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科研型事业单位管理改革问题及对策

2022-03-24 00:10昱,梁静,陈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领导班子岗位事业单位

文 昱,梁 静,陈 琳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29)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先后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事业单位清理和分类,在做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同时,凸显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属性。各涉改事业单位在其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密围绕新赋予的职能定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在干部队伍、人事制度、绩效激励、内部管理等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解决[1]。

1 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目标定位有待明确

单位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上级主管单位对它们工作指导不充分。部分单位在机构改革后,对自身新的职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认识不清、把握不准。个别单位思想不够解放,习惯于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主动服务上级主管单位意识欠缺,被动接受多,以单纯完成任务为目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部分单位虽有主动对接上级主管单位的意识,但是采取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工作推进模式,对接效果不理想。部分单位主营业务较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上级主管单位对它们的管理主要侧重于领导班子、编制以及财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它们的年度工作没有明确指导意见。总体上处于松散式管理。

1.2 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领导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由于机构改革原因,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班子都存在超职数配备,成员平均年龄偏大;有的单位年轻干部占比不高,导致干部队伍“头重脚轻、活力不足”。

二是干部交流机制不畅。事业单位领导很少能交流到机关工作,而机关干部,由于事业单位的编制、待遇、发展空间以及改革的不确定性,极少愿意到事业单位任职;部分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现职时间较长,事业单位副职之间的交流轮岗较少,致使有多部门、多单位工作经历的复合型领导人才缺乏。

三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现有专业技术队伍与从事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需求不相匹配,事业单位普遍反映在机构改后新的职能下,高层次专业人才难引进、难留用,导致服务能力不足和创新活力欠缺。

四是业务培训力度不大。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专业人才队伍的系统培训教育较少,缺乏有效的业务培训途径,培训费用的投入不够。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专业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亟需提升。

1.3 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对事业单位及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考核制度难以较好反映事业单位发展全貌。目前对领导班子及个人的考核,虽然采取了按业务类型分类的办法,但是同一类型单位考核指标相同,即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进行考核,没有按照各自单位实际,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指标。难以体现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要求,往往到最后,只要不出“意外”,都能合格。甚至有些单位还出现考核“优秀”“轮流坐庄”情况。

二是职工激励措施欠缺。事业单位虽然都出台制定了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并做到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但是由于缺少对项目资金管理使用的指导性文件,在现有工资体系框架内,不能合理拉开档次,干多干少相差不大,对单位领导人员和骨干力量难以形成有效激励。

三是职工职称、职务晋升通道受限。管理岗位人员由于尚未实行“职级并行”政策,部分干部甚至在正科级岗位工作十年以上;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受到岗位职数限制,相当一部分具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得不到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评聘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 改善管理体制的对策与建议

2.1 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

一是进一步明晰各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确定和完善“三定”方案,分别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服务属性和企业的市场属性。建议将上级主管单位各处室主要业务进行梳理,同时按照各事业单位职能、业务范围、擅长领域,明确其服务支撑的处室,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的业务推进工作联系模式,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职能作用。二是围绕党建、业务、内部管理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展目标为各事业单位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各事业单位以自身具体实际出发,制定本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

2.2 加大指导力度和统筹监管

一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指导。对上级主管单位各处室委托的重点工作和任务,要加强调度、检查和督导,形成合力,构建双方服务、协同和共赢机制。二是切实抓好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用好提醒函询诫勉、个人事项报告和抽查核实、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加强干部出入境管理等措施,着重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三是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尤其是对各类项目资金的管理,建立并实行专项资金预算执行责任制、督查制,对事业单位实施财务审计监督,逐步推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3 推进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研判。在班子选配上,把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事业单位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建立事业单位储备干部制度。将综合素质优秀的年轻干部列为储备干部人选,并做好储备干部的日常培养、考察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事业单位干部交流制度。积极推进干部在事业单位与上级主管单位、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鼓励机关优秀干部到事业单位任职,并对表现突出的要及时提拔重用。四是优化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事业单位班子成员到一定年龄主动退出行政领导岗位的机制,充分调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2.4 树立选人用人良好机制

一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不断完善岗位管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考核奖惩等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体现权力和责任又不失灵活、监管到位的人事制度体系。二是加快推进全员竞聘上岗制度。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需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并在全体职工中引入竞争机制,采用自愿申报、民主测评、领导评议等方式最终确定。对于成功受聘岗位的职工,做好后续监督考核工作,对于不能履责尽责的职工,及时调整其岗位,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对于业绩突出的职工,要敢于在薪酬上、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予以倾斜,确保做到客观、公正、公平[2]。

2.5 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

一是加大对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风廉政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二是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公务员遴选、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工作,进一步充实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持续实施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上挂上级主管单位锻炼制度,促其健康成长。三是引导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自觉学、主动学,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本领。鼓励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与业务和管理工作相关的学历教育,并由单位承担相应学习培训费用。抓好事业单位干部网络学习教育,保质保量完成规定学时。四是加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发挥项目对骨干人才培养的作用,优先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在重要项目、重要任务、重点领域担当重任,以项目实施带动人才成长,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五是构建事业单位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确保学习培训常态化。抓好学习成果转化,综合运用业务培训、学习例会、读书活动、理论研讨、知识竞赛、业务比武、讲授党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完善工作抓手,营造崇尚学习、勤奋工作的良好氛围。

2.6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单位,实施差异化的领导班子考核办法,突出考核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运用,进一步把干部考核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准确的量化指标,建立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指标评价体系。领导班子成员在任期开始时,都应明确年度责任和目标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按照与之相应的年度和任期考核细化指标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的平时与年终职工考核管理办法。平时考核以季度为周期,每年开展四次,平时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评估过程和结果要公开透明,并将评估结果科学运用,建立符合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对于考核优秀的职工,要充分肯定,在嘉奖、提拔和晋升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要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必要时进行诫勉。三是严格控制岗位“双肩挑”人员数量,为优秀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留足晋升空间。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必须坚持“从严控制、双岗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严格按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审批程序,对于事业单位“双肩挑”人员,应执行“双岗双责、双重考核”,对其兼任的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按所聘岗位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作为是否继续“双肩挑”和奖惩的重要参考[3]。

2.7 建立新型绩效分配激励制度

一是鼓励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承担科研项目、申报科研课题,采取灵活多样的薪酬待遇分配形式,既考虑岗位职责又兼顾业绩贡献,既考虑工作量多少又兼顾工作的难易程度和专业技术含量,将不同岗位的绩效工资档次合理区分开来,进一步提升单位干部职工干事积极性和创造性[4]。二是督促事业单位依据岗位的具体职责出发,制定一套既科学又公平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把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对单位的实际贡献度作为衡量依据,不亏待任何一位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够为单位吸引人才,更有助于为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从而留住人才[5]。

2.8 规范内部管理

一是要规范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人事、财务、党建、综治、考勤、考核、技术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实现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实行科学决策,完善决策程序,充分发扬民主,重大事项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集体研究决定。三是要加强项目管理,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管理、质量保证、成本核算、责任考核等方面的制度,着重解决项目延期和结余资金过大等问题,确保有关项目和预算执行按期完成,确保成果质量。

2.9 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完善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事业单位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事业单位合作与交流。二是建立上级主管单位处室对口联系指导事业单位制度,切实加强党建、业务工作协调与指导。以主责主业为牵引有效提升管理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事业单位特色发展。

3 结论

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激发它们的内生动力,促使它们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关键点在于管理体制的创新,只有构建一个高效完备的管理体制,才能充分激发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让事业单位加快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领导班子岗位事业单位
加强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监督问题研究
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步骤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