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洛阳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

2022-03-24 10:47
关键词:河洛城市形象洛阳

王 姗 姗

(罗兰大学 人文学院, 匈牙利 布达佩斯)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中,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全球传播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中国方案和东方智慧。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的新型国际传播格局正在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身份认同感逐步形成。以洛阳地域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千年古都的城市形象是中国文化形象的一个典范代表,具有无可取代的国际传播价值。

一、洛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

洛阳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在全球文化资源配置中具有战略意义。全球化与网络化不仅是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权力的重新分配,也是感性空间和理性空间的重新分配,更是每个民族发展空间的重新分配[1]110。洛阳城市所处黄河、洛河和伊河交汇处,山川地貌形胜,地理位置优越,更重要的是,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河洛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河洛文化影响深远,河洛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整个黄河文明的崛起,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洛阳作为中原副中心城市,又是亚欧“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推动洛阳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洛阳有3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从北魏孝文帝至宋代,连续大规模建造400多年,是中国和世界最伟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其碑刻题记又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品。龙门石刻和书法是物质媒介,是洛阳城市灿烂的文化名片,在国际传播中,向世界传播着中国历史上造型艺术的伟大成就。中国大运河洛阳境内的回洛仓遗址和含嘉仓遗址,向世界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高超的储粮技术和粮食管理智慧,展示了我们对国家安全和百姓日常生活高度重视的历史传统,也展示了洛阳从隋代到北宋500多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重要位置。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路网中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建筑理念、千年古都文化底蕴和中原城市魅力。洛阳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武则天、牡丹、玄奘、龙门和白马寺等影视形象,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很高的网络关注度,在塑造中华民族全球化感性空间和全球文化资源配置中,具有独特价值。同时,河洛文化在国际传播中,既能充分共享互动,又能充分接受世界多元文化碰撞,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获得创新发展机遇和发展动能。

洛阳有悠久的中外交流历史传统,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优势比较显著。中国历史上,继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媒介打开了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之后,东汉洛阳的班超,再度出使西域,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诸国的联系和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首站即洛阳。到北魏迁都洛阳,皇家崇佛,“时佛法经像盛于洛阳,异国沙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2]173。魏世宗专门建造永明寺安置各国僧人,一时间,从西域、大秦国(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是古罗马或东罗马帝国)和一些以前不与中国往来的国家僧人多达3 000多人,大大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洛阳历史上对亚洲国家的影响,日本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可谓代表。隋炀帝定都洛阳后,日本的3次“遣隋使”以洛阳为目的地。成功到达的“遣唐使”有15次,其中有3次是以洛阳为目的地。承接汉魏时期河洛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遣隋使”“遣唐使”以及随使节到来的留学生和僧人等,扩大和深化了河洛文化的影响力[3]91-157。河洛文化对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俗礼仪、城市建筑乃至语言文字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上随着洛阳人口的几次大规模迁徙,河洛文化对南亚等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都为今天新媒体环境下,洛阳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容易突破国际传播壁垒,实现中国文化的规模化传播。

二、新媒体环境下洛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现状

秉持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的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越开越大。同时,大国外交理念推动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洛阳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优势和千年古都的形象魅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韩国、日本等国建立城市友好关系。立足一带一路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与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同时,随着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作为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近年来,借助新媒体传播,洛阳城市形象全球知名度不断提高。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数字网络成为洛阳国际传播的主流媒体。据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等媒体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在我国337座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中,洛阳位居43名。进入中国地级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前10名。洛阳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河洛文化的国际表达,正在积极推进中外交流。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和世界古都论坛等塑造了洛阳城市形象特色品牌。尤其是2020年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举办,向全球播放。虽然有疫情阻隔,但传媒机构策划开展网络传播活动,成功举办第38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24小时大型线上直播活动,仍然在疫情情况下向外界推出了洛阳富有生命力的城市形象。

央视中秋晚会在洛阳录制时,大型沉浸式手绘动画卷轴《狄仁杰之神都探月》向全球推送,全景式动态展现洛阳古今变化。相关抖音话题播放量超6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超60亿次。洛阳借助“短视频+直播”的方式积极运用新媒体讲好洛阳故事,提升城市形象。洛阳成为新时代讲好黄河故事的载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同时,由官方推动,媒体助力,举办了2021年河洛文化旅游节暨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制作了“洛神水赋”等传播全网的视频节目,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探索道路。

当前河洛文化的海外IP构建,武则天影视形象受到广泛关注。武则天是定都洛阳的女皇帝,其皇帝身份、女性形象和洛阳江山之助,成就武则天影视剧的传播效应。相关影视作品著名的有《武则天》《一代女皇》《大唐御史谢瑶环》《至尊红颜》《神探狄仁杰》《日月凌空》《武则天秘史》等20多部。尤其是《武媚娘传奇》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中华文化精神,该剧让观众看到中国女性身上坚韧的品质和对于成功的渴望,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结合,吸引了两岸三地以及海外电视台接洽购买。欧美地区由美国主流发行公司发行。《武媚娘传奇》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将中华文化传播海外,带来了全球“中国热”“大唐热”。

中国洛阳动画电影《牡丹》在纽约广场的播出意义非凡。洛阳是世界上著名的牡丹之都,自古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2013年参加中国洛阳国际牡丹高峰论坛的100多名中外专家,围绕牡丹产业现状、牡丹杂交育种等议题,进行了演讲和交流。特别是由河南某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3D动画电影《牡丹》预告片,经过与一家北美电影发行企业和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沟通协商后,《牡丹》预告片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播出,成功向世界展示了洛阳牡丹,也展示了洛阳形象。《牡丹》预告片的播出,也是中国动画电影首次亮相世界新媒体平台。将牡丹拟人化,作为动画电影人物的构思,在世界动画行业尚属首次。随着《牡丹》制作逐步完善,得到了海外相关企业很高的关注度。与某公司合作发行《牡丹》的海外企业有10多家,洛阳牡丹这一文化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综上,洛阳城市形象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望走向国际传播舞台的中心。

三、新媒体环境下洛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策略

河洛文化海外传播的历史形态,主要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的输入。如今欧美仍然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全球影响力短期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对中国文化挤压态势。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不可阻挡,以洛阳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高度契合的内在生命力,来分得国际传播的话语权,需要把欧美作为主要传播目的地,利用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力,构建洛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

要以创新的国际传播方式弥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的影视作品普遍在亚洲国家接受度较高,但欧美和非洲与我国文化差异较大,我们要以创新的意识和传播机制弥合可能产生的文化差异。将国外观众的日常网上观影习惯融入我国的作品中,使得中国的影视话语体系能够与外国观众思维逻辑有效对接,创新中国影视文化表达方式,使其既拥有中华文化的烙印,又可以为外国观众喜闻乐见[4]。同时,做好河洛形象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融合创新,重点打造艺术风格个性化、文化内涵民族化的数字形象和网络河洛IP,并充分利用5G技术,突出媒介科技元素和人文相结合。开拓数字技术下的文旅业态,把握河洛文化热点,凝聚传播重点,研究河洛文化国际传播的当代价值,做好传播引导,从而实现河洛民族根文化国际传播的导向作用。

加快构建洛阳城市影像资源数据库。洛阳城市影像网络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意义重大,同时,数字资源库要收录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数字化洛阳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并能够提供各类洛阳文化资源检索模式。要开发和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储存检索模块,采用高速度的搜索算法,提高数据检索效率。加强各类传媒机构的多元化合作,实现资源、战略和业务等方面的整合,还要加强与国外知名搜索网站合作。在洛阳影像文化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投资搜索引擎做推广,把洛阳城市文化的相关信息放在搜索出的信息的前列。尝试在国外社交网站上建立河洛文化数字资源库专门账号,及时发布河洛影视的相关信息,并与国外观众形成良好互动。

加强与国外大型视频网站合作,重视自媒体人际传播效能。根据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外国观众在选择中国影视的时候,人际传播是传播的重要途径。把展示洛阳城市形象的影视剧面对个体赠送播出,或者与网站合作开辟独立的免费播放板块。如著名的短视频创作者四川绵阳的李某某,其短视频在海外运营后,成为人际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案例。其对简单事物的文化解读,散发出中国文化的魅力,获得无数国际友人品评支持[5]。洛阳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与李某某的短视频海外传播路径、目标高度相似,完全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着力打造若干个海外传播的自媒体平台,必然能让河洛文化走入自媒体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贡献。

积极建设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传播理论。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中外交流历史,“丝绸”“瓷器”传递互通有无的美好愿望,但近代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和平往来的国际格局,建立了强者霸权的不公平的交流逻辑。媒介科技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显著标志,推动着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科技兴国战略,大大推动了中国的信息技术革命。中国的5G数字通讯技术领先世界,信息基础设施铺通全球各地,世界有了中国的声音和东方巨人的身影。这为中国的国际传播理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由于国际传播学发端于欧美,国际传播的话语权也一直在西方发达国家手里,长期以来,西方的传播价值观被认为是普世的传播价值观,国际文化交流也充斥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西方话语霸权主宰国际社会和国际交流。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探索国际文化交流规律,建立开放包容、科学合理的国际交往规则,成为中国国际传播学界的当务之急。中国是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和强国,实践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国际传播学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传播理论。中国文化也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发展的伟大结晶,它决定着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谋求和谐相处、旨在共同发展的国家。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要求,也必然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理论建设指明正确方向,奠定国际交往的法则。而中国文化的源头是河洛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传承河洛文化中与时俱进的优秀文化。总结洛阳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得失,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提供有益的实践参考。同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框架下展开对外合作与交流,河洛文化也必然能够与时俱进,得到创新发展。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人类的文明进展也离不开中国。河洛文化中的求真务实、中庸平和、崇尚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以人为本、大局观念、重视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理天下的辩证精神,具有建设普世价值观的文化基因。起源于洛阳的中国礼乐文化和“道德经”思想,是东方智慧,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丰碑。把洛阳作为重要的纽带和堡垒,向世界传播河洛文化,是实现国家战略和民族利益的重要使命,也是顺应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变动、构建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的国际传播的责任担当。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下,国际传播的愿景与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河洛文化孕育着区别于西方中心与霸权思维的东方智慧和亚洲主张,必然能够达成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河洛城市形象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河洛康家富贵传家的奥秘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河洛文化研究述论
洛阳自古繁华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