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以太平古城为例

2022-03-22 20:45林如意
艺术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崇左音乐学太平

□林如意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本科专业成立于2010年,该专业建成以来便不断与崇左当地的地方企业、社会单位尝试校企合作,并在2020 年同当地旅游景区太平古城进行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后,合作形式逐渐规范、成熟。本文便以此次合作为个案,通过参与式体验、访谈校企双方负责人与整理影像资料来对校、企、生三方进行合作现状的有关调查,对网上的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梳理,从而进一步分析该合作模式下校外实践的合理性并提出发展建议。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属于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艺术类教育人才的重要学府之一,其开设的音乐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地方服务性,仅校内的日常课堂教学不足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太平古城为例的地方企业舞台因考虑到受众层次及需求的不同,校外实践过程更具真实性。该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外实践能使地方院校的音乐学学生在充分服务地方的同时锻炼舞台实战能力,不仅为本科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打开了新的局面,同时也为本科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学习、校外实践验收成果及高校服务地方提供了新的思路,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

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概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全面发展,能充分理解和把握音乐学科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拥有创新思维与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能力,具备现代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理论和方法及合格的音乐表演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自觉适应新时代我国国情发展需求的中小学教育教师、教育从事者和艺术从事者。基于上述培养目标,该专业设置的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为教育实习见习、民间音乐采风等;二是面向学校表演团队成员或专业能力拔尖的学生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参加校外演出与校外比赛。

该校音乐学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教育工作者,因此,中小学为校外实践的主战场,有关校外实践活动围绕中小学的教学活动展开。教师在带班和授课的同时要学习如何进行教学研究,有效地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从事教育相关行业打下基础。民间音乐采风调研作为音乐学研究的必经之路,被列入该校音乐学大三学生的必修模块。该校外实践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田野调查、译制谱例、再现汇报等过程,更好地掌握采风调研这一音乐学研究手段。而面向个别学生开展的校外演出与比赛活动,主要由学校方面收到演出或比赛邀请,再派出校内优秀代表,能在短期内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短期内努力提升自身的演奏或演唱能力,也能提高心理素质,积累舞台经验。

学生参加的个人或表演团队的校外实践侧重于演唱或演奏水平和舞台实践的能力训练,不能全面地培养其专业能力,且能参与的学生数量往往较为有限。因此,开展高综合性和高参与度的校外实践活动对音乐学专业而言迫在眉睫。

二、太平古城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为谋求音乐学专业校外实践更好的进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在校外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创新地增加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综合舞台实践这一校外实践活动,有效地解决了上文所提到的校外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新的合作对象包括崇左市太平古城文化景区、崇左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崇左市司法局等学校当地企业或单位,其中,以与太平古城间的合作最具代表性。下面,笔者将围绕校、企、生三方面阐述太平古城合作项目的相关情况。

(一)学校方面

太平古城校企合作的学校方面现状调查内容将基于笔者对太平古城校企合作项目校方负责人——艺术学院刘德崇副院长的访谈内容展开。

通过此次访谈,笔者了解到音乐学专业方面出于“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强化学生专业实践平台建设有利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一原因,参与了崇左太平古城在2020 年5 月的演出竞标活动,并有幸中标,获得了当时的合作演出机会。合作签约时间为一年,一年内由学校组织学生每日到太平古城进行演出,而太平古城方面则支付学生相应的演出酬劳。合作演出内容以充分展现崇左地方特色的民族民俗类作品为主,包括有崇左特色乐器天琴的相关展演、壮族竹竿舞表演。而将这些具有崇左特色的音乐元素融合到太平古城的演出中,不仅有利于弘扬崇左当地音乐文化,也能促进当地旅游音乐文化形成自身特色,并从其他旅游音乐文化中脱颖而出。这对增加太平古城客流量、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与展示崇左地方特色文化都有重大意义。

(二)企业方面

对太平古城校企合作的企业方面现状调查,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古城方面的项目负责人邵海文总经理来分享企业方面对此次合作的见解。

在合作项目众多投标者中,太平古城选择我校进行合作,一方面是希望将高校的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结合,通过表演把学生兴趣特长同社会项目结合,更好地让城市在发展中提高关注度,并以此助推崇左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南宁方面的表演团队来回路途较远,来回不便与额外开销较大等因素不利于古城的长期发展。

对于合作现状,邵海文总经理表示,此次合作形成的带有民族色彩的地方旅游音乐文化,能明显地激发外地游客的观演兴趣,但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影响,外地游客数量下降,广西当地游客对这一类的本地特色演出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企业方面认为该合作模式若要长久地发展下去,除了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还需要在演出方面有一定的创新突破,形成古城自身特有的旅游音乐文化。此外,邵总认为,学生在学习之余要参加演出是比较容易产生倦怠的,因此,首先要真正激发学生的舞台参与兴趣,而非单纯地追求演出任务的完成。同时,邵总希望学校在合作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的方式,将这种模式下的校外实践融入课堂或课程,避免出现学生在校内上完课再额外花费时间去经营演出的情况,从而使校企合作模式能更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学生方面

笔者作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8 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亲身参与了学校与古城的此次合作,该部分内容主要以笔者个人的参演经历及笔者所在班级的参与状况为调查范本。

为了丰富2020 年同太平古城间的合作内容,学校创新式地将音乐学2018 级的专业汇报演出地点转移到了崇左太平古城,晚会筹备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全权负责。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个班级要保证当天的晚会包含合唱、群舞、器乐节目,而音乐学表演常有的演唱类节目不能仅安排日常学习到的民族或美声唱法歌曲,还要准备更受大众喜爱的流行音乐。此外,其他表演形式也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丰富创新,以适应校外的实践演出。同时,由各班的指导教师负责监督筹备进度与节目验收工作。

2020 年秋季学期返校后,音乐学2018 级各班便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汇报演出筹备工作,以音乐学2018 级1 班为例,筹备工作大致如下。在节目筹备方面,班级集体商议晚会节目单,制订演出方案,每个节目都安排一位能够胜任指导的学生负责排练指导与进度监督,每周定期召开排练成果展示会,以便互相督促排练进度。在服化道准备方面,班级通过班会的形式讨论如何合理运用经费做采买安排。在晚会宣传方面,由班干制订宣传方案,班级成员共同拍摄。在后勤安排方面,参演各班互相帮助,未演出的班级为演出班级充当后勤人员,同古城工作人员一同负责道具、灯光、音乐等后勤工作。通过亲身参与上述的各项工作,笔者无论在晚会筹备方面还是专业综合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合理性和发展建议

(一)对校企双方的合理性

从上文提及的访谈,我们可以明晰,对于太平古城企业方面而言,他们会选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合作对象的两大原因之一就是周边较为发达的南宁市能提供的高质量表演团队往返路途远,如若同古城长期合作,不仅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开销,其间出现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处理的概率也会大幅提高。因此,在保证演出专业度的情况下,选择同地方院校合作,将地方院校的音乐人才培养与地区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运用该合作模式以较低的成本推广旅游文化景区,是使项目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而站在学校的角度,同地方旅游景区尝试进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外实践,通过为企业进行有偿演出,能有效地解决以往校外实践活动参与人数有限的问题,实现了校外实践参与人数的最大化,也为音乐学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提供了长期的校外实践训练平台与保障。同时,该合作能充分发挥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宗旨,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加强了同当地方经济、文化的联系。因此,该合作模式对学校方面而言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二)校企合作发展建议

1.尝试校内外课程有机结合

此次双方开展的校企合作中较为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校外实践方面投入的精力过多,而校内的课程也同样繁重,负担较大。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地方院校可以同企业一起尝试将校外实践同校内课程进行进一步结合并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校内外课程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学生校内外学习时间,减轻同时兼顾校内外任务给学生带来的负担。此外,学校也能根据课表来优化各班排练场地的分配,避免出现部分班级长期占据某排练场地导致其他班级无法排练的情况,缓解各班因排练场地不足引发的矛盾。

2.加强教学内容地方性

上述校内外课程结合模式下的校企合作地方性特点不应仅在表演方面呈现出来,还应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得到彰显,目光不能局限于简单地通过表演弘扬崇左地方音乐,而是要扩大到通过教育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崇左地方音乐。学校要充分融入地方音乐元素,形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地方音乐学教学特色,并谨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

3.主动寻求舞台创新

除了教学方面的完善,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快节奏的发展,音乐学专业和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不应拘泥于现有的传统舞台,要主动寻求创新与突破。在本次的案例调查中,校企双方负责人均表示下一步的合作要尝试对太平古城的舞台表演进行创新,未来可能会增加带有“剧本杀”元素的大型沉浸式演出,把这样新颖的题材及受年轻人追捧的娱乐方式融合到带有民族特色、历史特色的表演之中,能够形成自身的旅游招牌,再通过宣传与口碑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实现地方企业、地方学校同地方学生三者的共赢与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同地方企业合作间的良性循环。

在目前各院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要更好地谋求自身的发展,同当地企业共同构建具有当地音乐特色的新型校企合作体系。目前我国地方院校本科音乐学专业校外实践与地方旅游间的校企合作案例较为稀缺,本文在前人已有的校企合作研究基础上,概括了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校外实践现状,并以该校同崇左太平古城间的合作为例,通过访谈、体验等形式从校、企、生三个角度调查了目前的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并提出尝试校内外课程有机结合、加强教学内容地方性、主动寻求舞台创新的发展建议。希望能通过本次研究促进更多地方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同当地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践道路,在为地方谋求发展的同时也能为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创设更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崇左音乐学太平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太平风俗美
音乐学人
红色的路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