展现了古典舞“圆”的特征,并且剧目中多次运用“折腰”技术,突出女子舞蹈腰部的美感和动感。“折腰”并不是单纯的姿态展示,而是舞者激动心情的外化,每一次下腰都与音乐完美契合,将舞蹈层层递进,推向高潮。如舞者用两个走步接元宝跳,之后右脚绷脚从右向左划过半圆,将身体带向左侧再反弹回舞台中央做一次踏步采桑的动作。接着,表演更加热烈,舞者舒展双臂,背向小碎步快速移动到舞台左后方,然后忽然静止成弓步、双臂向后展开的造型,紧接着双腿收回,猛地向后下侧腰,左手高举到半空中,右手放下花篮,之后又快速起腰进入新的段落……“动静结合”这一传统美学在该剧目中多次呈现,在“静”的造型中,除了蜿蜒曲折的线条,还呈现出一定“动势”,在“动”的行云流水中亦包含着一定稳重的“静势”。

剧目中不乏许多流畅性极强的舞段,折腰起身、跪地跃起……舞者在高中低三维空间中自由流转,合着音乐融合韵律与肢体,交融气息与情感,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无不在向观众展示罗敷的万种风情。舞蹈中的“折腰”看似柔美,实则柔中带刚,具有营造意境的功能,是含蓄的个性与柔媚体态的统一,既灵活运用汉唐舞蹈的特点增强了作品的视觉美感,又表现出罗敷坚韧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弹跳”间,“若俯若仰”宣情绪

舞蹈是表情的艺术,尤其是以诗词歌赋为原型的舞蹈作品,更需仔细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以塑造鲜活的舞蹈形象。在表演过程中,肢体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二者缺一不可,肢体动作中的各类舞蹈技巧,在表达人物情感、塑造形象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一,舞蹈技巧可以增强表演艺术的呈现效果。适当的技巧展现可以帮助诠释作品的内涵。其二,舞蹈技巧可以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去推动情节、情绪的发展,增加舞蹈表演的魅力。

古典舞《罗敷行》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技巧,尤其是不同形式的高空舞姿跳跃技巧,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仿佛跃入了观众心中,给人一种动态美感。其中,“倒踢紫金冠”多次出现,每一次都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准确地刻画了罗敷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形象。例如,在放下篮子后,舞者的各种碎步疾行、快速甩臂、高踢腿、大涮腰,以及大跳、元宝跳、旋子等动作,看似随性,但节奏强烈,韵味突出。舞蹈演员在四个八拍内连续展示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倒踢紫金冠技巧,层层叠加增强感情色彩,合着音乐的强弱起伏将作品推向高潮,表达了罗敷沉浸在采桑的美好时光里,以及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快速的旋转、空灵的腾跃……若俯若仰,若来若往,无拘无束的舞蹈动作使人物情感得以宣泄。

(四)“眉眼”间,“聚放凝收”塑形象

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表演者的眼神常常是用于体现作品中人物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以眼神表达人物内心情谊,传达诗中人物所思所想,继而引起气息、动作的流动转换,构成中国古典舞的特殊意蕴,达到舞者“形与神”高度结合的效果。诗中形容罗敷“顾景笑齐眉”,这充分体现在舞蹈演员眼神的聚、放、凝、收之中,使观众能够在舞蹈演员的举手投足间看到罗敷娇柔曼妙的身段,看到楚楚动人而又自信洒脱的神情。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眼神与道具间的交流亦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对表演效果、推动剧情发展有重要作用。古典舞《罗敷行》在道具运用上别出心裁,可谓神来之笔。编导精准地把握了角色塑造中情景的特色——采桑,除了常见的手提,舞蹈中的罗敷还用脚勾起篮子,充满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与美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俏皮可爱。花篮的外观精致小巧,映照出主人公内心的纯净与美好。舞者在提篮时的动作精巧细腻,放下篮子后多为热情奔放的大幅度动作,与放篮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塑造出生动的采桑女形象。编导结尾将画面拉回罗敷提篮而归的情景中,首尾呼应,对她温柔婉转而又刚健有为的性格做出总结。

中国古典舞《罗敷行》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对纯粹、质朴的美好生活的向往。编导以贴近生活、虚实相生的编创手法,巧妙融合汉唐舞蹈,在动作、服装、道具等各方面别出心裁,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猜你喜欢
采桑罗敷古典舞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桑椹
陌上桑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陌上桑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去古代采桑吧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