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管理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3-24 00:10高斯珈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预审特色产业专利

马 冀 ,高斯珈 ,张 军

(1.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人才培养发展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0 引言

为了顺应经济发展新趋势,更好践行知识产权战略,我国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推动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深受各地方政府支持,这是因为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过程中,各级政府需要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或知识产权产品的支持。实践证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各项职对地方产业和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发展基础

1.1 推进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

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是一个服务机构,主要在预审、确权、维权方面提供快速服务,其服务方向主要是县域产业集聚区。通过设立快速维权中心,可以使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调整知识产权政策援助方向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维权政策援助还不够完善,其方向也需要调整。为了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以增强,需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在此方面,国家曾举办大型活动,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工作。另一方面,国家为了培育高价值专利,积极引导企业规范专利申请行为。对于知识产权政策援助方向,地方政府可以在保护中心协助下进行调整,以便指导企业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

1.3 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标准有机结合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创新网络的形成,使得高科技产业越发集中,知识产权的作用日趋突出。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在本质上有共性,二者均属于一种技术方案。二是知识产权利益基础与技术标准相同。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与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在标准中纳入其专利技术,实现专利标准化[2]。

1.4 提升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地位

特色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是推进当地持续发展的动力。特色产业发展除了自身的专有性,与科学技术的创新密不可分,因此,地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地位,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得到提升,同时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而言,在为地方特色产业服务方面,保护中心可以提供三个方面的服务。一是提升企业负责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二是对企业提供专利导航服务,以便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专利布局。三是成立专利快速维权小组。及时判定和调节知识产权纠纷。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可与相关法律部门合作,确保企业快速维权。

2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发展定位

2.1 保护中心的机构设置及工作模式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要根据业务属性和服务种类不同而设置,主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帮助,包括知识产权纠纷的调解、专利预审相关业务的处理和专利导航运营业务。通过预审服务平台,保护中心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侵权判定、纠纷调解以及专利预警等[3]。

2.2 保护中心的主要业务

2.2.1 专利分析和预警

专利分析和预警是指国内外专利信息和市场信息,其作用是及时了解本行业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本行业技术领域信息,专利分析和预警把可能发生专利纠纷告知相关企业及部门,建议相关行业采取应对措施。专利分析和预警服务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风险防范,而且还对未来产业发展做出预判。

2.2.2 专利导航运营

专利导航运营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专利导航运营申请,保护中心可通过专利信息检索,指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同时,帮助企业建立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此外,保护中心还可以对专利提供价值评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2.2.3 知识产权培训

为了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均需要专业的培训及考核,培训内容有专利基础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专利质押融资等内容。对于知识产权培训,还可以邀请行业领域专家进行讲座,使地方企业知识产权视野进一步拓宽。

2.2.4 提供专利数据库服务

目前,由于检索分析工具的功能完善,数据可靠性较强,帮助服务对象在众多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4]。例如预测技术发展趋势、监控专利侵权责任风险等。在进行检索和分析时,离不开专利数据库,因此,为了提供便利的服务。对于专利数据库服务,可以设置专门的专利检索区域。

3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预审服务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有限制

由于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的产业领域有限,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主要范围,所批复的产业通常为当地特色产业或优势产业,由此来看,导致其他产业受到了限制,对于专利快速审查的便利则无法享受到,严重制约了其他领域的创新发展。此外,技术领域获批的分类范围有限,使得所属产业的专利申请难以得到快速审查。

3.2 专利导航运营开展较少

专利导航工作是根据当地企业需求,在产业创新中嵌入专利运用,实现产业链布局的完善。目前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导航工作开展较少,进展缓慢,主要由于其专业性要求较高、耗时较长,因而对于中小微企业助力较小。

3.3 人才队伍建设与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存在差距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预审申请的受理范围通常比较宽泛,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5]。这给预审员们带来巨大的审查压力。在预审员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一方面预审申请案件量较大,而导致预审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在相关产业和技术领域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审查范围的宽泛会因预审员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高质高效的预审服务无法提供。此外,目前保护中心人员队伍素质和能力良莠不齐,难以满足相关工作要求。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的建议

4.1 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

严把专利预审工作审查关。为了推动专利转化运用,要强化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通过针对性的服务为其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市场竞争提供数据支撑,如专利导航以及专利预警分析等,助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6]。

4.2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利用多种途径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如官方网站、公众号、宣传册等,为突出宣传效果,要及时发布知识产权侵权违法典型案例,促进知识产权制度作用的宣传;当出现侵权问题时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4.3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队伍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核心力量,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设立能力素质标准,制定人才培训计划,完善保护中心人才培养体系[7]。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复合型、实务型人才,以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工作的发展,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服务。

4.4 重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工作

加强与地方部门的对接交流,形成工作合力;为完善知识产权多元化解机制,要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理庭、知识产权仲裁委员会,完善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4.5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企业专利发展。其次,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加强监管,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8]。同时积极开展专业培训,促进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推动国际化服务体系机构的建立,了解前沿知识产权信息和技术发展动向,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4.6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保护中心十分重要,可以有效提高保护中心的工作效率[9]。因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应具有各自的地域特色,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也需要将其纳入之中,以便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确保高效有序地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为地方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预审特色产业专利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专利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近代中国刑事预审制度考论
法国预审制度在司法改革中的角色变迁
发明与专利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浅谈初步设计中建筑结构方案预审的要点
基于核心课程建设的预审学教学团队的构建——以广东警官学院预审学教学团队建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