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大背景推进健康管理人才培养

2022-03-23 06:52岑丹维崔相一张聪聪邵静萍支雅军
科技视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教学资源教材

岑丹维* 崔相一 张聪聪 邵静萍 支雅军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健康的基本权利。现代人的“健康观”是完整全面具体的,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良好等。正确的“健康观”是实现民众长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振兴、国家综合实力强大的重要标志[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医疗诊断技术水平不断革新,人们对于健康管理的意识逐步提高。在党的带领下,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的健康状态,持续加大基础医疗水平的建设和投入,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拔高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短时间内,我国在健康领域的改革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重点强调,要持续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2],是全面提升国民的健康素质、实现全民健康与社会经济水平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参加全球化健康治理、彰显大国风采,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会议国际承诺的举措[3]。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老龄化加剧、期望人均寿命延长,慢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普通民众对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识被积极调动起来,对身心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管理及相关产业也随之发展,市场对健康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有着迫切需求[4],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前景。健康体系作为医学四大支柱体系之一,多方面推动健康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可弥补当前存在的社会供应—需求比例不足的情况[4]。

笔者在主持并参与校级“十三五”第二批教改课题项目:职业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健康管理学课程为例(XJSSW2019014)的研究过程中,以郭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健康管理学》一书作为理论参考依据,深入分析了健康管理学课程改革对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型健康管理学人才的现实必要性。《健康管理学》一书分为三篇共十三章,包括理论篇、应用篇和慢性病管理篇三个部分,该书介绍了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策略,健康管理相关基础知识,中医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不同生命周期与不同社区下的健康管理基础应用以及当今社会发病率较高、适合健康管理调控的慢性病,并着重制订个性化和量化的指导方案[5],结构层次分明,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具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健康管理的学科特点,是符合教学发展需要的新形态教材。以下基于“健康中国”大背景,以健康管理学课程为例,从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材形式,厚实教学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就推进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展开具体讨论。

1 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素质健康管理专业人员

关于健康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主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密贴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医药大类专业人才培养及应用的需求[6]。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和具备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和信息管理、风险评估等健康管理内容以及涉及的体检中心、公共场所、保险行业中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7],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结合运用正确合理的健康理念和药德信念,强化药德、药规、药技的“三药”人才培养目标和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及扎实的实践基础。学生能够在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意识、收集网络信息能力、钻研探索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个方面有所突破。教材中紧密连接培养目标编撰教学内容,涵盖内容范围广泛,重难点知识突出,具有较实用的理论指导作用。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指引线,其核心是专业培养的目标。全面分析健康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要求,需制订可行性高又精准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找到正确的培养目标[8,9],即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并且培养目标要符合学校自身办学层次和教研水平等实际情况。健康管理师的职业要求是:负责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的监测、评估、分析,健康促进以及健康维护的专业管理人员,获取相关职业资格后可在医疗机构、社区、疾控等单位从事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又要兼顾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足够的实践教学的环节和时间。

2 更新教材形式,厚实教学资源

在“学习者为中心点,成果为导向、促学以致用”的整体思路指导下[10],教材编写过程中采用了纸质教学内容与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融合课本”编写模式。纸质内容主要承接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相对固定性。数字资源作为辅助类资源,可进一步剖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紧密衔接健康管理专业学科背景与专业前沿,结合实际应用案例等,知识深度持续挖掘,广度进一步拓展。教材中配备的二维码,可通过移动设备扫描获取丰富的教学课件、高清的彩图、视频、思考题解题思路等,提供了多种学习形式、厚实了学习资源的品种。新形态教材满足了信息时代泛在学习的需要,实现了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融合,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知识获得感。多样化教学资源和与时俱进的教学资源内容,能明显调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创造性、即时参与性和专注度,增加课堂气氛活跃度,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在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中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和德育元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实训模拟活动等环节,实现专业知识内容与德育元素、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同时更新课程评价标准,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设计过程考核评价表,从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健康管理专业知识、管理方案的设计实施、服务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等多方面出发,通过学生互评来进行考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健康理念和药德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贯穿融合技术应用能力,持续强化“厚药德、明药规、强药技”的“三药”人才培养理念[11]。

3 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

以教材为载体,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线上自主学习,结合智慧职教云平台App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每一次上课前发布学习目标和任务,依托教材,利用在线课程,设置在线学习、在线测验、课前实践练习,实现学习者在课前的自主主动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知识竞赛、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情景演示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实现课堂中的探究学习。课后任课教师布置拓展训练,通过模拟实践、案例分析、对接社会服务等活动,与相关企业行业实现接轨,实现课后知识巩固,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交流合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为载体,结合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有机整合,推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围绕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借助智慧职教云平台App,实现了“教材+微课+MOOC+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一课一书一空间[12],成功助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提升健康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来持续推进具有医药特色的应用型院校建设与发展。

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单纯注重理论,更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付诸于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中,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实践,打开改革思路和格局,以期走出一条全新人才培养之路[13]。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让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于社会实践中,扩宽专业视野领域,培养具有医药人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技术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健康产业稳步发展[14],共同推进“三药”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提升医药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源源不断赋能。

综上所述,积极推进健康人才的培养,与“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相一致,符合人们逐年增长的健康需求。笔者距离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人才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尚需很长一段路。高校是向社会输送健康管理人才的起点。学校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资源、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推进具有创新性的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紧迫性和社会必要性。只有持续向社会输送健康管理人才,在实践中促进人才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填补在健康体系的空缺,满足社会供应—需求比,才能助推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教学资源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