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草药”成“毒药”

2022-03-24 21:30沈文礼
健康博览 2022年3期
关键词:药物性转氨酶医嘱

沈文礼

杭州的林女士(化名)今年53岁,近日,她总感觉食欲不振、头痛乏力、全身没力气。刚开始以为太累了,休息好就会缓解,然而半个月过去了,不适症状不仅没有缓解,林女士还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皮肤、眼睛、小便都开始发黄。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林女士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

化验报告显示:总胆红素25.95μmol/L (毫摩尔/升)(参考范围:3.42-20.52μmol/L),谷丙转氨酶603U/L(单位/ 升)(参考范围:7-40U/L ),谷草转氨酶424U/L(参考范围:13-35U/L)。总胆红素及转氨酶严重超标,重度肝损伤。

“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进展为肝衰竭,那就要危及生命了。”接诊的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副主任医师胡永珍立即为林女士办理住院。

完善相关检查后,医生排除了林女士患病毒性肝炎、肿瘤等疾病的可能。身体健康,没有特殊用药史、食物过敏等的林女士为何会出现肝损伤?

胡医师再次仔细询问病史。林女士无意间说起,自己3个月前头痛,看小姐妹微信推荐说“草药泡水喝有奇效”,可以活血化瘀、缓解头痛。“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周围朋友也在喝,我想着药材珍贵,效果应该很好。”林女士对“草药”深信不疑,每日泡水服用,已经吃了一个月。而“草药”的具体成分是什么,林女士却表示不清楚。

这下“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不合理使用“草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林女士遵医嘱停止服用“草药”,同时接受了护肝降酶、降黄等一系列治疗,目前已好转出院。

为什么朋友口中的“神奇草药”,在她这里却成了险些丧命的“毒药”呢?胡医师解释:“藏药能不能服用,有没有效果,这需要专业医师对患者个体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个人体质差异,以及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每个人的状况大不相同。盲目跟风服用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近年来,由于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很多人都有吃保健品的习惯,容易滥用保健品,由此所造成的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屡见不鲜,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胡医师解释,肝脏是人体进行药物清除的主要场所,代谢产物的量超过了肝脏的清除能力时,毒性物质便会在肝内聚集,对肝脏造成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表现有乏力、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尿色深、皮肤巩膜黄染等。

一般来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如能及时诊断、及时停药,予以护肝治疗后,预后多数良好;如果未能及时诊治,少数患者可进展为急性肝衰竭,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有着较高的病死率。

●遵医嘱用药,定期查肝功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长期用药的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门诊随访,及时与医生沟通用药方案,定期监测肝功能,医生会权衡利弊调整方案,避免私自调整用药方案。

●避免乱用药。来历不明的药物、保健品等不随便吃。盲目听信广告,自行长期服中药和不合格的保健品,十分危险。

●用药时应避开不利情况。如空腹或饥饿、营养缺乏、嗜酒或醉酒之后服药等。

●早期诊断,立即停药。是药物性肝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建议一旦出现食欲减退、乏力、容易疲劳、皮肤和眼睛发黄、尿色加深发黄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然,大家不需谈药色变,生怕吃了药就会伤肝。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一般是不会造成肝损伤的。

猜你喜欢
药物性转氨酶医嘱
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调查与分析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滥用药,小心惹来药物性鼻炎
服药后皮肤变黄 当心药物性肝损伤
知否?知否?药物性肝损伤应警惕
转氨酶高与肝炎
遵循医嘱
遵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