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相关内容的尝试与探索

2022-03-25 03:27乐梓予刘舟豪
黑龙江水产 2022年1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社区教育环境保护

乐梓予 刘舟豪

文章编号:16742419(2022)01002705

摘要:社区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可以广泛地宣传许多观念与思想,深层次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在宣传方式上存在着与受众互動少、内容枯燥、案例陈旧、宣讲人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因此,在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也使得社区教育更趋向于多元化。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的社区教育为例,试探讨在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做法,探寻其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计划,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建议,可供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渔业资源;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931.9;G712文献标志码:A

社区教育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面向社区全体公民,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社区发展为目标的各类教育活动[1]。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因其贴近群众,参与性强,可以广泛地宣传许多观念与思想,深层次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越来越被各界人士所重视。

而正因为如此,在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便是一种极好的尝试。本文以浙江省舟山市的社区教育为例,试探讨在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做法,探寻其可行性和具体实施计划,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方法与建议,可供海洋渔业、环境保护、教育宣传等相关部门参考。

1 目标——潜移默化中让保护渔业资源的理念深植人心 缺乏保护意识,是众多自然资源濒于枯竭的重要原因,而渔业资源正是自然资源中衰退较为严重的一类。因此,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持续性的宣传,让民众认识到渔业资源的紧缺性,了解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体会到过度捕捞的危害性。而通过在社区教育中植入的方式,又可以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树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观念,凝聚社会共识,激发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推进社区关系和谐、健康发展。

1.1 海洋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

作为占地球71%的海洋区域中,蕴藏资源的数量和丰富度远非陆地所能比拟。海水中溶解了大量金属阳离子,因而易于提取多种化学物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从海水中萃取的铀和重水,又是重要的核原料[2],可为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潮汐、波浪等海水运动可产生巨大的能量,可用于发电。海洋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大量鱼类、甲壳类、藻类生物均可食用,不少海洋生物亦可以作为药物,如鲍鱼壳有治疗眼疾的功效[3]、螃蟹壳可提炼甲壳素[4],用于制作手术缝合线等;海洋中矿产资源数量丰富,许多大陆架和海床富集石油和天然气,其中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5],大洋底部又有许多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可提取各种有色金属;并且不少海岛风景优美,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1.2 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在生物资源方面,由于过度捕捞、网眼不符合规定等因素,经济性鱼类种群数量大大减少,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下降;围海造地的开展,使得弧边招潮蟹、弹涂鱼等滩涂生物栖息地被破坏[6],生长繁殖受到影响。而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水不加节制地排放,使得海水中的氮磷浓度提高,导致中肋骨条藻、夜光藻等浮游植物数量激增[7],使得沿岸地区频繁发生赤潮;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大批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7],给其生存带来巨大挑战,大量生物资源也因此而枯竭。

而在矿产资源方面,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量是十分巨大的,倘若不合理利用,不仅会造成资源枯竭,还会给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1.3 保护渔业资源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以舟山群岛海域为例,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在不断增加,从2008 年的 119.11×104kw 增加至2017年的 130.23×104kw[8],共增加了11.12×104kw,增加了近十分之一,过度捕捞现象,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对渔民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十分必要,而社区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宣传形式。

中国东海沿岸省市经济较为发达,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存在着渔业资源合理利用不够重视,环境保护政策出台较多、真正落实难、民众积极响应少等问题。据202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中国四大领海中,东海的环境问题最为严重,水质超过Ⅳ类的海水占总海水量的一半以上[9]。而东海港口附近无机氮和磷酸盐含量极高,港口的水质多为劣五类[9],这就使得沿岸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生存环境趋于恶化。不少研究表明,栖息地的破坏是物种濒临灭绝的最主要原因[10],也正因为如此,海洋生物资源受到较大影响,资源开发因此受阻。

1.4 植入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这样有利于提升公民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是当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而宣传渔业资源保护,正可以培养其优良品格,促使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有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其次,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潜移默化中养成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时,就能够从行动上去实施,这样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也就可以完成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再次,能够形成舆论监督的氛围,促进相关政策的出台。当大多数人都具有保护渔业资源的意识时,就可以形成较为强大的舆论监督力,能够有效地督促渔民合理地进行捕捞作业,也能促使政府加强立法,推动相关保护政策的出台。

2 反思——现阶段渔业资源保护宣传方式的问题所在受众的接受程度受宣传方式的影响较大,优秀的宣传方式可以促使渔业资源保护的理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而目前国内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其方式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宣传方式过于单一,与受众互动较少

目前宣传的方式多以讲座、宣传画等为主,更多地是一种对受众输出的方式[11]。这样的方式人们更多地是左耳进右耳出,接受程度不高,效果也比较差。为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交互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等网络平台,也可采用有奖问答的方式,使得受众在獲得奖励的同时,也能够对渔业资源保护的理念有较深地体会与理解。

2.2 内容枯燥,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

单纯从资源保护方面出发,而不夹杂其他内容,自然会显得有些单调。有些单位以宣传为宣传,培训时照本宣科念资料,上街时分发些宣传单,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可以将渔业资源保护与民众的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小常识、健康讲座等形式,既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又从中能让受众了解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并且可以有效地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增强趣味性和可读性。

2.3 案例陈旧,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宣传的素材应当与时俱进,宣传者应该实时关注渔业资源保护的政策变化和实际情况,不宜把许多年前的素材拿来使用。例如,不少宣传者常常播放鲨鱼被割鳍后抛入海中的视频片段,以表示一些口腹之欲可能会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破坏。但事实上,这种行为早已被禁止,人们对鲨鱼的利用并非止步于鱼翅,鲨鱼肉在西欧有极大的市场,割鳍与将鲨鱼整体保留的收益相差无几[12],况且我国许多地方都已禁止鱼翅贸易[12],因此,大多数渔民并不会铤而走险,做出这种浪费渔业资源又不会给自身带来好处的行为。这类视频的拍摄时间大多是十几年前,与当今的形势已大有不同[12],将此作为案例宣传显得老套而不合时宜。建议宣讲人可以多浏览一些相关的新闻和法规,紧贴时事,才能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2.4 宣讲人专业知识不足,参与者年龄偏向低龄化

据笔者观察,许多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参与者多为少年儿童。这说明此类活动对成年人的吸引力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宣讲人大多是临时安排的志愿者,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故只能给低龄人群授课。然而,仅仅面向一个年龄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宣讲人的专业知识储备应当充足,如有条件,尽量选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专家。

3 案例——舟山市社区教育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实施过程舟山群岛地处长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港口优良[13];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渔场,进行社区教育时植入渔业资源保护,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因此,本段着重以舟山的社区教育为例,进行分析。

对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3个地区社区教育学校2020年9月的课程进行了调查,统计各年龄段的比例和各课程植入的情况,并随机询问部分受众以了解其对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

从上图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的参与者以56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为主,女性居多,开设的课程较为平均,而文化科技类相对较少,这是有待加强的地方。在各类中,年龄占比又有些许差别,例如“好妈妈编织班”等课程,46-65岁女性居多[14],而葫芦丝培训班则有大批年轻人参与。在这其中,“银龄跨越数字鸿沟”、渔船码头素描、中国海洋文化等植入过渔业资源保护的课程参与人数多、受众反响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将以此为例,详细展开论述。

3.1 潜移默化,浑然一体植入

以“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为例,近年来,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不少老年人在电子设备的使用方面还是不太熟练,给其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此,“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社区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也是建立现代化社区教育体系的环节之一。这样的活动,自然有许多人参与,因而在该社区教育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可以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同步提高,推进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有序、平稳开展。

在电子产品普及的社区教育课程中,植入渔业资源保护的相关内容,看似有些牵强,其实也可以做到“悄无声息”。例如,在向老年人演示朋友圈的使用方法时,宣讲人特意选用了一张海滩上遍布垃圾的照片,从而就能使人们认识到破坏环境对渔业资源造成的重大影响,进而减少随手扔垃圾的次数;再比如在教学浏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时,选用的视频片段是虎鲸被猎杀后鲜血浸染海洋的画面,这种场面具有极大的震撼力,可以促使人们认识到“没有消费即没有杀戮”的道理,再加上宣讲者时不时地“看图解说”似地穿插些渔业资源保护知识,使人们了解到即使是虎鲸这种看上去较为凶残的捕食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样与课程主要内容完全融为一体的宣传方式,不像传统宣传方式那样直接,可以避免参与者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3.2 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时就可以把本地的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作为第一手材料,融入进去。例如,在举行素描课程时,主办方就把场地选在渔港码头附近,让人们在描绘海岸风景的同时,也可以知晓现阶段渔业捕捞的强度,从而能够体会到渔业资源保护的紧迫性。据笔者调查,不少人在课程结束后将自己绘制的素描发布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并且配上了保护渔业资源相关的文字,这就很好地起到了传播的效果。

在社区教育中,也要注重技能培训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例如,培训渔民,提高他们的谋生手段是渔业发达地区社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笔者在普陀区沈家门、六横台门等主要渔港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教师在传授网具编织的过程中,讲解了网眼的大小与捕捞方式的不同对渔业资源的影响,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我们在当地随机查看了70张网具,发现93%的孔径都比前几年的大一些,这与社区教育的影响不无关系。

3.3 加强培训,提高执教人员素养

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应该尽量选用一些在渔业资源保护方面资质较深、能力较强的志愿者,以及在渔业资源研究领域有颇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组建一支素质和水平较高、结构较合理、人数较适当的教师队伍。并且定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让他们掌握渔业资源开发的实时动态,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在海洋文化课程中,主办方就邀请了几位浙江海洋大学的教师,这些教师也正是渔业资源保护方面的权威专家,这样讲课的水准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在介绍中国四大名螺的过程中,也讲述了大法螺、唐冠螺等动物濒危的现状,使人们认识到为了满足对于奇珍异宝的需求而进行捕捞的巨大破坏,从而树立“刻不容缓进行保护”的观念。事后的调查显示,将近82%的受众觉得听这种讲座是一种享受,可见这种方式是值得去尝试的。

3.4 及时总结,建立评价体系

对有渔业资源保护相关内容植入过的社区教育课程,应该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让居民对课程进行打分,推进教学方式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利于被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对居民的学习情况也应当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检验教学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指明方向。而对居民的学习状况评价,可以采用小测验、有奖问答等形式,尽量做到生动活泼,让居民有参与的欲望和动力。在舟山市的社区教育实施过程中,主办方在绝大多数课程结束后,都进行了有奖竞猜环节,尽管居民们回答的并不是很准确,却依然能够显示出他们对渔业资源保护的兴趣。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之后进行了回访,大部分人群都对这一方式表示接受,从中也说明这种植入方式的可行性。

4 后续——全面推进渔业资源保护任重而道远4.1 评选优秀学员,提升学员积极性

优良学习氛围的形成需要竞争,而奖励便是居民的竞争点之一。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可以授予优秀学员称号,并购置一些奖品,作为对认真听讲者的奖励。这样,参与者就会为争夺奖品而用心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4.2 组建兴趣社团,以艺术形式培养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在社区教育中,可以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论坛沙龙等拓展性的形式,将渔业资源保护的教育延伸开来,尤其像渔民画、鱼拓画等以海洋为主题的艺术表现方式,应适当给予鼓励和支持,形成既有保护意识又能促进文化的氛围。在此过程中,可以发挥出社区居民的职业和特长优势,激发出居民的潜力,而从中形成“以点带面”的渔业资源保护理念。

4.3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渔业资源培训基地

保护渔业资源,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而建立渔业资源保护培训基地,就能够有效地突出渔业资源保护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相关基地进行宣讲,就能使渔业资源保护知识的植入显得顺理成章,从中又可以提高实践性,渲染讲课气氛,增强讲课效果。

4.4 依托社区教育,推进“小手牵大手”行动

调查中发现,参加社区教育有不少是少年儿童,尤其是寒暑假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者更多,这样就可以采取“小手牵大手”的方式,推进渔业资源保护教育。先在学生中植入宣讲渔业资源保护知识,然后通过孩子的行动和督促,带动一家人参与到渔业资源保护的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曾丽艳,徐博闻. 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A]. 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21:4.

[2]李兆龙.海水中铀的生物富集法[J].海洋科学,1986(01):70.

[3]郝瑞,邵蒙苏,张博荀.石决明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1,41(04):536-539.

[4]王伟.螃蟹壳和虾壳的开发利用[J].自然杂志,1991(01):45-47.

[5]关于保护海洋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能源与节能,2020(03):34.

[6]朱永威. 浙江海岛地区滩涂围垦资源环境效应研究与分析[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7]詹慧玲,饶小珍.赤潮的危害、成因和防治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21,46(07):66-68.

[8]赵繁. 新形势下舟山市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9.

[9]2020年中國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摘录)[J].环境保护,2021,49(12):59-75.

[10]刘会玉,林振山,孙燕,杨周,原艳梅.破碎栖息地中物种灭绝机制[J].生态学报,2008(08):3668-3674.

[11]王超.浅析努鲁儿虎山保护区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关系[J].新农业,2021(03):104.

[12]李明哲. 中国内地鱼翅贸易对鲨鱼保护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9.

[13]叶激华,余海芳.推进“两山”理念海岛实践  打造美丽小岛中国样板[J].新农村,2021(06):12-14.

[14]市新城社区学院好妈妈编织班开启“暖冬计划”[EB/OL].浙江省政府信息网, http://zsjy.zhoushan.gov.cn/art/2019/11/28/art_1229134521_52185144.html, 2019-11-28.

Attempts and explorations of implanting marine resource protection related content in community education

Abstract:Community education is a form of education that has emerg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Because of its closeness to the masses and strong participation, it can widely propagate many concepts and ideas, and solve some social problems in depth, and is increasingly valued by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because of this, it is an excellent attempt to embed relevant content of marine resource protection in communit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ublicity methods of fishery resource protection, such as lack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audience, boring content, outdated cases,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ecturers. The implantation of marine resource protection methods in community education is providing a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new ideas also make community education more diversified. This article taking the community education of Zhoushan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embedding fishery resource protection into community education, explore its feasibility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Marine fishe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publicity.

Keywords:Community education; marine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第41卷第1期2022年2月 黑龙江水产Northern Chinese FisheriesVol.41   No.1 February 2022

作者简介:乐梓予(2000.8-),上海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在读生。2018年3月获第三届“登峰杯”学术科技创新大赛学术作品竟赛(省级赛区)二等奖;2017年6月获JA社会实践挑战赛浙江赛区一等奖;2018年5月获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浙江赛区预赛二等奖。E-mail:1225073748@qq.com。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社区教育环境保护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渔业资源基层治理的多元协调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