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地方本科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2022-03-23 06:52王飞飞谢丽明时合生
科技视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院育人专业

王飞飞 谢丽明 时合生

(平顶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0 引言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各项技术飞速发展,学校的教育虽然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仍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尤其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所学相对滞后于社会、企业所需,因此如何让学校走向社会、让社会融入学校,在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1-3]。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人才培养从学科导向往产业需求导向转变,现代产业学院以其鲜明的行业特色、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特征成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2020年7月,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文件中对现代产业学院做出了定义,强调了产教融合、学为所用,产业学院的建立是为了让教育与产业发展接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应对社会市场需求,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知识真正应用于产出,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现代产业学院的研究也在日益增加,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平顶山学院ICT产业学院为例,在对现有产业学院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产业学院下的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寻找适合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不能盲目跟风,要立足于院校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合作单位,要有校企合作不浮于表面、对合作的目的形式成效等有深刻的认知。在建设过程中,要求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新的人才定位,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构造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满足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4-6];此种模式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改变过去松散的关系,创新管理体制,企业与学校深入合作,共同进行资源整合配置、管理学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在建设过程中,以华为ICT学院为载体,促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构建ICT专业群,将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建好专业三者有机结合,面向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标准,修订培养目标、学生的能力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学院的发展,提升现有学生的培养质量与行业服务能力。

2 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功能,依据学校提出的“政产学研协同,教学做创融通”的育人模式,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是华为ICT产业学院的首要任务,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如何培养出真正满足行业需求、从学校到社会可以为企业服务的人才,需要在产业学院中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机构,构建管理体制及组织架构,对产业学院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协调各方关系、汇聚资源、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细则;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与企业的需要,针对学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引入行业专家,研究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式、共同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群与模块化课程体系,确保学生的培养能融入新技术、新理念,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第二,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依据产业学院建设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围绕行业标准、企业需求与岗位设置,依据职业标准在课堂实践中进行教学,紧跟技术发展修订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培养。以华为认证为抓手,推行“1+X多证书制”,打造教师、学生到企业去,企业讲师、项目到学校中来的双向互通机制,将企业元素真实的引入课堂与实验室,模拟企业的实际环境,构建真实的项目流程,引入企业的真实项目,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与职业压力,教师能够利用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以学分置换的形式到企业中,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切实提升能力与社会经验。在此过程中,学校能够与企业实现人员、项目合作共通,解决学校与企业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依据华为ICT专业群,根据不同专业,制订行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拓展教师能力提升渠道,组织校内专职教师外出培训,参加ICT产业的工程师课程学习,参与本专业的各类技术项目,并依托现有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新的ICT教师培养基地,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进来。

第四,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统筹学校各类实践资源与企业可提供资源,构建面向ICT产业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能力与职业需求为目标,打造基础实践、实践进阶与岗位工程技能实践逐步深化的实践体系。明确现有实验室的设备与其可对应能力的支撑,改造实验室环境,改变传统的实验室实验开展模式,加强实践训练,不同的实验室相互支撑,形成模拟产业链;以实验室为依托,开展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督促学生积极加入教师实践团队,进入实验室,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第五,改进考核机制。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学生成果产出为导向,改变原有考核方式,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考核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对应,紧扣毕业要求,以考核目标为评判标准,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培养落到实处。

3 结语

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综合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资源,为培养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与保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建立了华为ICT产业学院,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依据华为ICT专业群,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改善现有的实验条件,建设实践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企业案例与工作流程,并实现学校企业的双向互通、资源共享;以成果产出为导向改进考核机制。实践证明,现代产业学院可以有效地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服务地方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学院育人专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