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教融合视阈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022-03-24 16:05潘双利郑贵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赛教课程设计竞赛

潘双利,郑贵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赛教融合是目前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学科竞赛和日常教学实现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课程设计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之一,近年来不少学者探讨了学科竞赛融入不同课程设计教学的方式方法,如机械设计、软件工程、物流、化工原理等课程设计[1-4]。笔者通过走访多所本科院校,结合本校赛教融合的实践,发现赛教融合模式在本科专业课程设计教学中具有普适性,进而探讨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教学融合的基本途径,以期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决策参考。

1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背景

1.1 课程设计与学科竞赛的特征

课程设计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在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完成之后,通过几周(一般为2-3 周)的集中实践,学习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专业往往开设多门课程设计,分布于第2 至第7 学期。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有不同形式和要求,但存在共性:属于集中实践环节,学生需要在连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特定的课程任务; 以全面、系统的设计训练为主,重在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科竞赛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综合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竞赛活动。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近几年,学科竞赛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包括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效率、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形成、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5],但同时也存在学生受益面较小的局限性。因为受赛制影响,参赛人数受限,只有部分学生通过大赛来提升自己,不能完全实现“赛学相促”。

1.2 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融合的可行性与意义

“以赛促学”的“穿透式”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相融是赛教融合的可行途径,因为两者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 均以在集中时间内完成特定任务为主要形式; 均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均需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将学科竞赛纳入课程设计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个体走向团队合作学习、从分离的知识走向综合的分析、从理论走向实践[7]。具体而言,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融合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扩大学科竞赛的受益面。可以使专业所有学生接受竞赛训练,既消除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感,又提高专业整体水平。二是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可以练习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为学科竞赛选拔合适的人员,学生可以了解专业领域的现实和前沿问题、学习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学科竞赛对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操作、创新意识、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均有较高要求,竞赛式课程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赛教融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设计的主要做法是借鉴学科竞赛的方式组织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具体可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教学理念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学科竞赛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组织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开放选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让我做”为“我要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综合训练与评价。学科竞赛不仅考核专业知识,更是体现多因素的竞争,教师在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进行课程考核时应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评价。除了创新设计能力、技术和方法应用能力之外,还包括资料分析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培养创新能力。学科竞赛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参赛作品选题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创新兴趣、备赛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参赛作品的完成促使学生主动获取新技能。借鉴学科竞赛的思想,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重点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

2.2 教学内容改革

(1)开放设计主题。根据走访调查发现,有些专业的课程设计采用教师指定题目并给出详细的设计说明书的方式进行,学生只需按照教师的要求逐步完成任务,自由发挥的余地不大,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抄袭现象较为严重。可见,单一主题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计应开放主题,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资料掌握情况等选择设计主题,给学生充分发挥的创作空间。

(2)精制背景材料。学科竞赛的案例资料往往来自企业或社会的现实需求,具有时代特点并彰显未来趋势,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竞赛材料在企业或社会实际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比实际的规模和复杂度更小。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直接参考学科竞赛,或者在学科竞赛资料上进行教学化处理,结合课程所需知识点与技能点,形成背景资料,构建课程设计任务,可以避免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3)明确设计要求。竞赛式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做到:以竞赛背景资料为基础,围绕某一主题完成可行的方案设计;方案符合学科竞赛的基本要求,并尽量做到设计内容科学合理,方法应用恰当,表达规范,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围绕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充分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应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规范化表达,形成完整的设计报告;教师需引导学生勇于创新、指导学生补充缺少的数据资料、鼓励团队协作等。

2.3 教学方式改革

(1)前期工作。按照学科竞赛组织方式,课程设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需根据所授理论知识和课程目的编制背景资料。学科竞赛往往以团队形式参加,5 人左右一组,学生可事先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好团队。

(2)中期工作。课程设计开始时,教师公布背景材料并提出方案设计要求,各小组成员认真研读背景材料后选择设计主题,分工协作完成设计工作,期间遇到关键问题难以解决时可以向教师请教。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督促、引导的作用。

(3)后期工作。在课程设计结束阶段,设置现场答辩环节,由指导教师担任评委,各小组成员上台演示设计作品并现场回答评委的提问。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为各小组提供交流机会,学生从其他组成员的展示中受到启示,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

(4)收尾工作。最后是课程设计成果的提交以及课程成绩评定。在课程设计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需提供成果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成绩评定的依据包括课程设计报告、现场答辩评分、小组长评分等。

3 赛教融合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建议

借鉴学科竞赛的方式组织课程设计教学可以扩大学科竞赛的影响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两者分属于第一、二课堂,在融合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现实问题,需要从教学时间、对象等方面加强细节管理。

3.1 克服时间限制,保障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只有几周的时间,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作品的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成果质量,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教师在学科竞赛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能力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精简的背景材料并提出合理的设计要求。(2)展示以往的优秀作品或者邀请参加过竞赛活动的学生传授经验。(3)引导学生在选题时充分考虑作品完成的可行性,包括核心数据的可得性和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等。(4)适当延长课程时间,如提前公布课程设计背景资料、推迟设计报告提交时间。

3.2 运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为避免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不高、在小组活动中应付了事,需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1)评价依据的多样性。促使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发光发热,如善于表达的学生在现场答辩环节代表小组成员陈述作品、文字功底较强的学生负责将团队的想法整理成优秀的报告。(2)评价方法的公平性。包括给不同的评价依据设置合理的权重、由不同主体参与评价(指导教师、答辩评委、小组长、学生自评等)。(3)评价结果的激励性。除了合理评定课程成绩之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激励措施,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指导有创意的作品予以发表或者转化、推荐有潜力的作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吸收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

3.3 根据课程开设时间确定赛教融合方式

不同学期开设、不同时段的课程设计均可融入学科竞赛模式,但组织方式及重点应有所区别。(1)若课程设计开设的学期较早,学生尚未正式接触学科竞赛,课程设计的目的应以使学生了解学科竞赛、培养兴趣为主,教学内容重在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将来的学科竞赛储备知识。(2)若课程设计的开设时间正好在学科竞赛备赛期内,可以直接将当期的竞赛要求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或适当调整),使学生体验参赛过程。(3)若课程设计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则应该强调比较分析与总结。在学生完成设计内容之后,分享历届学科竞赛中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对比中找到差距并受到启示,提升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领悟力。

3.4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对待学科竞赛的态度以及经历,可以将学生分为感兴趣、不感兴趣、未参加、正在参加和已参加几种类型,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1)对于具有参赛兴趣的学生,教师需详细介绍学科竞赛的流程、规则和要求等,并指导其严格按照大赛要求完成课程设计作品。(2)对于部分对学科竞赛不感兴趣或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学生,关键是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提供合适的展示机会。(3)对于未参赛学生,可积极引导其了解学科竞赛,并参与竞赛式训练,在知识应用、技能掌握、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等多方面提升自己。(4)对于正在参赛的学生,应着重帮助其树立参赛的信心,并引导其充分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参赛水平。(5)对于已参赛的学生,可将重点放在赛后的归纳总结,指导其进行参赛成果的完善。

4 结语

学科竞赛与课程设计相融合是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赛教融合视阈下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着手,并从教学时间和对象等角度抓细节,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本科专业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专业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未来还可对具体的融合措施,如课程设计背景资料的编制等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赛教课程设计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探析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互联网+”多媒体赛教融合对提高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影响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