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艺术管理的新机遇

2022-03-24 04:03刘艳霞
晋中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融合

刘艳霞

(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忻州 034000)

2019 年5 月16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致贺信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1]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无人驾驶、图像处理、智慧城市、声音信号处理等多个领域获得突出成就。“唯独艺术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推断也被打破,智能音乐、智能美术、智能编导、智能诗人等已经出现,说明艺术与科技的结合逐渐密切。[2]人工智能、大数据对艺术的呈现形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接受方式、未来教育、艺术范式、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管理实践也因此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一、从人工智能涵义中发掘新思想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3]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4]是具有人类智慧的计算机系统。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逐步认知自身智能的形成发展有很大帮助。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构造跟人类似甚至超卓的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机械的能力等。[5]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并且不断升级。当人工智能由弱人工智能进一步变为强人工智能时,它的自主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从人工智能特点中寻找新机遇

(一)人机协同探索文化艺术产业新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将会开启人机协同工作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人类的职责在于管理及创造创新,而智能机器则负责标准的、重复性的生产,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极大地提高产能。2017 年11 月世界著名舞蹈演员森山开次在东京举办的演出采用了雅马哈公司的AI 技术,森山开次的手腕、背部和脚上总共安装了四种传感器,他可以不用手指弹奏钢琴,当他翩翩起舞时,舞蹈动作能够被转变为乐曲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到艺术创造,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艺术管理对舞台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感官能力要求极高,人工智能对艺术管理的替代性最小。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逐渐深度融合,有助于传统文化艺术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生产端、创作者、数据和智能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加精准地创造出消费者喜好的文化艺术产品,增强市场受众对于文化艺术产品消费的便捷性和多元性,进而增强大众对于文化艺术产品的亲身体验感与互动性。

(二)智能媒介融合发展助推传播手段多元化

人工智能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当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已经渗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AI 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渗透至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环节,并使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6]媒介融合的重要特征是文化艺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边界的消解。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交互对等的“人人皆媒体”模式。智能媒体呈现出多元、多媒、多维、跨界、跨时空的新兴样态,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人际交往向即时在线转变。

有些艺术在跨民族或跨境传播过程中往往因为受众与传播者的文化背景不同、立场不同等原因形成文化交流障碍,而人工智能可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完成跨民族、跨地域的零距离无缝交流,如抖音APP 中的中国功夫、中国刺绣、中国茶艺、中国古琴、中国曲艺等频道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特征实现智能匹配推送,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三)智能技术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智能技术使程序化的工作自动化,把人从单一循环、重度及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人也必须发挥自己特有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确立自身的存在价值。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自己所在的特定领域,去发现社会及市场需求,提出关于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工作模式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包括抽象能力、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7]抽象能力,就是能够概括出事物本质并发展成为概念的能力。借助抽象能力进行分析和推理,才会产生新的认识。综合能力,就是能够融会贯通把不同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进行整合、分析和再创造的能力。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有五种形式,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原材料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它们无一不是生产要素间组合与创造的结果。[8]利用人工智能提出关于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工作模式的设想,是人工智能与其他知识进行融合与创造的过程,需要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是能够把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是有目的意识,能够发现问题,使创造性活动具有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而这恰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无法用计算机程序再现。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需要积累培养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直至就业都必须接受持续的教育。同时,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形成鼓励独创、容许差异的宽松氛围。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可视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系统也可以自动搜索统计相关数据信息,系统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无疑就具有了类似人类的思维能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9]舍恩伯格指出,“就像望远镜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能够观测到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10]大数据带来了灵感,带来了创新,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思维,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改变商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而创新型人才在大数据时代将更为重要,更为紧缺。

三、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艺术管理中缺乏既能欣赏艺术、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又懂经营管理艺术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比如音乐创作需要从业者兼具音乐与人工智能相关技能,音乐创作的核心人才要深度学习专业知识与市场运作管理相关的内容,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还要求艺术管理人才掌握基本的人工智能知识与智能应用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潜在顾客,通过计算机将文化艺术产品准确无误地送到客户手中。目前我国也逐渐重视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中央音乐学院携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组建跨学科导师阵容,招收“音乐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方向的博士生,大力培育艺术与技术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未来音乐艺术相关人才培养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中国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音乐院校与以理工科为强势专业的院校携手合作,进行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与交流,碰撞出更多音乐科技的火花,从而助力中国艺术产业蓬勃发展,助力中国科技强国之梦的实现。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张旭教授在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现状后指出:“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是智能时代走向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科技技术一旦加入到文化产业中,必定带动艺术文化产业的升级。”[2]人工智能技术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产业领域的结合也是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积极适应改变,才能让二者相互融合、开花结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不断地提出新的挑战,当然人们也一定会在挑战中不断地创新技术,推动艺术管理实践向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智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2019:人工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人工智能与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